在嚴峻的全球經濟形勢之下,如何認識和處理全球化問題,關系到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福祉和發展。中國倡導和推進的“一帶一路”是中國踐行經濟全球化的切實行動,以此堅定地促進經濟全球化。今年1月,*在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7年年會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深刻指出經濟全球化是歷史必然的價值和時代意義。在當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抬頭的大背景下,強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無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意義。
中國是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堅定推動者和執行者
在當今逆全球化、反全球化抬頭的大背景下,中國強調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方向,無疑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價值和時代意義。中國提出了對待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和應對之道:“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我們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
3月28日,*在海南博鰲出席博鰲亞洲論壇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一帶一路”建設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
由于當前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貿易和投資低迷,保護主義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抬頭,多邊貿易體制出現瓶頸,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與投資自由化面臨挑戰,甚至遭受阻礙與破壞。中國站在世界經濟的戰略制高點上,認識到貿易與投資自由化不可逆轉,任何降低和妨礙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行為都會給世界經濟造成傷害。
筆者認為,毫無疑問,中國是貿易與投資自由化的堅定推動者和執行者。重回以鄰為壑的老路,不僅無法擺脫自身危機和衰退,而且會收窄世界經濟共同空間,導致“雙輸”局面。
“一帶一路”:構建整體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不僅提出和倡導推進經濟全球化的,還切實采取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實際行為,積極推動經濟全球化“一帶一路”合作臺的建設與發展,為國際經濟秩序的完善和提升做出盡可能大的貢獻。1月19日,在對埃及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在埃及《金字塔報》發表題為《讓中阿友誼如尼羅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文章中說:“一帶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齊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獨秀的小利。
“一帶一路”旨在促進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之間積極發展合作共贏的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逐步構建整體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帶一路”的合作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是為了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乃至世界各國的各自資源稟賦優勢,充分利用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互補性,最大限度地探索并實現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區域之間的合作潛力和發展空間。
“一帶一路”強調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合作臺與溝通機制,不僅加強政府間合作,也推進民間合作;不僅強調基礎設施建設,也強調投資貿易便利化;不僅深化金融合作,也深化文化合作;不僅發揮政黨議會的作用,也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不僅加強雙邊合作,也提升多邊合作。誠然,“一帶一路”已成為世界數十個國家彼此聯系的紐帶和橋梁,而且,還會有更多的國家不斷地加入進來。
在全球化問題上,“中國方案”之所以不斷地得到世界更多國家的認可、支持和參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對世界面臨的難題能夠提出有效的治理思路。針對世界經濟領域三大突出矛盾:全球增長動能不足、全球經濟治理滯后和全球發展失衡,“一帶一路”能夠為打造“四大模式”(富有活力的增長模式、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和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和衡普惠的發展模式)提供具體臺和實施空間,同時,“四大模式”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舉措、可行方案和科學模式。世界各國和各民族通過這些臺、機制和舉措,既能夠不斷擴展又能夠不斷深化彼此合作,實現更多更大的互利共贏,共同創造世界經濟的美好未來。
5月14日,*在北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并發表題為《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主旨演講。來自130多個國家的約1500名代表匯聚北京,4000余名中外記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次歷史性的盛會。隨著“一帶一路”的海陸兩條弧線向世界鋪展,無數人的命運畫出了一道向上的曲線,世界的面貌正在發生深刻的改變。“一帶一路”就是人民夢想的助推器,它使中國夢與世界夢相互融通,也點亮了人民的夢想。
它是一個和的夢想。在戰火紛飛的敘利亞,年輕的制皂工阿尼靠銷往中國的手工皂,掙到了一家老小的生活費;亞吉鐵路,由中國中鐵和中國鐵建承建,連接埃塞俄比亞和吉布提兩國首都,去年10月建成通車,當地人感慨:亞吉鐵路是中國建設者給我們的最好禮物!還有張騫出使西域,打通東方通往西方的道路。盡管世界不太,但是古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篇章,為人們生活點燃希望,點亮夢想。
它是一個美好的夢想。我們將在未來5年內安排2500人次青年科學家來華從事短期的科研工作,培訓5000人次科學技術和管理人員,這是青年人實現夢想的大好機會;亞的斯亞貝巴城市輕軌,中國中鐵承建,是埃塞俄比亞乃至非洲第一條城市輕軌,為當地增加了5000多個就業崗位,也改變了市民出行的方式。對于渴望改變命運和人生的人們來說,“一帶一路”意味著“逆襲”的可能,意味著人民美好夢想的開始。
它是一個幸福的夢想。中國將在未來3年向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600億元人民幣援助,建設更多民生項目;將向“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提供20億元人民幣緊急糧食援助,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實施100個“幸福家園”、100個“愛心助困”、100個“康復助醫”等項目;將向有關國際組織提供10億美元落實一批惠及沿線國家的合作項目。“一帶一路”這不僅是國家層面的合作,更為廣大人民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帶來幸福。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就是人民夢想的助推器。它用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新理念,讓發展成果人人共享;它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務實行動,激活人民的圓夢動力。這條路的前方,是70多億地球人民的夢想,這條路的遠方,必將是一個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在“一帶一路”倡議從愿景邁向行動的過程中,民心相通發揮的功能日益加強。而民心相通,語言交流是基礎。通過語言,可以增進文化上的相互了解、認知和理解,進而為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夯實社會基礎。
從古至今,商路的通暢離不開話語溝通的順暢。經濟全球化時代,語言也是國家軟實力的標志。今天,漢語正成為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的催化劑,聯通沿線民眾心靈的文化橋梁,學習漢語正在成為沿線國家一股熱潮。據統計,沿線國家中目前已有51國建立134所孔子學院和13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注冊學員達46萬人,開展各類文化活動8000場,受眾270萬人。未來幾年內,孔子學院將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全覆蓋。未來,孔子學院在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還將進一步貼外國公眾,深入細致地進行情感溝通,積極傳播中國的企業文化、法治文化、家庭文化等,并為所在國提供有針對性的文化服務,提升他們對中國的認知和理解。漢語之花,正在“一帶一路”上絢麗綻放。
加強民心相通,不僅需要通過語言傳遞信息,還要通過語言來影響人們的,塑造對中國的認知,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形象。因此,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除了向沿線國家推廣漢語外,學習并掌握沿線國家的語言,特別是非通用外國語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一帶一路”建設雖然可以用英語、俄語、阿拉伯語等通用語與沿線國家民眾進行溝通,但是使用當地的母語更容易與當地民眾交心。民心相通往往是以社會公眾為主要對象,以傳播和交流為主要手段而進行的。它的目的在于爭取沿線國家民眾對中國提出的這一倡議的理解和支持,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合作共贏,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有人曾說,“若你用一個人聽得懂的語言和他交談,你的話能進入他的大腦,若你用他自己的語言和他交談,你的話能進入他的心靈”。“一帶一路”沿線涉及60多個國家、30多億人口,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差異極大。在與這些國家互動時,中國需要提前有針對性地進行語言介入,多用當地語言有效發聲,使各國理解“一帶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內涵,減少對中國的誤解與誤讀,促進民心相通。這就需要我們從戰略的高度認識對象國語言的作用,特別是要把外語政策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加以重視,加大外語人才,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通用外語人才的培養,了解相關國家的語言政策和語言慣,從而不斷擴大中國國際交流的參與面,為更好地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增強國家軟實力提供更大的支持和保障。
語言的魅力和功能是巨大的,在達意的同時還可以傳情,在通事的同時還可以通心。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語言大有作為。它搭建起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將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的心靈與情感緊密聯結起來。通過語言,他們彼此間能夠真正做到心靈溝通,進而不斷增進感情,提升互信水,夯實人文基礎,在交融往來中不斷促進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從而讓絲路精神得到更好地傳承和弘揚。
“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將引領又一次全球化浪潮。對于中國企業而言,這是難得的國際化發展機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分享“一帶一路”紅利,中國企業需要有大眼光、大智慧、大胸懷。
這是機遇,也是挑戰;考驗能力,也考驗定力。“一帶一路”沿線多是發展中國家,市場環境、商業基礎和法律體系多樣化,發展水不衡,市場開放程度不高;“一帶一路”也不僅是單純的工程項目,還是一個開放臺、一種發展哲學、一種全新理念。這要求中國企業在踐行“一帶一路”倡議時,既要“謀勢”??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抓住用好重大機遇;又要“取實”??更好地熟悉國外的法規,建起風險防范機制,切實促進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福祉。 謀勢才能取實。“謀劃大棋局,既要謀子更要謀勢”。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要善于觀大勢、謀大事,把握住大的方向,與重點合作領域對接,與沿線國家發展愿望對接,才能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同時,走得穩走得快走得遠。
年來,中信集團秉承互利共贏的理念,共建合作臺,共享發展成果。一方面是“資金融通”。中信銀行積極打造國際化服務網絡,持續加強對國家戰略性項目的綜合融資服務力度,著力發揮金融助推器作用;中信證券基于其收購中信里昂證券后在“一帶一路”沿線形成的戰略布局,在組織風險定價、暢通投融資渠道等方面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是“設施聯通”,中信聯合體參與緬甸皎漂經濟特區的國際招標,中標了投資規模超過百億美元的港口和工業園區兩大項目,這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企業在沿線中標的最大項目之一,對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加強國際產能合作,中信重工年來積極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業務發展,已擁有9個海外機構和7個備件服務基地。
取實也是為了謀勢。“一帶一路”建設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是“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的集中體現。這就尤其需要企業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既注重在技術與標準等方面的硬實力建設,也注重堅持正確義利觀和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軟實力建設;既注重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也注重民心相通,最終實現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成果。
對于中信,正確的義利觀就是“先予后取,多予少取,必要時做到舍利取義”,不僅關注自身盈利和發展訴求,還要從長遠考慮,推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中信建設在海外開展工程承包業務同時,注重構建東道國自主發展能力臺,進行屬地化管理,在當地開設為項目配套的工廠,大量雇傭當地員工,出資創辦職業培訓學校,帶動當地技術和管理水的提升。這些舉措加深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獲得感和認同感,也是公司贏得所在國政府和合作伙伴長期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原因。
中信創辦時正值中國改革開放打開窗口,改革開放后率先“走出去”,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金融與實業并舉的大型綜合性跨國企業集團。截至底,中信集團在世界500強中排第156位,也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信既有獨特優勢,也有豐富經驗;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既是我們的機遇所在,更是我們的責任所系。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