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啟動以來,甘肅省迅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將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作為打贏全省脫貧攻堅戰的頭號工程,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全力推進落實。項目進展順利,16.1萬建檔立卡群眾及8.8萬同步搬遷群眾搬遷任務全部精準到村到戶,所有項目已完成實施方案審批,80%以上的集中安置點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約26.5億元。主要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責任體系,層層落實各級各有關方面職責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將易地扶貧搬遷納入全省脫貧攻堅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謀劃,《甘肅省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及《貧困縣退出機制實施細則》,都將易地扶貧搬遷作為重要考核指標。建立村、鄉、縣、市四級“4342”責任體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深入開展“查處不正之風、保障扶貧政策落實,查處腐敗問題、保障扶貧資金安全”為主題的“兩查兩保”專項行動,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和資金安全。
二、切實加強政策引導,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
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的意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項目建設管理辦法》等“1+4+1”工作方案,形成了完整的政策支撐體系。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雙聯干部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加強對搬遷群眾的政策宣講和情緒疏導,妥善處理建檔立卡戶與非建檔立卡戶、已經實施搬遷農戶和新一輪搬遷農戶、部分搬遷與整體搬遷“三個關系”,動員搬遷群眾積極支持和主動參與到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來。以“保安全、保基本”為原則,根據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家庭人口數量,分類制定農村建房和城鎮購房面積具體控制標準,對已實施的超面積項目,采取調整住房建筑結構和搬遷安置對象等措施,將住房面積控制在標準以內。
三、精準確定搬遷對象,分類制定補助標準
依托全省精準扶貧大數據臺,按照“農戶申請、民主評議、逐級公示、層層審核”的原則,將全省需要通過易地搬遷實現脫貧的50萬建檔立卡群眾確定到戶到人。同時,根據盡可能實現整體搬遷的原則,確定23.14萬其他群眾需同步實施搬遷,并統一納入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做到一次規劃、分年實施、統籌推進。建檔立卡群眾搬遷所需資金,通過中央預算內補助、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專項建設基金、政策性和開發性銀行貸款解決,保證貧困戶少掏錢或基本不掏錢就能實施搬遷。同步搬遷群眾所需建房資金,省級財政人均補助5000元,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與建檔立卡戶一并統籌規劃建設。
四、規范融資臺管理,確保資金安全高效使用
新設立甘肅省易地扶貧搬遷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易地扶貧搬遷省級融資臺,省財政廳注入48.7億元地方政府債券作為資本金,并與省級融資臺簽訂政府購買服務協議,將“十三五”期間248.7億元易地扶貧搬遷專項建設基金、地方政府債券、長期低息貸款及省級融資臺運行成本全部納入購買服務范圍,按照市場化原則和統貸統還方式,向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籌集建設資金。出臺《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省級融資臺運營管理方案》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專項融資資金管理辦法及操作流程》,對項目申報審核、合同簽訂、資金管理等環節進行規范。在項目申報審核環節,明確貸款申請前置條件,確保手續齊全合規;在合同簽訂環節,由省級融資臺、縣級政府及其融資臺簽訂三方協議,明確資金使用償還責任;在資金管理環節,明確各類資金按照縣級政府與其融資臺簽訂的購買服務協議歸集償還。同時,建立還款準備金制度,統籌可用財力安排還款資金,降低融資風險。目前,省級融資臺已與國開行甘肅省分行簽訂了175億元貸款授信協議。
五、同步謀劃后續產業,確保實現穩定脫貧
制定《易地扶貧搬遷富民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堅持搬遷與發展兩手抓,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同步謀劃富民產業,做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繼續耕種原有土地、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搬遷農戶,重點扶持發展設施農業和草食畜牧業,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組織化程度;對依托城區、中心鎮和產業園區安置的農戶,加大技能培訓力度,重點扶持發展勞務、運輸、餐飲等服務業解決就業問題;對依山就勢改善條件的群眾,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加快發展林果業和區域性產品,拓寬增收渠道。同時,整合各類扶貧資源,探索開展“金融扶持、帶資入股、固定分紅”的易地扶貧搬遷后續產業發展模式,將產業發展資金投入專業合作社或龍頭企業,按股分紅,負盈不負虧,使搬遷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現年37歲的蔡道壽是金城江區側嶺鄉塘子村翁保屯一名普普通通的農民,家庭人口1人,憨厚、開朗、善良是蔡道壽給人的第一印象,可是命運偏偏愛跟這個善良的人開玩笑,他不僅肢體殘疾三級,而且自幼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他沒等初中畢業便輟學在家。底的精準識別中被認定為因殘、因交通落后致貧的貧困戶。
生活的困境并沒有讓他灰心,
天性樂觀的他有著一股吃苦耐勞、
永不服輸的精神。
年來,在精準扶貧的助推下,
蔡道壽立足實際,
充分利用政府的產業扶貧政策,
不斷發展種養業,
闖出一條符合自身發展的脫貧致富道路。
在發展種養業前,蔡道壽也經歷了幾次短暫的外出務工,但由于身體的原因,做工比別人慢,因此工資自然比別人少很多。長期打工對他來說并不是好出路,于是他決定回家創業,把自己多年來省吃儉用積攢的錢養殖黑山羊。蔡道壽說:養羊是一個漫長且辛苦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稍不注意,如果羊病了,就會血本無歸。”為了更好的掌握山羊養殖技術,少走彎路,他積極參加區水產畜牧局、鄉政府和鄉水產畜牧站舉辦的種養技術培訓班,遇到技術難題不辭辛苦多次到鄉水產畜牧站咨詢,還專門購買有關山羊養殖方面的書籍進行自學... ...加上從小就有放羊的經驗,他很快就掌握了養殖的基本技術。同時,得益于家鄉四面環山、植被茂盛的生態環境,這些大山成了養羊的天然牧場,很快山羊就慢慢多了起來,但銷路卻是一個大問題,這個問題并沒有難倒他。他雖然文化不高但是天生頭腦聰明又勤奮好學,一有空就看電視、手機和網絡等媒體,廣泛收集市場信息,緊跟市場的發展行情,把握市場需求,通過熟人、朋友的介紹,他慢慢打開銷路。由于是綠色環保放養,知名度慢慢打開了,如今他家的山羊賣給金城江城區不少飯店,很多收購山羊的老板也慕名前來訂購,他終于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蔡道壽認為不光自己發展,更有責任幫助身邊困難的鄉親們,于是他鼓勵大家:現在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要自力更生,不能光“等、靠、要”,只有自己努力才能真正脫貧致富。在他的帶動下,幾名貧困戶加入養殖山羊的隊伍,對于技術和銷路的問題,蔡道壽總是毫無保留的幫助他們。通過發展養殖,這些貧困戶收入增加了,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極大增強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由此便調動了更多群眾養殖山羊的積極性,隨著加入的貧困戶越來越多,一個大膽的計劃在蔡道壽的心里慢慢冒了出來:要把大家聯合起來共同致富,不僅養山羊,還要養豬、養雞、種甘蔗……。 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他堂哥蔡道全時,他堂哥非常贊同他的想法,并決定和他并肩作戰。,蔡道壽和他堂哥蔡道全一起聯合5戶貧困戶成立了以蔡道全為法人代表的翁保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天道酬勤,付出終有回報,經過一年多的建設發展,合作社初具規模,現種植有甘蔗450畝、旱藕90畝、鐵皮石斛1畝,養殖有黑山羊400多只、黃牛有25頭、雜交野豬100多頭、魚塘10畝,截至目前,該合作社吸引了塘子村12戶貧困戶通過入股經營的方式加入,還為周邊15名群眾提供就業崗位。
蔡道壽不僅事業有了起色,
而且今年初還收獲了愛情。
如今,在塘子村,
只要提起蔡道壽,沒有人不豎起大拇指,
他雖然身體殘疾,
但鄉親們對他不是同情、憐憫,
更多的是尊重和欽佩,
是一個帶領大家脫貧致富的好榜樣。
作為2017年的預脫貧戶,蔡道壽說:“目前合作社發展不錯,今年脫貧一定沒有問題!”相信這個有夢想、有膽識、有作為的貧困戶在脫貧致富的陽關道上越走越順,同時還能帶動周圍更多的群眾摘掉貧困的帽子,戴上致富的幸福帽!
汪榮秀,中共黨員,2001年2月擔任河南省固始縣張老埠鄉橋頭村黨支部書記。參加工作以來多次被上級表彰,1998年以來連續四屆被選為信陽市人大代表,期間8次被評為“優秀市人大代表”;2010年被縣評為“十佳農村黨支部書記”;2011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2012年被縣評為“十佳優秀共產黨員”;被縣評為“最美村干部”、“優秀人才”,被中共中央、國務院評為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固始縣張老埠鄉橋頭村位于鄉政府西南8公里處,屬丘陵地區,轄8個村民組,402戶,1462人,是張老埠鄉五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0戶,368人,外出務工人數 600多人;初開展貧困戶精準識別復核后,現有貧困人口57戶,141人,縣對口幫扶單位為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口幫扶企業為國源超市。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汪榮秀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入戶走訪座談,訪貧問苦,幫助積極爭取項目,為貧困群眾工作做了許多實事好事,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
一、仔細排查,確保精準識別。
橋頭村按照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要求,嚴格按照“六個精準”的總體要求和“五進十出”工作法,在嚴格執行“十退出”標準的同時,充分考慮無房(危房)、重病、殘疾、因病返貧、因災、因學致貧、無勞動能力等困難家庭實際情況,按照村組干部會初選,“第一書記”和鄉村干部走訪,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評議,緊緊抓住精準識別第一關,擬定貧困戶名單公示等程序進行,所有程序環環相扣,對評議初的57戶貧困戶名單在村部顯眼位置進行長期公示,并公布縣扶貧辦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監督。
二、依托項目,解決貧困戶急需。
自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她排除萬難,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實施了到戶增收項目,落實項目資金50萬元;實施整村推進項目,落實項目資金86萬元;新修村組道路4.5公里,落實項目資金120萬元;新建提水站一座,落實項目資金30萬,整修硬化大塘三口,落實項目資金60萬元;新建生產橋2座,落實項目資金30萬元。這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除了積極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驗收,我們還確定了農民義務監督員和義務養護員,確保項目質量和效果,得到了上級領導和全村群眾的一致好評。
三、找準路子,發展產業。
汪榮秀同志帶領村干部,配合駐村工作隊和鄉干部,深入開展調研,召開貧困戶座談會,讓貧困戶自己分析致貧原因,尋找脫貧措施,制定脫貧計劃,在充分尊重貧困戶意愿的基礎上,科學確立了發展種養植業為主的脫貧致富的路子。一是年底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地“致富能人”來村里流轉土地1000余畝發展蓮藕種植,使橋頭村群眾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通過帶動貧困戶就業增加收入,解決了扶貧異地搬遷戶的生計問題,通過產業拉動,保證扶貧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如橋頭村圣崗組貧困戶楊運田,家有三口人,其本人體弱多病,妻子因家庭貧困改嫁他人,兩個女兒都在上初三,家庭負擔十分沉重。當蓮藕基地落地橋頭村時,楊運田由于受傳統觀念影響,始終抱著幾畝農田田不肯放松,汪書記通過反復與楊運田算經濟賬,他終于同意將自家土地流轉出去。目前楊運田除了可以獲得每畝500元的土地流轉報酬,還可以通過在基地務工,獲得每天100元的勞動報酬,年收入達1萬元左右,同時還照顧了兩個孩子,現在見到楊運田他很有信心的說:“我就能脫貧了”!二是引導群眾在發展養殖業做文章,引導貧困戶和在外務工的成功人士返鄉發展養殖業,目前全村養雞60萬只,總收入1500萬元,群眾增收明顯,尤其是有更多的貧困戶通過養雞脫貧致富。
四、精神扶貧,重拾生活信心。
俗話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對于貧困戶的來說,他們的心理很脆弱,尤其是對于那些因殘、因病致貧的貧困戶來說,他們的心理更為脆弱,有些甚至于接崩潰的邊緣。為此汪榮秀同志在落實各項脫貧措施的時候十分注重對這類貧苦戶的心理疏導,采取精神扶貧。該村朱圩組的貧困戶袁江海,家有三口人,妻子因家庭貧困離家出走,母親也偏癱在床,一個13歲的孩子在小學就學,家里的住房也是“東邊看日頭、西邊看月亮、遇上雨天無處藏身”,對于他來說,上有病重的老人,下有就學的兒童,壓的他無法脫身,生活黯淡無光。采取袁江海在村內走動時,見人“不抬頭、不說話”透露出深深的自卑。汪榮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明白如果解決不好,袁江海很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對立面。為此她同駐村工作隊一起,經常到袁江海家幫助照顧臥床的母親,同他講解目前的扶貧政策,協調孩子的學校,讓孩子安心學習。同時幫助袁江海落實了危房改造項目資金和動員親戚幫助,建起來三間房,又給袁江海介紹在村旁邊的水泥零售店,幫助裝卸水泥,他既能照顧臥床的母親,又能掙錢保障孩子上學,現在袁江海走路腰板也硬了,見人也熱情了,年內就能脫貧。
目前汪書記正帶領村“兩委”班子繼續按照制定的脫貧規劃,同縣扶貧工作隊和鄉干部一起,做細做實精準扶貧,確保一戶一策落到實處,貧困戶按時按質脫貧。今明兩年,將重點實施兩個項目,一是依托扶貧整村推進示范村項目,進一步改善基礎設施;二是實施扶貧移民搬遷項目,幫助貧困戶搬離“窮根”,發展蓮藕種植業和養殖業。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