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元家廟及宅第,坐落于江蘇省揚州市毓賢街8號。建筑群坐北朝南。正門西墻嵌有“太傅文達阮公家廟”石匾,對面墻壁嵌有道光御賜“出門見禧”磚刻。內分中東西三路。
中路前兩進為門廳,后一進為享堂,依次懸“阮元家廟”“克遵儒風”“忠孝節義”等匾額,有“魯浙試文章,杜絕院棚關節;江湖種蘆稻,籌開祭瞻章程”等楹聯。東西兩路建筑皆六進,前五進為族中子弟讀書食宿之所,亦有阮元子孫作書房、琴室、宿舍等用。其中,東宅第墻上嵌有“官批阮氏義產章程”石刻。東宅第末一進為奉恩樓,曾是阮元珍藏御賜品所在;西宅第末一進為“隋文選樓”,樓上供奉曹憲、李善等“文選學”大師牌位,余屋皆作收藏書籍、碑帖和鐘鼎彝器、石刻等用,今辟有展廳。
阮元家規家訓
阮元一生勤勉,廉潔自律,有較高的威望和成就。這與他個人的才智與品行是分不開的,同時也與阮氏一族的家風家教息息相關。
阮元家族并沒有“治家格言”一類完整的家訓文本,但阮元父親阮承信及阮元本人都有許多關于治家教子的訓誡和詩句,構成了阮氏特有的“家訓文化”,如“讀書當明體達用,徒鉆時藝無益也”“秋齋展卷一燈青,兒輩須教得此情”“男兒立志初生日,乳飽飴甘便要廉”“睦族敦親尊祖訓,尊賢敬老葆宗風”“眼前皆赤子,頭上是青天”等。
這些家訓以“孝悌、勵志、務實、清廉”等理念,代代規范、教化著阮氏子孫,傳承至今。
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號蕓臺,江蘇揚州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中進士,選庶吉士,充詹事,升內閣學士。外放歷魯、浙學政,浙、贛、豫巡撫,漕運、湖廣、兩廣、云貴總督。入朝,拜體仁閣大學士。歸田時授太保銜,晉加太傅。卒謚文達。有“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之美譽。
阮元在長期的仕宦生涯中,始終堅持學術研究,不僅整理刊布了大量文化典籍,如《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經籍纂詁》《皇清經解》等,而且還撰寫了諸多論著,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一代文宗”。《清史稿》稱他:“身歷乾嘉文物鼎盛之時,主持風會數十年,海內學者奉為山斗焉。”錢穆在《中國三百年學術史》中更稱其為“領袖一世,實清代經學名臣最后一重鎮”。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楊瀾在與我關于古城保護對話采訪時,問我作為阮元的子孫,家訓是什么?怎樣秉承?我說,聽我父親講過,先祖阮公的家訓概括起來有這么幾個詞:孝悌、勵志、規約、清廉、務實。阮元家訓雖然沒有獨立成文,但其次子阮福編輯有《?經室?訓子文筆》。這本書從阮公著述中,爬梳整理,精摘慎選,頗有特點,里面的幾則家風故事讀來深受啟發和教益。
第一、勵兒讀書立其志。先祖阮公通過苦讀勤學才達致不凡成就,所以他對子弟的教育中也非常重視引導他們讀書。嘉慶十六年(1811年)某秋夜,阮公聽他的三個兒子讀書,有感而發:“秋齋展卷一燈青,兒輩須教得此情。且向今宵探消息,東窗西戶讀書聲。”詩中“燈青”指“青燈”,通常有“青燈黃卷”的說法,借指光線青熒的油燈和紙張泛黃的書卷,比喻清苦的攻讀生活。阮元以此教導兒輩要知曉讀書的清苦,只有苦盡甘來,才能有所成就。為了堅定諸兒苦讀意志,阮公特書楹聯:“歡喜性生方嗜學,和心定即修身”懸掛于塾中,以資鞭策。在阮公的循循善誘和辛勤培育下,阮公的幾個兒子都愛讀書、善讀書、讀好書,個個都有著述存世。其中次子阮福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學問家,除撰有《孝經義疏》《兩浙金石志補遺》《滇南金石錄》外,還編有《文筆考》《楚中文筆》等25卷,實踐了阮公對子弟“可不學八股,不可不學無術”的期許。幸喜的是勵兒讀書的家風,由我父親傳承給我們。讀書成為了我們的一種慣、一種愛好、一種樂趣,使得我們在各自的領域都有相關著作問世。
第二,《章程》規約寄予情。值得一提的是,阮公的叔父阮鴻按阮公旨意上報的《官批阮氏義產章程》,十六條中有三條與家中子弟讀書相關,即一設家塾課子弟讀書,一給子弟藝業費,一助族中考費。以《章程》的形式明確規定給子弟讀書捐助費用,足見阮公的這份拳拳孺摹之情和對本族后輩的殷切期盼。在《官批阮氏義產章程》中,阮公還把對子弟的德行要求書于其中,如“家塾課族中子弟讀書,如有行不端不孝不弟者,尊長傳至祠廟分別懲處”;“子弟藝業之費,如浪用無存及博弈好飲滋事者,尊長傳至祠廟分別責懲處置”。以此教化子孫清白家風不可敗壞,世代相傳。《官批阮氏義產章程》雖是一、二百年前的事,但其中的家規至今仍然管用。我經常告誡我的子孫:“我可以幫助你們完成學業,但你們必須銘記祖訓,遵守禮法,修身養性,心無旁騖,專心致學,把自己鍛煉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第三,自小清明做人廉。身為大儒的阮公訓教子孫,不止于口,更是從身邊細小的事做起。道光元年(1821)十月,時任兩廣總督的他代理兩廣鹽政、廣東巡撫、太關稅務、廣東學政、粵海關稅務長官,同時執掌六處官印,可謂官高爵顯,實權在握。就在這月二十六日,阮公次子阮福生子,為阮公第四孫。同僚屬下聞知總督大人又添兒孫之喜,紛紛奔走相告,前來送禮祝賀。阮公勸其免俗,賀禮一概拒絕。再說阮福添了兒子后,喜在臉上、愛在心上,左抱右擁樂此不疲。阮公擔心他嬌慣幼兒,次年在孫兒抓周當日,特意用紅箋寫了一首詩給他,表明對孫兒的殷切希望:“翡翠珊瑚列滿盤,不教爾手亦相拈。男兒立志初生日,乳飽飴甘便要廉。”這是阮公對其所有子弟的告誡之語,希望他們從小知廉恥、養廉心,拒絕貪婪,這樣長大后才能淡泊明志、行穩致遠。
第四,以身示“孝”樹典范。常言道:“百事德為本,百善孝為先。”阮元在訓子教化中也有不少倡德行孝的故事。阮元十分推崇“孝悌”,并將《曾子十篇注釋》“時時自隨”,以實際行動“克己行孝”,身體力行。當阮公在仕途上獲得成就時,不忘父親對自己的培養和教育。自己每逢生日即作“竹林茶隱”,父親的生日則邀親朋以詩慶壽。特別是父親逝世后,為懷念父母寫下的《誥封光祿大夫戶部左侍郎顯考湘圃府君顯妣一品夫人林夫人行狀》的8000字祭文,其情切切,其語哀哀,催人淚下。事父至孝,廬墓雷塘三年。阮元對于自己的老師如孫梅、喬椿齡等也是十分尊敬,成人后對他們關愛有加。
第五,因材施教育人才。自古以來,讀書人把入仕看作是第一追求。但阮元清楚當時的教育弊端,他注重從經史百家入手,培養具備經世之才的干練官員。阮公對子弟,一改士紳、官宦人家的常規做法,認為可以不學八股不入仕,但不可無所用心、不學無術,成餌名釣祿之徒。以阮福為例,道光四年(1824年)阮元就阮福“制舉業不工”所訓語,針對其知識結構,命其寄讀于廣州學海堂。學海堂是阮公創立杭州詁經精舍后,創辦的又一座開設經史諸子學、古詩文詞賦、天文、歷法、算學等專修課的學校。為培養阮福的思辯能力,盡快提高他的經史諸學水,阮公經常與阮福論學,一步步引導其成長成才。
阮公“勵兒讀書立其志;《章程》規約寄予情;自小清明做人廉;以身示“孝”樹典范;因材施教育人才”的故事,是阮公家風的真實縮影,是阮公精神的鮮明寫照,更是阮公留給后人的一筆豐厚遺產,需要我們一代一代地薪火相傳和發揚廣大。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