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建成全國首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臺
甘肅省扶貧辦主任任燕順在甘肅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記者會上透露,經過全省各級扶貧干部及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臺日前建成。這是省委、省政府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深入推進全省“1+17”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以現代信息技術對全省脫貧攻堅工作進行精準化管理的重大舉措,也是全國首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臺。該臺已申報國家專利。
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臺的定位是,利用大數據和移動互聯技術,建立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庫和數據中心,并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實現各級相關行業部門針對貧困村貧困戶的信息共享和精準扶貧業務協作,為開展精準扶貧“1+17”實施方案提供事先預警、事中監控、事后評估等監管考核功能,同時,倒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的落實,為各級黨委政府決策和開展精準扶貧提供科學依據。
甘肅省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臺設省、市、縣、鄉、村等5個層級,研究開發了扶貧對象、扶貧措施、扶貧成效、數據分析、績效考核等5個管理子系統。目前,通過大數據臺應用,可以對全省貧困人口和預脫貧人口的對象分布、致貧原因、健康狀況、教育程度等情況進行全面分析。
老難題找到新解法??甘肅省轉變扶貧方式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紀實
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因素多、脫貧難度大,是甘肅現階段最基本的省情。投入不足,是脫貧攻堅最大的制約瓶頸。難題考驗決心,同樣考驗智慧。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甘肅省財政部門從整合涉農資金破題,創新投入方式,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得出了財政支持脫貧攻堅的全新解法。
大手筆整合涉農資金
在甘肅扶貧篇章中,涉農資金整合既是破題之舉,又是運筆之力。
2013年,甘肅省委建立涉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提出“縣提需求、省定盤子;縣管實施、省抓指導;共同監管、各負其責”的要求,由省委專職副書記牽頭,對涉農資金和項目進行全面整合。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出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省級資金整合使用管理辦法》,省政府制定印發“1236”扶貧攻堅行動資金整合方案。按照“管總量不管結構、管規劃不管項目、管監督不管實施”的原則,省財政廳將省級22個部門管理的投向類同、目標接的440億元涉農資金進行整合,絕大部分一次性切塊下達到縣,由縣級政府統籌安排。,進一步加大整合的力度,規模達到568億元。
今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貧困縣開展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試點的意見》下發后,甘肅省對納入試點范圍的中央20項、省級14項項目資金審批權全部下放,由貧困縣自主安排,納入試點范圍的145億元資金8月底前已全部下達。
“財政+金融”扶貧新路子
在整合涉農資金的基礎上,甘肅省創新財政扶貧資金投入方式。從2012年開始,省財政廳探索進一步放大政府投入效率,大手筆將過去條塊分割、分散管理的財政資金集中使用,并且積極探索與金融部門合作方式,先后推出“雙聯”惠農貸款、“雙業”貸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等扶貧專屬產品。
“雙聯”惠農貸款是甘肅省財政廳與省農行合作,為58個貧困縣發展富民產業設計的扶貧產品。從2012年至今,5年安排300億元專項貸款。貸款額度5萬元以下,期限1?3年,銀行執行基準利率,財政全額貼息。同時,省財政出資7.8億元,建立起了政策性擔保和再擔保體系,放大倍數為8倍。截至目前,發放貸款256億元,惠及36.3萬農戶、145萬農村人口,省財政貼息15.88億元,貸款回收率98.05%。
“雙業”貸款是為加快發展草食畜牧和設施蔬菜產業設計的扶貧產品。貸款面向規模經營大戶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省財政整合支農資金,給予4個百分點的貼息。截至目前,累計發放“雙業”貸款301億元,惠及18萬農戶、487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省財政貼息15.8億元,貸款回收率99.4%。
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是省財政與4家金融機構聯手,為全省100萬戶、4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量身打造的專屬金融產品。每戶1萬?5萬元,期限1?3年,銀行執行同期基準利率,總規模435億元;省級財政全額貼息。財政與銀行按7∶3比例,設立10億元風險補償基金,銀行對貧困戶貸款免抵押、免擔保。精準扶貧專項貸款工程從去年7月啟動至今,累計發放貸款431億元,戶均4.5萬元,惠及95.8萬戶、395.5萬貧困人口。其中,農戶自主使用387.6億元,占90%;企業帶動集中使用43.4億元,占10%。
“過上這樣的日子以前是不敢想的。”坐在自家敞亮的新房里,50歲的臨夏州和政縣咀頭村村民馬所飛有真心滿足。之前,老馬與和政縣咀頭村七社25戶人家都住在山區,衣食住行都難。在老馬記憶里,一輩子就干了蓋房子一件事,因為山上的舊房子塌了蓋,蓋了塌,再蓋再塌,錢都用完了還生活在最初的貧困中。臨夏縣整合財政資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解決了老馬們的生活困難。
生活安定了,馬所飛有和其他貧困戶一樣,又想著能不能干點啥,可干啥都得有錢呀。沒想到,老馬就得到了5萬元扶貧貸款,成為第一批拿到貸款的貧困戶。沒多久,老馬曾受過拉面培訓的兒子,就在西寧開了家牛肉面館,當年獲利3萬元。老馬一家感到了振奮,在村干部的幫扶下,老馬流轉了40畝土地,種起了藥材當歸,保守估算他家今年的收入會再提上一大截。
不過,不是所有貧困戶都能像老馬這樣能干能琢磨。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元留村的貧困戶楊保寶66歲,拿到5萬元貸款后,他和老伴卻犯了愁。沒知識、沒技術,也沒有增收項目,錢可怎么花?老兩口合計著“不行就把錢退回去,免得一急再把錢花了”。
縣鄉干部走訪中發現,像楊保寶這樣致富無門路、發展無項目的貧困戶,還存在不少,給他們貸了錢也起不到作用。為了再助貧困戶一臂之力,經過協調,像楊保寶這樣的農戶成為了麥積區花牛果品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
麥積區花牛青軍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花牛鎮白家河村的農民互助合作組織,合作社以“支部+合作社+農戶+電商服務臺”的模式,帶動全村啟動白家河村南山優質果園建設,目前種植蘋果6083畝、核桃1960畝。
去年,該合作社帶動了5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合作社提供兩種合作模式,供貧困戶選擇。一是農戶自產蘋果,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收貨之后再賣給合作社;二是農戶將土地流轉給企業,進行集中生產,企業給農戶分紅。
楊保寶家選擇了后一種,除了每年4000元分紅,老兩口每年的工資收入約1.5萬元,加上土地流轉費,他家不僅實現了脫貧,還減輕了子女負擔。“花自己的錢舒暢呀!”楊保寶發自內心地說。
同樣,和政縣大學生興農養殖營銷專業合作社,也已帶動當地百十家農戶一起致富。除了大學生自辦的養殖園,合作社還激勵了更多的養殖戶發展養殖業致富的信心,帶動周邊興建養殖場10余家,成功注冊了自主品牌“和政羊”“嘴頭饞”。去年8月,臨夏州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和政縣慧聚電子商務產業園正式運行,該項目與阿里巴巴公司合作,通過線下、線上銷售相結合,產品已經銷往大江南北。
財政資金撬動了金融資本,打破了扶貧資金不足的瓶頸,創出一片新天地。一是破解了貧困戶貸款難、貸款貴、貸不上款的難題,做到了貧困戶想貸就貸、應貸盡貸。二是放大了財政扶貧資金,以7億元的風險補償金撬動431億元精準扶貧專項貸款,投入倍數放大,是中央和甘肅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億元的7.2倍。三是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發放的貸款90%由貧困戶自主使用,10%由農村經濟組織帶動集中使用。首批自主使用貸款農戶戶均年增收3000?6700元,收益率達6%?13.4%;集中帶動型農戶戶均年增收2300?5000元,收益率達4.6%?10%。四是風險有效管控。精準扶貧專項貸款的實施主體是縣級政府,縣長是第一責任人,貸款的發放、管理、回收由縣鄉村三級組織和駐村工作隊具體負責,通過發揮各級政府的組織優勢,有效管控了金融風險。
搭建大數據管理臺
為實現各級相關行業部門共享貧困戶的信息和進行精準扶貧業務協作,并為各級黨委政府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甘肅省安排專項資金6000萬元,利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技術,建成全國第一個精準扶貧大數據管理臺。臺縱貫省市縣鄉,對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管理臺試點。
為使臺實現信息采集、統計、分析、管理等功能,甘肅省政府實施了“853”掛圖作業工程:臺“8個準”、村級“5張圖”、戶戶“3本賬”。即大數據臺對象識別認定、家庭情況核實、致貧原因分析、計劃措施制定、扶貧政策落實、人均收支核查、對象進出錄入、臺賬進度記錄“8個準”;即村級繪制貧困人口分布、貧困人口致貧原因統計、貧困村脫貧攻堅目標推進、貧困戶脫貧目標任務、貧困人口進出動態統計“5張圖”;貧困農戶建立脫貧計劃、幫扶措施、工作臺賬“3本賬”。
臺對應到貧困戶,是每家的扶貧信息手冊,小本子上該戶的人口、收入、何時貸款、何時還款等信息一應俱全。
高根英家的小本子,掛在主房間正墻上,邊上是小兩口幾年前拍的婚紗照。陳舊的房子潔凈也安靜。躺在廂房里的婆婆氣色還好但交流已有障礙,高根英胖胖的兒子顯然玩累了正在酣睡,來人也吵不醒他。還有高根英的小叔子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這個6口之家因婆婆病癱多年而致貧。高根英的愛人在山東某建筑工地打工,是家里的唯一的收入來源。
完全符合扶貧貸款條件的高根英家,去年貸到5萬元扶貧款。這讓一家人驚喜不已,商量再三,丈夫繼續打工,高根英與公公在家用扶貧貸款買了核桃樹苗和幾只小羊。一年多下來,羊賣了,加上核桃豐收,今年已經有了進賬。院子門口,壘著高高的幾大摞紅磚,一看就知道要蓋新房了。高根英笑著說:“等他忙過這個秋,就回來蓋。”
為記者做向導的村干部,是兩位開朗的姑娘。她們告訴記者,高根英一家的情況很典型,這個一百多戶人家的村子有不少這樣的人家。
記者隨她們經過村里的核桃林,收獲過果實的樹木一片金黃,而樹下是綠油油的蔥地。“我們調查過了,收了核桃再種蔥沒有問題,今年蔥價也好,收購價就兩三塊錢。村民又可以增加些收入了。”年輕的村干部對記者說。
甘肅省委、省政府著眼扶貧開發的重點、難點,出臺了《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和17個專項配套實施方案,打出扶貧“組合拳”,形成了“1+17”的精準扶貧工作方案。根據方案,從到2017年,集中攻堅,確保到2017年減貧300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00元以上,基本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品顯著提升;從2018年到2020年,鞏固提高,確保到2020年穩步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消除絕對貧困,實現所有貧困村全部摘帽、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在咀頭村村口,從坡下到半山坡,一排排新房已經陸續有村民入住,政府補一部分,村民拿一部分,統一建造。而在甘肅,這樣的村、鎮,已經有很多很多。蓋新房,是大多中國農民一生的心愿,無論他們在多遠的地方打工、生活,只要有能力都要回家蓋所新房。采訪過程中,很多農戶告訴記者,已經蓋了新房,就要搬新房了……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