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相關政策還未出臺,小編先整理出僅供參考!
“兩會”前夕,有家關注中國形勢的境外媒體說,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闡述中國的總體經濟、社會和和對外政策目標。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去年經濟增長速度位居世界首位,而大多數國家仍在復蘇道路上掙扎前行。這家媒體說,溫總理在開幕時作報告和在閉幕時答記者問,都會比去年要樂觀。
“人大”剛剛開幕,溫總理正在作報告。聽報告,看形勢,我們聽出總理的樂觀和振奮,更聽出了總理的清醒和冷靜。
樂觀和振奮大有根據,很有“底氣”,振奮在于成就、自信和力量。溫總理在報告中說:“2013年是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去年這個時候,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深度衰退,我國經濟受到嚴重沖擊,出口大幅下降,不少企業經營困難,有的甚至停產倒閉,失業人員大量增加,農民工大批返鄉,經濟增速陡然下滑。在異常困難的情況下,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迎難而上,頑強拼搏,從容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在世界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改革開放和*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他說:“過去的一年,極不凡,令人振奮”。
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當然樂觀和振奮。2013年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這一年,中國政府領導中國人民干得不錯。事實擺在世人面前,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約翰•羅斯致信《金融時報》說,201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是主要經濟體中最高的,達到了8.7%。中國國內需求的快速增長取代了外需對增長的作用,顯示出中國應對外部環境的高超能力。亞洲之所以能夠迅速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走向復蘇,中國純進口的增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并沒有陶醉于樂觀和振奮,面對今年的經濟形勢,心很熱,頭腦卻很冷,充分認識到冷靜比樂觀更重要。早在“兩會”召開之前,溫總理就說“如果說過去的一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最為困難的一年,那么今年將是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指出今年是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是清醒的認識、冷靜的分析,是實事求是。
溫總理在今天的報告中,有一段講得十分清醒和冷靜。他說“今年發展環境雖然有可能好于去年,但是面臨的形勢極為復雜。各種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此長彼消,短期問題和長期矛盾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經濟社會發展中‘兩難’問題增多。”他在報告中明確指出“經濟社會發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他說“我們必須全面、正確判斷形勢,決不能把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等同于經濟運行根本好轉。要增強憂患意識,充分利用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努力化解矛盾,更加周密地做好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的準備,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動權。”
溫總理的報告清醒而冷靜,我們聽報告、看形勢更要清醒而冷靜。要看到,雖然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驚濤駭浪中成功實現反轉,保持經濟穩較快發展,但在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切不可飄飄然。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今天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關系密切,中國經濟的快與慢、興與衰,兩會精神學習心得不可能不受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可能獨善其身。中國經濟今年面臨的復雜局面,既反映了自身發展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階段特性,也是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互動的必然。今天,雖說在世界經濟已經露出復蘇的曙光,各國都在雄心勃勃地準備“過五關,斬六將”,但別忘了,“走麥城”的悲劇隨時可能發生。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豈能盲目樂觀和振奮?
有些外國媒體對今年中國經濟形勢的復雜,或真心實意、或心懷叵測,已經表示了擔心。有的文章認為,中國的銀行“可能重復讓西方陷入金融危機的同樣錯誤。”有的文章甚至用了“中國:無限增長還是瀕臨崩潰”的標題,但作者最后的判斷卻是:“中國可能會經歷痛苦的金融緊縮,但這并不一定會導致增長率暴跌。”
反思中國經濟最困難的去年,應對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今年,對外人說的恭維話,我們聽后不足為喜;對外人說的難聽話,我們聽后也必怕。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這樣的話、那樣的話,我們聽得夠多了,也聽得聰明一些了。中國經濟的走向決定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兩會精神學習心得決定于信心和力量,也決定于樂觀和冷靜。從總理的報告中,人們聽出了精神,也看到了前景。
“中國夢”的保障在于行動、在于實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勇于攻堅克難,善于開拓創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中華人民共和國*xx在閉幕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表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早在十八大期間,就是對“中國夢”的內涵、路徑、保障做了相關闡述。中國夢是“富強之夢”,是“民主之夢”,是“文明之夢”,更是“復興之夢”。“中國夢”實現的科學道路是*,走和諧發展、和發展道路。
“中國夢”的保障在于行動、在于實干,堅持求真務實精神,勇于攻堅克難,善于開拓創新,“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
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今后的奮斗目標,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要求,報告強調了兩個“一定能”:“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
為什么如此斬釘截鐵地斷言“一定能”?就是因為我們有*這面旗幟的指引,有*這個根本方向,有這樣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十八大報告中的兩個“一定能”與人大會提到的“中國夢”是相一致地,二者的目標是相同的,實現目標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相同的,依靠的對象也是一樣的,都是人民群眾,十八兩個“一定能”極大地鼓舞了黨員建設美好未來的信心,而“中國夢”是給全國人民描繪精彩明天的美好畫卷。
“中國夢”的科學實現道路來之不易,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與之同時,我們在“中國夢”實現道路中產生了實現夢想的中國精神。
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魄。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與之同在的是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同時凝聚著實現它的中國力量。
這就是中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力量。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只要我們緊密團結,萬眾一心,為實現共同夢想而奮斗,實現夢想的力量就無比強大,我們每個人為實現自己夢想的努力就擁有廣闊的空間。
在兩會講話之前,是無數關心中國命運的專家、教授的思索與探尋,“中國夢”與中國精神才逐漸清晰,他們對“中國夢”長期的思考和對中國精神的長期關注,才有自信地、自豪地說出這番話。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天勇教授,在XX年出版了的《中國向何處去》,XX年出版了姊妹篇《中國夢與中國道路》。這兩本書是作者對中國道路問題的持續性和深入性研究。
中央政策研究室前副主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和中央黨校前副校長李君如對本書給予了高度評價,分別為本書作序。鄭新立表示該書“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中國國策論著中,頂尖級水的一部書”。李君如稱此書的出版將為體現公民共識的“中國夢”和中國精神的形成作出貢獻,并為我國重大政策制定提供理論和邏輯支撐。
周天勇在《中國向何處去》一書中所提出的: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我們向哪里去?所走的道路選對了,我們就可以避免發展中的陷阱;走錯了,我們就可能跌入社會政治動蕩、經濟低速發展、人民長期不富裕、國家競爭力不強并下降等發展的“中國陷阱”之中。
在《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書中,回答了未來30年中國具體怎么辦,回答了中國向何處去,對中國老百姓未來需要什么,什么是中國夢和中國精神,以及對資源環境生態變化趨勢及對策,城鄉結構、產業結構等如何調整,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和看法。周天勇在《中國夢與中國道路》書中將“中國夢”具體化為“成為城里人:數億中國農民之夢”、“安居和樂業夢”、“生活的社會保障夢”、“公共服務夢”、“生態環境優美和家庭安夢”、“精神生活之夢”等六個民眾個人愿望與精神訴求。
在此基礎上,運用經濟學分析框架為讀者勾勒出實現“中國夢”的中國道路,并概括為:調整城鄉、產業和企業結構,轉變發展模式;實施趕超型科技進步戰略;克服利益梗阻,堅定地推進改革,形成調整結構和促進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深入推進政治、社會和文化等體制改革。周教授對我們國家發展中遇到的各種挑戰進行了深刻冷靜思考分析,為中國未來的發展、改革和開放、民生,提供了一個路線圖,籌劃和設計了一個務實、可供操作的路線和整體及綜合性方案,體現了一名良心學者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是中國知識分子世代相傳的“鐵肩擔道義”精神的血脈支撐和延續。
滿眼盡看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實現“中國夢”必須走*,是中國人民自主、自覺地的選擇,是中國人自己的話語。
面對長期以來,中國學術界的話語權缺失,“歐化”、“美化”嚴重,中國學術變成了西方學術的傳聲器,套用西方方法、論證西方結論、用西方語言說話,甚至直接重復西方話語等等不一而足,不絕于耳。
“中國夢”這種中國人自己的話語,是對西方政治話語權強有力的沖擊,這當然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所必須的,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積淀,在社會管理、人文政治方面有豐富的,中國應對人類政治文明有所貢獻。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