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相關政策還未出臺,小編先整理出僅供參考!
所謂大部制改革,其實就是在機構改革大框架里的整合重組。而機構改革,這些年從來沒停止過,每逢換屆,新上任的政府負責人都拿出一個機構調整的方案,部改成委,辦改成局,局改成總局,署升格為總署,總局又改稱部,如此這般,猶如文字游戲。在經濟社會發展大背景下,相比于職能轉變,大部制改革只是個鋪墊和形式。
從這個意義上說,無論怎樣的機構改革,或者叫大部制改革,其著眼點都不能在形式上、名稱上花費太大精力。多年的實踐證明,如果在執政理念上不真正把屁股坐在市場經濟上,如果不愿意把該交給市場的權力交出來,不情愿把該由市場調節的權力讓出來,即使半年或三個月就進行一次機構改革,中國也不可能真正進入市場經濟運行軌道。若掛羊頭賣狗肉的事無法避免,這樣的改革多了,公眾對形式的改革也就失去了興趣。同樣,形式上的換湯不換藥也無助于中國經濟真正做到按市場經濟規律良性發展。
大部制改革,要因需因事設機構,而不是因人設事。已經過去的10年,為所謂的大部制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可資借鑒的經驗或者教訓。最風傳的鐵道部并入交通部,建立大交通部,并不是一個新的主意,這個設想早就有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鐵道部幾經折騰沒有歸入交通部。而高鐵事故頻發牽出的鐵道部貪腐奢靡窩案,也證明了鐵道部沒有并入交通部是個不高明的決策。劉志軍不檢點,沒有給自己爭出來的這個獨立王國添彩,反而為給他空間的決策者添了堵。鐵路是交通的一部分,機構改革卻不設在交通部的序列里,這本身就說不通。這是因人設事的一個教訓。
大部制改革,重在轉變職能,核心在于簡政放權。中國在“市場經濟”這幾個字前面,加了“*”4個字,但這4個字不能成為機構改革只玩形式不換內容的理由,不能因這4個字就把市場經濟弄得四不像。為改而改沒有意思。真正的問題,不在于多設或少設幾個部委,不在于起個什么動聽的名字。要達到簡政放權的目的,關鍵在于政府有轉變角色和職能的決心,解決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問題,真正做到政企分開,真正把眼光放在公共領域,真正制定出合理的規則來幫助市場運作。不能到離開的時候輕輕說一句“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就把重大歷史責任推得一干二凈。像這些年的房地產調控,越調房價越漲,費盡心思出臺的政策糾纏于價格而忽視根本制度的創新,這個經歷必然會成為中國市場經濟發展史上的一份有趣教材。
大部制改革,換個牌子很容易。只換湯而不換藥,或者僅僅只是換一個鍋,作用不大。不在權力結構調整上有所突破,再怎么改革都只是走形式而已。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