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詞一:經濟增長目標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一直都是兩會熱點話題。,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6.7%,是30年來的最低水,不過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仍然處于高位。2017年中國將制定怎樣的經濟發展目標?萬眾矚目。
熱詞二:“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合作
中國將于今年5月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首屆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一帶一路”戰略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門話題。根據商務部數據,,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為6.3萬億元人民幣,增長0.6%。中國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建設了56個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超過185億美元,為東道國創造了11億美元的稅收和18萬個就業崗位。未來,“一帶一路”的巨大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國際產能合作、貿易往來及投資合作等方面的深入發展值得期待。
熱詞三:混改提速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日前公開表示,2017年國企改革已經進入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的關鍵階段,要在混改、供給側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盡快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與此同時,地方國企和央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加速,截至目前,共有20個省市出臺了地方推進混改的指導文件。
熱詞四:農業供給側改革
隨著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的發布,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成為當前“三農”工作的重點。今年,有29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包括玉米去庫存、增加農民收入、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等等。
熱詞五:實體經濟“降成本”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及國外制造業回歸,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推動企業轉型升級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和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企業稅費負擔仍然過重,總體經營成本偏高的現狀沒有根本改變,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依然存在。如何進一步加快稅制改革、規范行政性收費項,切實降低企業融資、用工、稅費成本,讓實體企業輕裝上陣,預計將在今年全國兩會成為熱門話題。
熱詞六: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作為振興實體經濟、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突破口,成為今年地方兩會關鍵詞,預計也將成為全國兩會的一大熱點。工信部部長苗圩期多次表示,今年將是全面實施“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關鍵一年,工信部等部門將出臺一系列舉措,推進戰略的持續落地和制造業的全面轉型升級。如“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今年計劃有20-30個城市入圍。
熱詞七:反腐倡廉
截至2月28日,“反腐倡廉”在人民網推出的“兩會熱點調查”中排名榜首。從反腐斗爭的新形勢來看,這既是群眾對以往“打虎拍蠅”的充分肯定,更是群眾對未來深化轉作風、持續反腐敗的熱切期待。日,北京、山西、浙江3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地區陸續成立省一級監察委員會。監察體制改革是*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和決策,根本目的就在于加強黨對反腐敗工作的統一領導。改革有哪些任務要求,試點工作如何推進,下一步怎么做好細化落實?都備受關注。
熱詞八:脫貧攻堅
,扶貧攻堅首戰告捷,超額完成全年減少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任務。面臨依然繁重的扶貧任務,要實現“不讓一個人掉隊”目標,還要啃哪些硬骨頭?
熱詞九:治霾戰役
關乎人們“心肺之患”的霧霾和環保問題料將繼續成為今年的全國兩會熱門話題。自2013年“大氣十條”發布、全國兩會發出“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的聲音以來,中國全面治霾戰役已經打了3年。面對不時撲面而來的“霧霾大軍”和不斷拉長的戰線,進入“深水區”的這場抗霾持久戰要怎么打?人們期盼借兩會打開洞悉中國治霾戰術的重要窗口。
熱詞十:房地產稅
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2月23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房地產稅這個問題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工作。房地產稅何時開征?2017年房價會是怎樣的走勢?預計將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的熱點之一。
拓展閱讀:關于兩會
兩會是對自1959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由于兩場會議會期基本重合,而且對于國家運作的重要程度都非常的高,故簡稱做“兩會”。從省級地方到中央,各地的政協及人大的全體會議的會期全部基本重合,所以兩會的名稱可以同時適用于全國及各省(市、自治區)。
兩會每5年稱為一屆,每年會議稱X屆X次會議。根據中國憲法規定:“兩會”召開的意義在于將“兩會”代表從人民中得來的信息和要求進行收集及整理,傳達給*。“兩會”代表是代表著廣大選民的一種利益的,代表著選民在召開兩會期間,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選民們自己的意見和要求。地方每年召開的人大和政協也稱為兩會,通常召開的時間比全國“兩會”時間要早。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分別于2017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
會議歷史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等46個單位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志,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于北京,國旗為五星紅旗,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采用公元作為中國紀年;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副*、委員,并選舉產生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但是人民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
此后,從1959年開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開始同步舉行,后者的委員還會列席前者的會議,從此,“兩會”概念應運而生,而全國政協比全國人大提前1至2天開幕。“文革”中,全國政協停止,全國人大則在1975年恢復一屆(四屆),因此,自1978年起,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再次完全同步。
全國兩會在3月召開的慣例,則始于1985年。此前,會議時間從年初,到年中,到年末,歷年均有不同。以五屆全國人大、政協會議為例,一次會議是在2月,二次會議在6月,三次會議在8月,四次和五次會議則安排在11月。
而自1995年起,每年全國政協均在3月3日、全國人大均在3月5日開幕。人大議事規則的寫法則是“第一季度”。之所以選擇在3月,中國政法大學憲政研究中心主任蔡定劍解釋說,原因之一,是有元旦和春節兩個假期,而春節一般不是1月,便是2月。
會期,也是自1995年起相對固定,除了涉及換屆選舉的一次會議一般為兩個星期(14-15天)外,歷年“兩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12天左右。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