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三五規劃
引領新常態開拓新境界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是沖刺的5年。“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繼續推進?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如何“落地”?
作為一份引領國家開創發展新境界的綱領性文件,兩會審查、討論的“十三五”規劃草案,將回答國內外關注的諸多“中國之問”。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夢”的具體體現。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中國問題的關鍵。
要繼續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發展步伐,不僅要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更要強調發展的科學性和可持續性。在這一進程中,增加百姓獲得感至關重要。
2.供給側改革
高頻詞化為具體路線圖
自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式啟動。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正從“高頻詞”化為政府、企業明晰具體的改革“路線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說,經濟轉型既要穩定消費、投資、出口的需求側“三駕馬車”,更要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要素升級的供給側發動機來推動。供給側還有哪些不合理、結構性改革如何發上力等,將成代表委員討論焦點。
3.扶貧攻堅戰
吹響沖鋒號立下軍令狀
“小康路上,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到2020年讓7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是十八屆五中全會既定目標,也是我國對全球減貧事業的莊嚴承諾。
從層層立下“軍令狀”到22個中西部省區市考核扶貧成效,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精準扶貧還有哪些障礙?哪些政策需要改進完善?代表委員將帶來大量一線情況與真知灼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表示,立下“軍令狀”,關鍵看執行。要督導各級政府精準扶貧,還得運用好考核“指揮棒”,真正提高扶貧實效。
4.慈善法審議
懷胎十余年有望呱呱落地
慈善法草案將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歷經十余年努力,我國關于慈善事業的首部立法將走上前臺。草案經過兩次審議,多處修改,此次提交審議后還將有哪些變化,將成為今年兩會一大看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征夫表示,慈善立法將對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開展募捐的主體需要什么資格?“互聯網+”慈善如何開展?騙捐詐捐如何預防?稅收優惠如何實施?慈善信息如何公開?這些問題都將得到解答。
5.司法改革
為全面小康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在前兩批共18個省市司法改革試點基礎上,今年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將在全國各地推開,成為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攻堅之年。
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完善司法責任制、健全司法人員職業保障制度等司法改革的基礎性措施如何深入推進,引人關注。
公正司法事關人民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公正義,事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洪浩說,司法改革要在解決影響司法公正、制約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6.民生改善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保障基本民生,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民生短板如何盡快補齊?公共服務如何完善配套?一系列民生新期待,將成為兩會熱點。中南大學行政管理系主任吳曉林說,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7.創新驅動
社會經濟發展新動能
創新正被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科學獎、C919大型客機總裝下線、“悟空”衛星升空探索暗物質粒子、科技成果轉化法修訂實施、新登記企業“井噴”、創新創業臺到處落地生根、創業投資迅速增長……一系列創新標志性事件,透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正發生重大變革。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說,“十三五”期間科技創新將為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增添經濟發展新動能提供強大支撐,科技創新作用更加突出、任務更加緊迫。
8.綠色環保
讓執法監督硬起來
從中央提出綠色發展理念,到大氣污染治理寫入31個省區市政府工作報告,再到“十三五”規劃建議中強調環保,社會各界對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充滿期待。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認為,“十三五”開局,綠色發展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在各領域制定切實的具體措施和路線圖。約束性指標要更明確、考核監督要更有效,關鍵是加強執法監管。
9.拓展空間
中國方案潛力巨大
“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深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為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已經起航,G20將吸引更多目光。
中國推進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路線圖,將在今年兩會上更加明晰。此外,新一輪的東北振興也令人期待。
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戰略研究室研究員邵峰認為,新形勢下,中國需要更開放的視野,在更大范圍優化配置資源,形成全方位的主動開放格局,加快實現更高層次的開放發展。
10.政府自身改革
建設廉潔政府為改革發展添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打造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成效顯著。從一批批行政審批事項取消和下放,到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同時反腐倡廉推動市場建立公公正的秩序,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為改革發展增添動力。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徐行表示,年來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新要求。
人們期待著進一步明確政府權力邊界,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消除尋租腐敗的空間,建立政策落實的責任機制和督查問責機制。
2017全國兩會來了!這20件事與你息息相關
1.脫貧攻堅
精準扶貧脫貧
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等任務圓滿完成。2017年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深化之年,我國將確保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人以上。
從層層立下“軍令狀”到22個中西部省區市考核扶貧成效,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
如何讓貧困人口如期脫貧、穩定脫貧,哪些措施可以成為農民脫貧的好幫手,政府會為貧困村民提供哪些支持,精準扶貧還有哪些障礙,哪些政策需要改進完善?代表、委員將帶來大量一線情況與真知灼見。
2.經濟增速
質量和效益
至,權威人士三次解讀中國經濟,輿論高度關注。,中國經濟以6.7%的增速重返全球第一寶座,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應更關注“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貫徹“穩中求進”總基調,并未提及2017年GDP增速,輿論認為這是中國決策層淡化經濟增長速度、強調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表現。
兩會期間,各界解讀中國經濟運行表現、預測2017年經濟發展態勢、探討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等話題或將成為關注重點。
3.實體經濟
振興
,資本“脫實向虛”成為輿論熱詞,實體經濟、實體企業發展情況頗受輿論擔憂。同時,國家在降低實體經濟企業負擔、加大金融業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等方面也作出了重要部署和表態,提振了中國實體經濟的信心。
如國務院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全面部署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打響了實體經濟“減負戰”。
此外,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作為實體經濟主體的制造業,央國企的市場表現、供給側改革成果或將被輿論熱議。
4.農業供給側改革
去庫存、增收、三權分置
自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從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和價格機制改革四個方面首次提出農業供給側改革以來,農業供給側改革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1月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六項任務,10月發布《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12月20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的“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
農業供給側改革,包括去庫存,尤其是玉米去庫存,增加農民收入,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等方面,有望成為今年兩會討論熱點。
5.國企改革
混改、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等
6月底以來國企改革受重視程度不斷提升,9月底發改委召開混改試點專題會,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國企改革放在重要位置,定調混改是國企改革重要突破口。
2017年1月12日國資委表示今年要深入推進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國企改革進入以混改為突破口的2.0階段。
2017年,各省區市無一例外將國企改革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主要集中于混改、員工持股、職業經理人、國有資本運營等方面。
從我國政策推進的節奏和地方兩會透露出的重視程度來看,國企改革在全國兩會期間有望繼續熱議。
6.財稅改革
降稅減費
高企的稅費成本一度擠壓企業盈利空間,輿論呼吁降稅減費。12月9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17年的財稅體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要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落實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快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總體方案,抓緊提出健全地方稅體系方案”。
兩年來,在財稅體制改革方面取得積極進展的是“營改增”,展望2017年財稅改革有望在個稅、環保稅、資管產品增值稅、五險一金方面展開。
7.防控金融風險
合規發展
,全球經濟復蘇依然緩慢,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我國經濟總體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人民幣匯率在的走勢可謂跌宕起伏,匯率也成為人們最關心的財經話題之一。
12月15日,美聯儲上調利率,并暗示今年再加息三次,步入升息通道,這也意味著,人民幣會與其他貨幣一樣仍然有對美元貶值的壓力,引發部分輿論出現“匯率危機”的擔憂。
今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進入合規發展之年,政策收緊,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力度加大,均成為輿論場熱點議題。
8.一帶一路
持續發酵
在8月、9月的“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G20峰會中,*多次強調“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
2017年1月17日的達沃斯論壇上,*再提“一帶一路”建設,并表示將在2017年5月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目前,28個省區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一帶一路”,主要涉及產能合作、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等方面。“一帶一路”有望繼續在全國兩會和2017年持續發酵。
9.反腐倡廉
關鍵時刻
在全面深化改革進入關鍵時刻,關乎大局的“反腐敗斗爭”依然被海內外高度關注。隨著北京、山西、浙江3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地區陸續成立省一級監察委員會,中國監察體制改革元年正式開啟。
今年的反腐工作怎么干清晰可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如何利用全國兩會的臺提出良策,找出破題關鍵,值得期待。
10.司法改革
陸續展開
去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司法領域的各項改革正在陸續展開,一些社會關注度很高的冤案如陳滿案等都得到重判。
不過,如何從源頭上杜絕冤假錯案、根除司法腐敗,不僅關乎社會公正義,也關系到社會各界對司法的信心。對此,“兩高”報告值得期待。
11.環境保護
全社會關注
今年地方兩會的熱點將“治污減霾、環境治理、綠色發展”作為最主要議題之一進行討論。
19個省、市政府工作報告均涉及環境治理內容,其中,如何防治空氣污染已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重大民生問題。
河北省明確,2017年PM2.5均濃度下降6%以上。河南省提出,確保空氣優良天數200天以上。
廣東、江西、寧夏、安徽等省區則把推行“河長制”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把水環境質量目標納入政府績效考核,明確加強周邊河流、湖泊的保護與治理。
12.醫療改革
重要而緊迫
醫療衛生體制是一項重要而且緊迫需要改革的領域。來,醫改節奏逐漸加快。
2017年1月9日國務院印發《“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的通知》,明確“十三五”期間要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五項制度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20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多處提到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藥品采購“兩票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等,醫改有望在2017全面開花。
13.食品安全
重點管控
食品安全問題是每年兩會的重要議題。,網絡食品安全生產和經營成為重點管控對象,相關政策法規陸續出臺,進一步加強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落實監管措施的討論將受到關注。
,隨著奶粉新政“注冊制”的實施,我國二胎政策的開放,乳制品行業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
與此同時,轉基因問題爭議持續,但相較于過去執拗于安全性的爭論,對轉基因產品知情權和選擇權保障的需求正不斷提升。
此外,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的完善和臺建設、食品謠言的治理、食品安全目標的責任考核依然是關注焦點。
14.交通出行
引導綠色出行
去年出行領域中,網絡共享出行是重大熱點。交通部出臺文件承認網約車合法地位開創世界先例,創新管理理念獲得廣泛贊譽。
然而,其后出臺的地方細則卻招致較大爭議,對戶籍、車牌、車輛等嚴苛限制,被網民質疑“新瓶裝舊酒”等評價頻頻見諸報端。當前,各地細則大多正式實施,政策對網約車行業發展的影響已經顯現,兩會期間,設計地方網約車政策的爭議或將再起波瀾。
“共享單車”作為另一項共享出行的代表,也備受輿論關注,被認為是解決都市“出行最后一公里”難題的上佳方案,也有效引導綠色出行潮流。
15.社會保障
階段性降低事業保險費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適當降低社會保險費率。2017年初,人社部等部門聯合發布通知:階段性降低事業保險費。社保降費直接關系公眾收入水,以及降低企業負擔,社保繳費降低持續吸引公眾關注。
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問題與公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也是輿論最為關注的話題之一。
人社部向媒體表示,底已基本實現醫保全國聯網,2017年人社部將加快建立異地就醫聯網結算系統。
輿論認為醫保異地結算有利于病患及時就地診療、簡化住院報銷手續、減輕參保患者負擔、加強醫療行為監管。
16.農村留守兒童
制度性安排
2月4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文件的出臺引發熱議。
11月24日,《中國青年報》報道指出,眾多的留守兒童在家庭關愛缺失中成長,這是社會之痛。與此同時,農村留守兒童相伴的教育議題往往觸發負面輿情。
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是國家層面的有關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責權利的制度性安排,2017年全國兩會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將引發代表、委員熱議。
17.建設雙一流大學
動態調整
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成為中國大學沖刺國際前列、打造頂尖學府的“沖鋒號”。
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指出,要建立健全高校有進有出的動態調整機制。
大學“雙一流”建設不搞終身制,將有進有退,無疑將會是2017年全國兩會備受各方關注的焦點。
18.突發災難事故防范
頂層設計
過去的一年中,我國各類災難事故多發,全國多地出現暴雨洪澇災害,從鹽城特大龍卷風到邢臺洪災,均造成了較為嚴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成為年度熱點輿情事件。
對此,公眾一方面對增強自然災害風險防范防御能力、救災應急能力等寄予厚望;另一方面,對追責問責、監督管理的強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12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對我國安全生產領域進行“頂層設計”。改革的推進情況,也承載著一定的公眾期待,有可能成為兩會的輿論關注熱點。
19.海外投資
加快步伐
在“一帶一路”“走出去”等重大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大型央企、優秀民企為代表的中企加快了海外投資步伐,成績單頗為亮眼:中交集團在肯尼亞簽署約53億美元項目合同,中國中車獲得澳大利亞等多國訂單、全年海外簽約額突破80億美元、南亞地區首個鐵路工廠在印度投產,美的發起收購德國庫卡等多起海外并購,海爾收購GE白色家電業務等。
在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美貿易關系緊張的國際背景下,國家如何引導央國企理性投資,以及央企海外市場競爭表現、海外投資提質增效等方面內容仍將受到輿論關注。
20.互聯網與人工智能
全面爆發
是“互聯網+”和智能化全面爆發的一年,“互聯網+”滲透到各個領域,人工智能等領域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之相關的信息化建設、智能制造技術全面提升。兩會期間關于互聯網與智能化應用方面的建議和議案可能增加。
與國家戰略需求密切相關的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的互聯網和智能化依然是重點扶持領域,圍繞這些關鍵領域,國家的扶持和鼓勵政策將會受到持續熱議。
央國企代表各自領域爭取國家政策扶持,以通過互聯網和智能化實現企業轉型升級也將成為一大看點。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來自網絡整理,僅供參考。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