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要鞏固拓展既有成效,確保“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任務重點突破。下面是高考知識網為大家整理的三去一降一補存在的問題,歡迎參考~
三去一降一補產生的社會矛盾問題 "三去、一降、一補"涉及到結構性改革的問題,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去短期化思維,否則很難真正落地。"在1月10日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第七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表示。
在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鎖定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大主要任務,即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這"三去、一降、一補"。
對此,劉尚希在論壇發言中稱,未來發展的思路明確了,方向也有了,但怎樣操作落地,真正實現"三去、一降、一補"呢?"最重要的是再加一個"去",即去短期化的思維。"需要走一步看三步,甚至五步十步。
在劉尚希看來,"三去、一降、一補"涉及國家治理結構改革的問題,各個方面的改革必須納入到國家治理結構的改革,也就是國家治理結構的重塑這個大框架里面來,只有這樣,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改革才不至于各行其是、各自為政。
他進一步闡釋道,結構性改革絕不只是經濟領域的改革,其實質是涉及國家治理結構的改革,由三個基本的關系組成:一是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二是政府與社會的關系,三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這三個關系就構成了國家治理結構的總架構,實際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
"我們過去的改革主要是在政府與市場關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成效明顯。但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呢?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呢?這是我們當前改革中的重點的重點,關鍵的關鍵。"他認為,對于這樣一個整體性問題,需要去短期化的思維。
"我們這方面有深刻的教訓。"劉尚希稱,過去解決豬肉供應問題、電力問題以及如今的新型戰略產業、新能源汽車等問題,多是采取從供給側入手的辦法給予補貼,效果卻并不理想。"其中的經驗教訓歸結起來就是短期化的思維,急于求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才能收到成效,沒有速效藥。"
劉尚希具體分析道,去產能,涉及到國企改革;去杠桿,涉及到金融體制改革;去庫存,涉及到城鄉分治體制改革;降成本,涉及到社保體制改革、物流體制改革、稅費體制改革。這每一項都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
對于補短板,劉尚希認為,農業、環保產業都是短板,都需要補,但最需要補的是創新這個短板。創新不僅僅是經濟問題,更是社會問題和精神狀態問題,需要持續不斷改進的心態和整體設計。此外,創新還涉及到現有的體制,即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在他看來,過去的經濟改革重塑了經濟的微觀基礎,現在的經濟改革需要重塑社會的微觀基礎。"這就涉及到事業單位的體制改革,看似一個小問題,其實涉及到教育體制的改革,涉及到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涉及到科技體制的改革。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社會才會有創新的活力。從各個領域看,似乎改革方向清晰,但從國家治理結構這個整體看、放到政府與社會關系中來看,現在仍是模糊的,迫切需要進行整體設計。各個領域的改革需要一個更高層面的頂層設計來指導和統籌。"他說。
三去一降一補存在的問題張連起:打贏"三去一降一補"殲滅戰
央廣網財經12月27日消息 《大國大時代》中國經濟報告會12月談于12月27日在北京舉行,全國政協委員,會計審計學家張連起在報告會上發表題為《打贏"三去一降一補"殲滅戰》的主題演講,演講內容如下。
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各位嘉賓,今天下午我給大家分享的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學習體會(請指正):打贏三去一降一補殲滅戰。這實際上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
益卦有一句話叫"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于時偕行","凡益之道,于時偕行",就是講要變化趨勢,把握時機,作出適合時代需要的正確判斷和選擇,實際上這個話和易經里面一句話,"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異曲同工的,中國經濟到了轉型蛻變的時候,到了的結構性改革的關頭。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不是簡單的發展理論一個變化,而是關系到中國經濟未來中長期發展實踐的深刻變革,關系到我們發展大局的深刻變革,尤其對于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
我從四個部分和大家分享。
第一,結構性改革: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是什么)
第二,結構調整迎來"窗口期"(為什么)
第三,中國經濟如何起風吹霾(做什么)
第四,經濟戰術要點(怎樣做)
解決這四個問題,現在媒體對結構性改革有很多解釋,有的可能有誤讀,有的有擴大解釋,我參加過多次政策討論,深刻感覺到結構性改革是中國經濟的主動選擇和必然的要求。我們先看一下從2004年到中國經濟gdp增速變化,大家看這個增速變化就知道2007年是14.2%,也就是意味著我們今年增速不到它的1/2,我們不可能有像2007年兩位數的增長了。雖然經濟由高速變化到中高速,但是一個點的含金量不一樣了,它是有就業保證的,今年一千萬的就業,三季度提前完成了;它是有收入保障的,城鄉居民的可支配的收入跑贏gdp。在某種程度上,現在一個點,相當于原來2.5點左右的增長。今年這個增速是還是單位gdp能耗降低的基礎上取得的,因此是沒有水分的。從國際上看,世界經濟增速放緩,處于亞健康的狀態。那么這個趨勢是發達國家在推行再工業化,比如美國再工業化、德國4.0等等,對我國制造業形成了雙重擠壓,貿易上發達國家紛紛去貿易化,保護主義抬頭。
我國經濟出現了三大陣痛,第一個結構性矛盾,所謂結構性改革就是對應結構性矛盾,供給側這個詞的含義不是特別新的,只是原來沒有用過,大家知道80年代初期當時陳云就用過調整改革整頓提高,后來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那一次是前總理朱?基針對紡織等產業,砸紗碇,力度非常大,大家印象很深,實際上準備要做的工作,也是要解決這些結構性的矛盾,那么供給側的結構性各改革最核心就是6個字,去產能降成本。傳統產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嚴重過剩的不只是五大產業,已經在更進一步的擴散。
我做了一個研究,煤炭、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這五大產業的利潤同期下降42.8%,這還是比較保守的報表得出的,僅僅從10月份看,煤炭庫存是三億噸,價格跌回了2004年的水,90家大型煤炭的企業的利潤嚴重下降,下降的幅度從450.2億,到了11月虧損8.1億。虧損面超過80%,這只是一個產業,有人說一車煤不及一車沙子的錢,銅價下跌60%,這些數據來自于我多方調研和詳細統計的數據。江西銅業等十余家率先削減產量23萬噸,可見我們的產量過剩壓力是何其之大,原來我們的產能過剩,說了很多年,那個時候可能由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稅收就業等等各種考慮,就慢慢的把這個病灶積累得越來越大,到了已經到了再不破解就會成為重癥的時候。ppi這個工業品價格指數連續50個月負增長,企業盈利狀況持續惡化,資產負債狀況顯示出現很多企業持續經營存在重大的障礙。
這些結構性的問題,本質上表明為供需錯配,供給條件需要深刻的變革,所以理解中央供給側改革的時候,前面有一句話,要適當擴大需求的條件下,這句話大家一定要注意,是推進結構性的改革,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是不要投資了,是有效投資,不是不要需求了,是適當擴大的總需求。根本的意思是要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新需求推進新消費,新消費倒逼新產業。這才是供給側的改革的核心要義,我們結構性矛盾愈演愈烈,大家很清楚,如果產品無市場,企業就無利潤,投資就無效益,政府無稅收,這是一個遞進的鏈條,在風險挑戰的倒逼之下,調整結構轉換動力是無可回避的選擇。前面說的是結構性的改革是什么。
第二部分說為什么,因為我們在新常態下如何認識新常態,順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也就是給我們中國經濟,特別是、是攻堅期,所以*用的是在戰略上要堅持持久戰,但是在戰術上要打殲滅戰,因此至關重要,所以才是窗口期,的確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改革藥效不一樣,然后適應期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供給側改革時間比較長,需求改革比較快。一個是中藥一個是西藥。那么從幾個方面著手要有效投資,我們現在高端消費是有的,有消費意愿也有消費能力,就是大量的居民消費在境外消費了,我們的品牌沒有自主的品牌,我們產品不過關,包括食品安全,包括人性化體驗的產品沒有提供,有效供給不足,實際上是需求是有的,就是有效供給沒有引導需求。應該說這個高端消費的需求增長,很大程度上看到了我們的第三產業我們的現代服務業,已經在達到半壁江山,雙創新動能正在孕育,所謂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不是某一個企業或者某一個行業,它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形態,要求全社會形成創業創新的熱潮,然后改變階層固化,改變我們的上下不能流動等等這樣一個社會狀態。所以雙創這個新動能的確給我們帶來了良好集聚的積極因素。我今年注意到有很多的各級調研,有幾個地方創業創新最有名的,像北京、杭州、深圳、重慶、上海等等5大城市,這5大城市房價比較高,很顯然說明創新創業的因素比較強,特別是北京和深圳,在互聯網 這個方面,有大量的動力出現,像智能手機、無人機、3d打印了,等等包括高端裝備制造的信息,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總之,盡管就是舊動力持續減弱,甚至出現了過渡的產能過剩,但是新動力正在集聚,新的因素正在形成這也是需要看到的。
我們在窗口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我們的財政政策有積極的空間,赤字率是2.3%,世界上有一個公認的安全線3%,如果沒有到3%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的,也就是說政府肯定要借債,肯定要解決我們未來由于兼并充足,由于處置僵尸企業導致的財政收入下降,這樣民生的保障,還有大量的剛性支出,尤其是明年為什么說是陣痛點,因為讓我們會想到了上個世界90年代國有企業改革的情景,當然中央專門提出來,不能簡單破產,最好是要兼并重組,少破產清算,當然要符合市場的力量,符合市場配置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導向。
結構優化出現了歷史性的拐點,前面提到第三產業占了中國經濟的半壁江山,盡管前三季度增長比較慢,鐵路公路貨運量增長也不大,但是經濟增速達到6.9%,應該說現在經濟增速1個點我們的就業大約容納170萬人跟原來不一樣的。每年大學生就業700、800萬,對于我們來說是必須完成的一個指標,西方把就業率當成宏觀經濟的指標,應該說是第一觀察指標。
新動能給我們的結構性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特別是互聯網和新產業,我們一系列高端裝備制造,中國的高鐵、核電、大飛機等,它實際上帶動一系列的制造業深刻變化。今年3d打印月餅在市場就是一個佐證。結構決定未來,如果把經濟體比作人體,結構的調整就比作人體的新陳代謝,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確看一個國家的第三產業,特別是服務業的占比超過51%,那么就是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一個重要的顯著標志。
第三部分中國經濟如何起風吹霾,我們引用東方智慧,引用歐陽修的話,"善治病者,必醫其受病之處,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就是它弊在哪、病在哪,然后一針見血。五大發展理念,的確是引領結構性改革的藥方,這個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是中國經濟這么多年,集聚蛻變提升裂變產生出來的,是*治國理政的重要結晶。堅持協調發展才能避免動力衰退,低水的庸之路,堅持協調發展,才能避免畸輕畸重、顧此失彼失衡直路,堅持綠色發展才能避免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透支之路,堅持開放發展,才能避免劃地為牢的封閉之路,堅持共享發展,才能避免貧富分化、社會動蕩的風險之路。那么這五大發展理念,要運用加減乘除調結構。在重要的領域和關鍵環節牽引改革,就是這個牽引性改革,前面的繩子一拉,綱舉目張,比如說國有企業改革,肯定要有重大的突破,不僅僅混合所有制改革,還有一系列的改革,包括體制機制財稅改革,明年肯定是更積極,財政更積極。比如說擴大赤字率還有降稅減費。尤其是減費,這個費用在有些企業,在珠三角、長三角有的收費100多項,地方政府有收費的動力。那么財稅改革有很大的空間。
在金融體制改革中要特別注意防范金融風險,包括重新梳理一行三會的架構,尤其是股票發行的注冊制改革,我想專門說一句,因為我參與過討論,絕對不是備案了之,這是第一,第二不是阿貓、阿狗都進來了,注冊制改革推進的速度,應該說國務院全國人大授權已經批準完了,很快就會推出,戰略新興板隨之同時推出,先放節奏后放價格,這是一個有序的。因為注冊制改革像許多改革一樣永遠杜路上,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哄而上,我個人認為變化不是很大,變化是一些理念一些方法,一些政府的改制形式。社保制度的改革,五險一金,比方說醫療保險和生育險,有的比率要降,因為確實是企業不能承受的重力。北京市50%就是五險一金,當然不能降低老百姓的生活水,包括提高國有企業上交收益的比率,我都這么多年一直提的觀點,我們現在資源壟斷型企業、煙草企業,特別央企主管的企業,多利用這個時間,然后解決我們國家以前沒有做這個社保制度,十幾年前沒有這個社保制度,等于沉淀到國有資產當中。那么解決這個問題。
尤其一帶一路要有標志性的項目落地,因為明年肯定要有重大的項目的落地,那么引領企業告別低門檻的競爭,淘汰落后產生,優化產業結構,不僅僅破題而且要深度的掘金。
最后一個問題,中國經濟的戰術要點,現在媒體喜歡用"打仗"這個詞,所以在這里我用"戰術要點"來描述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點。首先是"三個五",即五大發展理念、五大政策支柱和五大任務。五大發展理念分別是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五大政策支柱分別為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幾句話有很深刻的內涵,尤其是把"產業政策要準"放在了第二位,此舉意味深長。這表明我們原來在產業政策方面走了彎路,比如說風電和光伏產業都是依靠高額補貼,如此就積攢了大量的過剩產能。最后,五大任務分別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十個更加注重"是強調把政策趨向和重點任務的著眼點、著力點、發力點放在什么地方。戰略上堅持"持久戰",戰術上保持"殲滅戰",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加快培育發展的新動能,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現在青黃不接的情況。增強持續增長的動力,改造傳統比較優勢。在提高投資有效性的同時還要加大投資力度。如ppp模式,ppp就是用政府資本撬動的社會資本,像明年在水利、棚戶區改造、高速鐵路、港口、中西部基礎設施、城市管網、地下管網海綿城市等方面的應用還要加大力度。所以千萬不要誤解為結構性改革就是不投資了,實際上,不是不投資而是要有效投資,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要精準滴灌。
五大政策支柱和"三去一降一補"是供給側改革的發力點。另外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具體政策要出臺,有財稅改革、金融改革等等。但是對于一二線城市而言,不是簡單的去庫存問題,北京上海深圳等等現在是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現在企業成本確實有幾座大山,包括稅費、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所以直接融資的比重要加大。精簡五險一金,降低社保成本,讓利實體經濟,降低財務成本,中央用的詞是打組合拳,讓這些政策疊加發揮效應。《呂氏春秋》有一句話,"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萬方"。中國經濟真正走到了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轉型之路,就在。
謝謝各位。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