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關系黨和國家工作全局,關系*長遠發展,對于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以*同志為*的*領導下,滿懷信心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而奮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大會的主題。抓住了主題,就抓住了十八大精神的總綱和靈魂,就能更好地把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黨的十八大主題是:*,以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這個主題高屋建瓴、總攬全局,提綱挈領、內涵豐富,鮮明地向黨內外、國內外宣示了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黨將舉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樣的精神狀態、朝著什么樣的發展目標繼續前進的重大問題。十八大報告的全部內容都是圍繞這個主題展開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都與這個主題緊密相聯。提出和確定這樣的主題,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征程上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十分緊要。深刻領會、準確把握這個主題,對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至關重要。學習好、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必須在領會好、把握好這個主題上花氣力、下功夫。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八大的主題,前提是深刻認識和把握確立這個主題的歷史依據和時代背景。黨的十八大主題,是我們黨在全面把握當前世情、國情、黨情新變化,全面把握我國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的*,*,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緊抓住和用好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戰勝一系列重大挑戰,取得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把*推進到新的發展階段。同時,我們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也沒有變,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和風險挑戰前所未有。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必須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黨的十八大的主題,是歷史的昭示、時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八大的主題,根本在于把握堅持和發展*這一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主線。舉什么旗、走什么路,從來就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大問題。*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九十多年來,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實踐充分證明,*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只有*才能發展中國。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繼續前進,開創工作新局面,贏得事業新勝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是實現途徑,*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統一于*偉大實踐,這是黨民在建設*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最鮮明。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始終*,堅定不移堅持和發展*。黨的十八大要求全黨堅定對*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這里。
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八大的主題,著力點要聚焦于我們黨肩負的莊嚴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是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我們國家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根據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新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新期待,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進行了充實和完善,提出了更具明確政策導向、更加針對發展難題、更好順應人民意愿的新要求。這些目標要求,與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和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新要求相銜接,也與*總體布局相一致,富有感召力、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奮進。解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武器,改革開放始終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我們必須以解放、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的精神狀態,毫不動搖推進改革開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信心百倍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黨的奮斗目標。全黨同志胸懷理想、堅定信念,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黨的十八大的主題,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牢牢把握十八大的主題,就把握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全黨同志都要全面理解十八大主題的深刻內涵,準確把握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把統一到十八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十八大確定的各項任務上來,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同心同德、埋頭苦干,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奪取*而努力奮斗!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立足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全局出發,進一步明確了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這就是: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鄧小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建設*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文化強國。準確領會、全面貫徹這一指導,對于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準確領會、全面貫徹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牢牢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倡導什么樣的文化、弘揚什么樣的價值,是文化建設的首要問題,體現著政黨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方向。*先進文化之所以先進,是因為她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這一科學理論就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堅定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指引人民推動社會進步、創造美好生活的科學理論。我們黨從一誕生就舉起了馬克思主義這面旗幟,并在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形成了毛澤東和包括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在內的*這兩大理論成果,成為指引中國文化前進的根本指針。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中華文化注入了先進的內涵,中國人民獲得了科學的、銳利的武器,在上精神上得到極大的解放。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現在,我國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社會更加多樣,社會價值更加多元,社會思潮更加多變,人們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堅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重要性更加凸顯,以一元統領多元、以主旋律引領多樣化的要求更為迫切。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用*統領文化建設,確保文化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要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文化改革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努力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意識和社會文化生態中辨析主流與支流、區分先進與落后、劃清積極與消極,有效引領社會思潮、抵御腐朽文化。要緊密結合文化改革發展實際,妥善處理弘揚主旋律和提倡多樣化的關系、教育人民和滿足人民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不斷鞏固和壯大*主流文化。要堅持解放、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總結和把握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特點和要求,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完善文化建設的理論和方針政策,不斷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有力理論指導。
準確領會、全面貫徹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必須立足*偉大實踐,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堅定不移走*文化發展道路。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們確立了*基本制度,開辟了*。深厚的文化傳統和現實的政治基礎,決定了我國的文化建設必須走發展道路,而不能照搬西方發展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開拓創新,走出了*文化發展道路。這條文化發展道路符合我國國情、順應時代要求,是發展*先進文化、實現中華文化繁榮興盛的唯一正確道路。堅持*文化發展道路,必須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傳統、固有的根本。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必須以對民族、對歷史、對后人高度負責的精神,把傳承民族優秀文化作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按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要求,深入挖掘和提煉祖國傳統文化中有益的價值,努力發展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立足*偉大實踐。*,是一條使中國經濟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社會充滿生機活力的道路,也是一條不斷孕育新的文化的道路。現在,*偉大實踐正在波瀾壯闊地推進,我們取得的每一個重大成果,經歷的每一次重大考驗,實現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孕育著新的、新的觀念、新的意識。必須認真總結實踐中積累的新鮮經驗,堅持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進行文化的創造,在歷史的進步中實現文化的進步。堅持*文化發展道路,必須積極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世界文化豐富多彩、各有優長,每一種文化都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必須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對待外來文化,積極參與世界文明交流對話,大膽吸收借鑒一切有利于我國文化發展的有益經驗和優秀成果,大膽學習運用一切最新文化理念和科技成就,為把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打造得更加美好不斷汲取豐富營養。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