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玲,女,漢族,1976年6月生,中共黨員,湖北省武漢市第一聾校舞蹈教師。
從事殘疾人工作23年來,楊小玲先后成為420名聾啞學生的代理家長,輔導580名聾啞考生考入大學,是1000余名寄宿學生的愛心港灣,將一批學生培養成全國頂尖殘疾人藝術人才,被聾啞孩子親切稱為“鼓舞媽媽”。
1990年初夏,楊小玲來到武漢市第一聾校。透過窗戶,無意中看到一群聾啞孩子在教室里跳舞。談不上姿態,談不上美感,動作甚至有些僵硬,但孩子們的那股子認真勁,讓她的眼淚“刷”地一下掉下來。就這樣,心系聾啞孩子的楊小玲,從師范學校畢業后,放棄了到條件更好的小學、幼兒園工作的機會,執意選擇了武漢市第一聾校。
從此,楊小玲一腳跨入無聲的世界。第一道“門檻”,學手語。看到學生“聊天”,她就上前請教,勤學苦背,很快她成了“手語活字典”。但跳舞的困難超出她的預料,音樂再悠揚,節拍再鮮明,學生們都聽不見,必須“翻譯”成肢體語言。楊小玲創立“鼓舞教學法”,敲擊大鼓,鼓聲震動,通過地板傳遞到孩子們腳心。她還自創“呼吸傳遞法”,在《千手觀音》表演中,后面人張開雙手的同時,往前面吹一口氣,前面的學生感知后立刻張開雙臂。“聽見”音樂的孩子們,終于找到前行的路。邰麗華在春晚舞臺上一鳴驚人,《千手觀音》家喻戶曉;王志剛通過舞蹈《秦俑魂》被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看中,成為一名專業舞蹈演員,隨團出訪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在一次訓練中,楊小玲左腳跟腱不幸斷裂。醫生說,18天內必須臥床休息。當時離一次重要比賽只有三個月,楊小玲坐著輪椅來到教室輔導學生排練。最后到上海比賽時,楊小玲拄著拐杖上臺指揮,贏得了湖北在這次比賽上的唯一金獎。
2006年,楊小玲被借調到中國殘疾人藝術團工作,團長三番五次要留下她,承諾把她的家人安排到北京。她動心了,畢竟這是一個更高的事業臺。但武漢學生的短信每天如雪片般飛來,她覺得,這些孩子就像風箏線一樣扯著她,不管飛多遠,心里總系著他們。一年后,楊小玲回到聾校。孩子們一擁而上,楊小玲為自己的選擇感到幸福。23年,楊小玲把自己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群特殊的學生。很多學生也和她一樣,也成為了特教老師,薪火相傳。
楊小玲榮獲全國特教園丁獎、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一、力爭上游,竭誠獻青春。
我從教二十多年來,彩筆耕耘,汗水澆灌,一直詮釋著教師這一崇高職業的內涵。上積極進取,力爭上游,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時刻不忘身上的責任,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任勞任怨。盡管有腰肌勞損、高血壓等疾病,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無私地奉獻給了忠愛的教育事業。
二、腳踏實地,靜待蓓蕾開。
在工作中,我深深地體會到,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只有腳踏實地,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呵護每一個學生,才能走進學生們的心靈,贏得學生的信賴。孩子考試屢次失利,我會送給他一個會笑的不倒翁,告訴他人生的路上即使自己摔倒,也要笑著站起來,要爭做“學習中的不倒翁”;孩子沒有毅力不能堅持時,精心為他做一首勵志小詩,激勵他要不斷進取;孩子有了小小的進步時,及時送上一段滿帶真誠的鼓勵性評語。我班的賀淼同學,上進心強,愛好文學,而理科偏差。一次時測驗考得很慘,我及時寫了一首小詩激勵她:“詩賦奪冠是賀淼,才情縈懷領風光。堅守信念志凌云,徜徉芬芳候佳音”。激勵孩子重拾信心,在期中考試中成績有了很大的進步。
三、潛心鉆研,愿做授業者。
“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堅持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每一年我都倍加珍惜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將多元化、整合性新理念引入到課堂中來,讓學生在潤物細無聲的經典浸潤下樹立了“大語文觀”。在課余時間我堅持多讀書,潛心研究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探索創新,充實自己的教育和教育理念,做到真正的為人師表。論文《把握父親形象,體驗父愛情感》在省優秀期刊《語文教學之友》上發表,論文《淺談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在省優秀論文評比中榮獲一等獎。主持并完成省級課題《新技術條件下的中學生作文自評方法的探索》,并獲得省教科研成果評比一等獎。
晨曦里,和學生一起沉醉在濃濃的書香;講臺上,和學生攜手暢游知識的殿堂;夕陽中,和學生共同演繹精彩的蛻變。以后我會一如既往的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踐行*,立足本職,盡職盡責,默默奉獻,無怨無悔。在凡的教育人生中,我愿做一名“最美”教師,傾盡所有去愛,愛這聲尊稱、愛這份事業、更愛我的學生,用愛播撒明天的希望,用雙手托起明天的太陽!
為進一步推進師德師風建設,激勵教師爭做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好學上進、關愛學生的好老師,在全校形成全員參與、比學趕超、爭當“四有”好老師的濃厚氛圍,驛馬初中有序開展了“最美教師”評選活動。截止5月26日,歷時三周,通過“最美教師”評選活動文件精神宣傳、制定方案、營造氛圍、公開報名、公正評選等環節,牛余鵬老師在我校的本次評選活動中榮獲第一名,特定該老師為本屆“最美教師”評選活動驛馬初中推薦的候選人。
為確保本次評選活動的公公正,能真正推選出我校師德高尚、事跡突出的老師,接受廣大師生、家長及社會成員監督,現將牛余鵬老師的主要事跡材料公示如下:
牛余鵬,男,41歲,是驛馬初中的一名普通教師。以一種常的心態做人,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做事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的人生坐標和不懈努力的方向。牛余鵬老師從教18年來,一直奮斗在教學工作一線,憑著對學生的一片純潔愛心,憑著一顆無私奉獻的良心,憑著一種對事業的熱心和責任心,把自己的精力和汗水,全部傾注在了驛馬的教育事業上。他的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屢次榮獲各類教育模范或先進,他能夠吃苦,樂于奉獻,多次放棄了調動進城工作的機會,并于2010年經學校推薦,光榮的成為了一名扎根山區的優秀教師。
一、愛崗敬業,德高身正
工作以來,除特殊情況外,他很少請假,即使是周日下午他也總能做到提前到校,開始備課或輔導。買房子對于一個普通工薪階層的家庭、一個已不惑之年的他來說,無疑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四年前他在買房、裝修過程中,僅請過一天假,幾乎把所有的事都推給妻子,他認為因為個人的私事而耽誤幾十名學生的學業,于情可以理解,于理他說服不了自己的良心。雖說妻子的勞苦銘刻在心,家庭的責任不可推卸,但教學工作更需要無私的付出。人們常說,學校無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楷模。作為農村寄宿制學校的一位老師,自身的言談舉止、行為表現很是重要,他時時以《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來衡量自己,努力做到行為上成為學生的表率,品德上成為學生的鏡子。同事有困難,他有求必應;學生有需求,他盡心竭力。校園內有垃圾,他會順手撿起放到垃圾箱,餐廳有積水,他會主動去清掃。這些細小舉動,學生看到眼里,記在心中,鞭策到了行動上,學生中助人為樂、誠實守信、熱愛勞動、拾金不昧的同學大量的涌現,好人好事、道德典范與日俱增。
二、刻苦鉆研,提升自我
當今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很高,家長對教師的要求升級。只有不斷學習先進教育理念、不斷完善先進的教育方法,不斷進行教育教學嘗試,才能真正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學生,才能夠真正贏得學生、家長的認可。工作中,有外出學習的機會,他努力爭取;有講公開課的任務,他積極承擔;有課改教研活動,他認真參與。為了上好一節課,他總是千方百計多渠道搜集資料,想方設法向兄弟學校的老師請教方法。因為他知道要給學生分享一滴水,教師就應該儲備一桶水。他要把堅持學習、改進教法、完善自我、提升能力作為一生的工作追求。
三、關愛學生,傾注真情
驛馬初中是一所完全寄宿制學校,學生一周中的五天,都是在學校度過,與老師相處的時間要比與家長在一起的時間長的多,他們需要親情的關愛,作為教師有責任彌補這種缺失的愛,傾注真情,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2006年,牛老師到驛馬初中任教不久,該鄉溝南村的趙小同學,收學的當天沒有到校,當時農村通訊設備幾乎還沒有,根本聯系不上學生家里,為了弄清楚她沒按時到校的原因,他騎摩托一路邊走邊詢問,終于來到了距離學校將三十里的趙小家。當時她家的住房居然還是很破舊的土窯洞。三間土窯洞處于村莊的最低偏僻處,沒有院墻,僅用向日葵桿做的籬笆圍著。中間的一間看似有人住,他推門進去,趙小獨自一人正睡覺,聽到有人進來,就翻身坐起來,看到是牛老師,立即低下頭。牛老師問到為什么不到校時,她說家里經濟困難,沒有“閑錢”讀書。后來見到小干完農活回來的父母時,他的內心更加凄涼痛楚,老人們均已年六旬,家里養著兩頭牛,就靠給別人家犁地賺點錢,生活確實困難,更不用說供孩子上學了。最后,經過牛老師幾番周折的開導和勸解,趙小最終才能得以繼續上學,老人也表態,只要孩子愿意好好讀書,就是賣掉家里的那頭小牛也要支持。此后兩年的初中學習生活中,他對趙小同學的學習尤其關注,生活上更加關愛,經濟上盡力相助,使她順利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升入了更高一級的學府。
2013年,驛馬鄉山草占村的趙大剛同學,原本學習成績優秀,是各方面都不錯的一名學生,因為母親離家出走,奶奶過世,父親常年在外打工,星期天回家后無人監管,甚至還要自己張羅著做飯。到初二下學期時,該同學的各方面都大幅度退步。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牛老師多次與他交流、談心,努力用真情感化他。記得一次,他與同學們玩耍時,不小心把外套袖子撕開了,他來找牛老師,看能不能幫他縫一下。一個男教師,那做過什么針線活,但看著他乞求的目光,牛老師沒有思索,還是答應了。隨后,牛老師只得向學校的女老師臨時討教了幾招,總算幫他把衣服縫好了。雖然針腳不一,縫的也極不美觀,但大剛同學高興的咧嘴一笑,離開了。就這樣經過多番努力,他的付出終有回報了,這孩子終于又開始將全部精力放在了學習上,初三中考順利被二中錄取。
師生之間的信任理解甚至是隔閡的化解,最有效的途徑莫過于真情表白和心靈的碰撞。生活中,同學們的好些困難,都樂于向牛老師求助,他也很愿意去幫助他們:有學生感冒咳嗽了,他就把自己帶的藥拿給他們;有學生腳崴了,他就背他去看醫生;有學生沒回家的乘車費了,他就給他們出車費;前驛馬的郭項玉同學在診所輸液,父母沒時間照顧,他就一直陪他輸了兩天液……。談起這些,同事們都說他付出了,但他認為自己更收獲了,每當節假日好些已升入高校的學生來看他時,每當好些已就業的學生舉行嫁娶儀式宴請他時,牛老師真為自己的付出感到值得,也為自己是一位普通的教師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十八年來,牛余鵬老師堅持學習,勤于思考,努力實踐,不斷總結,有效提高了教學技能,教學成績一直全校領先,得到了家長的認可、社會的好評。今后,他愿意繼續一如既往地以飽滿的熱情用愛心播種希望,用智慧創造輝煌,用真情感化驛馬這片土地,用行動見證無悔的教育人生。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