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是首詩,寫滿了勤勞、善良、自豪和掛牽;母親是孩子走路的啟蒙老師,教會了孩子為人處世的社會道理;母親是孩子生命的保護傘,保護著孩子在磨礪中闖下去的勇氣;母親是孩兒搏擊風雨的靠背,回到母親身邊一切困惑就會得到安慰變得堅強。這是高考知識網小編給大家準備的最美母親個人事跡簡介,歡迎瀏覽。
43歲的尹秀花是家住高臺縣合黎鎮五四村一社的一位普通農家婦女,她沒有多少文化,卻憑著勤勞、善良、堅韌不拔和言傳身教的執著,給女兒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她教子有方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兩個女兒自小乖巧懂事、成績優異,是當地孩子學習的楷模,提起女兒,尹秀花臉上總掛著欣慰的笑容。
尹秀花雖然重視孩子們的學習,但她不提倡讀“死書”、“死讀書”的學法。中國的傳統家庭,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物,管孩子是自己的事情,想怎么管就怎么管,尹秀花摒棄了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女兒們學習成績的好壞,她時刻掛在心上,但從不給她們施加壓力。遇到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情況,她不埋怨,而是鼓勵、引導、幫助女兒分析試卷,改正錯題,查找原因,吸取教訓,彌補弱項,爭取下次取得好成績。女兒遇到難題向媽媽求助時,她也不是直接教給解題的方法,而是引導她們開動腦筋,獨立解決。女兒們不斷地受到鼓勵,漸漸地樹立起了勇于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如今,大女兒程靜19歲,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二女兒程璐13歲,就讀于城關初中六年級,兩個女兒都是學校里品學兼優、出類拔萃的好孩子。尹秀花還是一名孝敬公婆的好媳婦,是一名摯愛丈夫的好妻子,是一位關心子女的好媽媽。她用深情營造出一片蒼翠的綠蔭,呵護著一家老少,用行動表達著文明心聲:把孝心獻給父母,把愛心獻給孩子,把美德獻給家庭,把棟梁獻給社會。
1972年,張志梅收養了一名別人遺棄的女嬰,多年來她對這個女兒視如己出, 呵護有加;1977年,張志梅又收養了一名智殘的男嬰,幾十年來,兒子反反復復的病情和命運給予的艱難, 沒有改變她對兒子的愛,與之相反,當眼淚流干后,這位凡的母親對智殘兒子更是愛護有加,為兒子坎坷的命運撐起了一片天空。
張志梅是春光鄉姚家墳村人,1972年,經親戚介紹,張志梅夫婦收養了別人遺棄的一個女嬰, 她們對孩子視如己出,呵護有加。1977年,在宣化百貨大樓的墻上貼著一張啟示,求人救孩子一命,孩子母親癌癥死亡,父親孤苦一人無力撫養這么多孩子,給小兒子找條活路。好心的張志梅聽說了這件事, 見到了父子二人,看著孩子異常的眼神,聽著孩子父親悲慘的訴說,明知孩子眼睛有病卻仍然留下了孩子。
兒子幾個月大時,被診斷為先天性腦瘤,醫生不建議手術治療,風險太大,很有可能成為植物人,而且經鑒定兒子為智力二級殘疾肢體三級殘疾。 有人勸張志梅,“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吧, 本來就不是自己的孩子又得了這種病,干嘛受這份累啊!”還有知情人說她傻,明知孩子有病,干嘛當初還要留下他啊!張志梅說他早知兒子不健全, 但她從沒想過不管他,更甭說再把他推出去,不僅如此,她反而對兒子更加愛護。
隨著年齡增長,兒子腦袋里的瘤子越長越大,把神經壓迫得更厲害了,自理能力更差了。因為視力模糊,腿腳不利索兒子走路經常摔倒,有時候連滾帶爬就回家了, 還經常大小便失禁,但不管啥時候,無論多忙多累張志梅總要先給兒子清洗得干干凈凈。每天吃飯張志梅也都是先把兒子喂飽了自己才吃,有一口肉也要喂給兒子吃,看著兒子吃得胖胖的張志梅才覺得安心,唯恐兒子受一點委屈,她總說:“他不如正常人,我就更得心疼他,本來身體就不好,要是再受了委屈,那孩子多可憐啊!”
兒子30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張志梅連夜把兒子送到市里治療,日夜守護著兒子,看著昏迷不醒的兒子,張志梅差點哭瞎了眼睛,看著逃過一劫的兒子, 張志梅說:“我知道他的病治不了根,大夫也說不一定哪天就不行了,但是有一點希望,我也要給兒子治。 孩子雖然不是我親生的,可也是我的心頭肉啊!”兒子視力已經非常不好,去年又得了白內障,今年初,張志梅為兒子做了白內障手術。“能看著一點亮也行啊,我怕兒子看不到東西心里憋得慌。”
張志梅的丈夫比他大七歲,而且有家族性心臟病,年因為風濕,雙臂腫脹,不僅喪失勞動能力還要人照顧,家里家外都是張志梅。善良懂事的大女兒雖然出嫁了,但一有時間就回來幫媽媽。 大女兒剛上學時就知道自己和弟弟是媽媽收養的,雖然嘴上總說媽媽偏心弟弟,但是自己對這個弟弟也是關心備至。大女兒的生母多次托人給她捎話要認她,大女兒都拒絕了,“我有親媽親爸了, 這輩子有這樣善良的爸媽是我最大的福氣。”
“人生有自己的季節,女人尤其能夠體會。從懷孕、九兒出生到三歲半送到幼兒園,這段日子成了我最忙碌的時候。一邊是女兒,一邊是工作,在天的兩端,都不能舍棄。”張志敏34歲,是一名美容顧問,在孩子10個月時她重返職場。 她說工作并沒有因孩子的出現而退步,相反,孩子帶給她的收獲更讓她坦然面對得失,更加穩重成熟,更加干勁十足。
“干什么都不容易,我做的是服務行業,讓顧客認可,就要練好‘身手’。”作為美容師,指間的柔軟是面護的基本功。而作為美體師,穴位、筋脈則要求指間的力道。張志敏說,剛接觸美體時,手腕疼得受不了,只能抹紅花油,“休息兩、三天才能再工作,為了練手勁,都得吃苦。不過,我喜歡這個行業,興趣讓我覺得不算苦。”
從2007年到現在,張志敏通過自學,練就了亞健康調理的手法,從手診到面診,幫顧客瞧“未病”,她贏得了信任。而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量,讓她對孩子的成長更敏感。為了不耽誤工作,她每月多掏300元給幼兒園老師,讓老師接送九兒,因為這樣可以不影響工作。張志敏說,孩子小的時候請保姆,2歲時就送到早托班,雙方老人或者不在身邊,或者不方便照顧,自己又不想和社會脫節,“狠心離開孩子,是沒辦法的選擇,多干活多掙錢,生活不等人。”張志敏很敬業,也很愛家,愛女兒。每周一天的休息,是她和女兒瘋玩的24小時。
在張志敏眼里,九兒是個倔強又心軟的孩子,愛美、有主見、適應力強,遇到意見相左的情況,會“迂回”和父母溝通,以實現自己的小心愿。“現在的很多都是孩子給我的,孩子有時是我的‘老師’,她讓我學會考慮到別人的感受, 更懂得換位思考。對孩子的牽掛,讓我在工作上更麻利爽快,提升了不少效率。在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日子里, 心態回到初始,和面對生活。”從沒心沒肺的女孩迅速成長為身份轉換自如的漂亮媽媽,張志敏笑靨明媚,過往的辛酸波折消弭于無形。
“學會衡,是職場媽媽的必修課,把職場和孩子分清楚,兩個角色互不干擾。”張志敏做到了這些,也做好了這些。
有一個人,她永遠占據在你心最柔軟的地方,她愿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有一種愛,它讓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卻不要你任何的回報……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一個女人的美麗不是因為她有多么漂亮的容顏,而是她擁有對生活的熱愛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王美蘭,一位凡的媽媽,一個看上去瘦弱的身軀,她卻用自己的雙肩擔當起對事業、對家庭、對生活的責任。
成長環境、學習氛圍對一個孩子非常重要,好的環境能夠給予孩子正能量,使其茁壯成長。而惡劣的環境將影響到孩子的發展,甚至斷送一個美好的前途。所以古人有“孟母三遷” 造就了大人物孟子,王美蘭同樣懂得這個道理。為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在女兒將上小學時全家從康保搬到了宣化。沒有工作可以再找,人生地不熟可以慢慢適應,只要女兒有個好的學習環境, 王美蘭就知足了。經過十余年的教育培養,王美蘭的女兒已是一位優秀的本科大學生。
王美蘭在宣化十余年風風雨雨走過,她說:“這么多年過來確實挺辛苦挺累的,孩子從小到大主要是我帶,一直陪伴在她身邊,孩子考上大學我也挺欣慰的,這么多年辛苦沒有白下。”
2002年王美蘭當上了環衛工人,一把掃帚、一輛三輪車是她每天上班的工具。披星戴月、風塵仆仆這些詞語用在她身上不為過,但繁忙勞累的工作并沒有耽誤王美蘭照顧女兒。每天4點王美蘭就起床了,借著路燈光她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7點她回到家為女兒準備早餐,然后送女兒上學。 看著女兒走進校門,她又回到工作崗位,進行清掃街道的工作。晚上女兒放學回家后,她督促女兒做作業輔導功課,等到女兒睡下了,王美蘭才安心入睡。 這樣周而復始的生活,一直到女兒上了大學。王美蘭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缺覺犯困是她不得不面對的。但她無怨無悔,“只要女兒好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現在女兒已經是一名大二的學生,對于女兒的未來,王美蘭說:“還是讓她以學習為主, 女兒要考研我支持她。對于將來的就業我不要求必須回到我身邊,只要她有一個好發展就行。”
她是一位普通的環衛職工,工作于環衛清掃崗位已經4年;她是一位讀初中女兒的媽媽,與女兒相處更似朋友。 她就是賈麗萍,這位今年42歲身材瘦小的女人,給人一種溫和與親的感覺。
初見到賈麗萍是在她的工作地點???廣安路,賈麗萍告訴記者,她就是和幾個同伴一起負責每天清掃這個路段上的垃圾,“每天分上下午班,上午從早五點到中午十二點,下午班從中午十二點到晚六點半,兩個班輪流倒替。”賈麗萍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工作時間,當問起她選擇這個工作崗位的原因時,這位凡的媽媽告訴記者,選擇這個工作只是因為工作時間與女兒上學不沖突,可以保證上學的女兒吃上舒服的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原因,讓賈麗萍在這個工作崗位上一干就是4年時間。
當聊起女兒時,賈麗萍立即打開話匣子,先前的緊張感漸漸消失,她告訴記者,在女兒的成長中,她沒有過多限制,完全是依靠女兒個人喜好來選擇學習,這也間接的鍛煉了女兒的獨立自主能力,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的女兒,更是讓賈麗萍毫不費心,當問起如何培養女兒學習時,賈麗萍想了想告訴記者,她和丈夫兩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 很多問題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她每次就先學習,自己學會了,女兒問起來, 也就可以幫她解答了,“有時候我有學不會的東西,我就問閨女,遇到她也不會的,她就等到學校在向老師學,回來再教我。”賈麗萍笑著說道,“每次她學會后, 真的回來都認真給我講,好像我們倆就像好朋友一樣,大家一起學習。”賈麗萍表示,這樣女兒學起來既有動力,也會覺得學習更有意思。
從小就很懂事的女兒,更是心疼每天忙于工作的賈麗萍回家后還要照顧自己,“她看我辛苦,時常跟我說,讓我換工作,尤其是我生病時,更是著急的要帶我去醫院。”賈麗萍感動的說,女兒第一次為她做飯,從早上開始就準備,一直忙活了一上午,“那次她光削山藥皮就用了一個多小時。”說起這件事,賈麗萍就止不住的笑著說道,“那時我真的很感動,不論孩子做的好吃與否,有這份心就讓我感到很溫暖。”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