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墻意識”是大局意識。盡管大家從事的工作不同,但是首先要具有大局意識。服從于國家發展,服從于北京市發展的大局。以大局意識來統率行動。局部必須服從大局。以下是高考知識網小編搜集的樹立和踐行紅墻意識對照檢查材料,快來看看吧。
昨天下午,市委書記郭金龍代表來到市人大西城代表團,與大家一起審議市政府關于《北京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他強調,西城區要增強看齊意識、首都意識,自覺在上政治上行動上與以*同志為*的*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牢固樹立“紅墻意識”,努力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供條件,在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中實現自身發展。
代表們認真審議居家養老服務條例實施情況的報告,一致認為,市政府高度重視、認真部署,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積極行動、全力落實,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呈現統籌推進、協同發展的良好態勢。宋慰祖、呂爭鳴、王維、顧祥勝、劉博、陳子云、陳蕓、朱建岳、穆靜、席修明、黃信陽、賈慶玲、田偉、任偉等代表,分別從細化基層居家養老政策、完善養老助殘體系、規范養老服務標準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郭金龍聽取了大家發言,并認真作筆記。他完全同意政府工作報告,同意“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充分肯定市政府在“十三五”期間所做的大量工作。他說,*視察北京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提出了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發展目標,規劃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布局。*的要求,是做好北京各項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也是衡量和檢驗我們發展成效的重要標尺。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必須要牢固樹立首都意識,把服務中央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首善標準做好“四個服務”。 在北京市乃至全中國,成千上萬的街道中,也許這一個最為特殊。西城區西長安街街道,位于長安街中心地帶,4.24方公里的轄區面積里,坐落著黨和國家的很多重要機構,這里每天發生的事都有可能影響中國乃至世界。
結合這一獨特的自身區位,西長安街街道黨工委提出了“紅墻意識”的概念,并把這一概念的內涵歸納為:必須始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昂揚的精神狀態、高新的工作標準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街道工委書記田巨德說,經過多年實踐、磨練,“紅墻意識”已然成為地區黨員和群眾的共識,成為共駐、共建、共享和諧街道、和諧社區的精神動力。
在建設發展的關鍵環節,“紅墻意識”總能讓地區2792名黨員和黨組織凝心聚力。西長安街道路拓寬及用地拆遷等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街道黨工委針對實際情況,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成立臨時黨支部,確保黨旗始終飄揚在第一線,為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堅強的領導和組織保障。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街道24名黨員和公職人員帶頭搬遷,四位社區黨委書記在第一時間簽署了拆遷安置協議,為普通居民作出了榜樣。
“紅墻意識”不僅體現在大局觀上,西長安街街道黨工委還從中激發出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并將其內化為黨委和黨員的“服務意識”,外化為以群眾滿意度為標準的服務行動。
西黃城根南街,寸土寸金的街面上有個特殊的門臉。走進這家位于45號院的底商一看,不是什么賺錢的買賣,主食廚房、糧油店、修車點……一水都是各項便民服務項目。這就是西長安街街道專門為方便社區居民而開辦的百姓生活服務中心。
曾經,這里聚集著很多小門臉,違規經營、占道經營現象嚴重,擾亂地區環境,給居民們帶來很大困擾。街道黨委發現了這一問題,及時對這些小門店進行了清理。
可問題接踵而至。配鑰匙、修鞋等路邊小攤,說起來經營確實不合規,可是他們提供的服務,日常生活又離不了。一刀切都撤了,服務的缺位誰補上?
街道黨工委派出黨員小分隊,深入社區聽取居民意見,幾次綜合各方意見后,辦法有了:讓修鞋攤、配鑰匙攤等“七小”商戶,告別路邊攤,退路進店納入社區便民服務站,在改善地區經營秩序的同時,創新了一種全新的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新模式。
部分商戶生活確有困難,如何對他們進行幫扶,黨員們也考慮到了。修車的楊北海師傅有些失聰,耳音弱,他的修車攤以前就擺在東斜街東口的馬路牙子上,修車時經常占用人行便道。楊師傅的修車攤長期在這一地區經營,而且在群眾中的口碑也很不錯。街道黨工委對于他這種情況開通了綠色通道,不僅將他的修車攤“請”進了社區便民服務站,還免去了相關費用。
整改前,黨員小分隊還對每個攤位的服務內容、水準進行了詳細調查,去粗取精,合并同類項,重點保留特困傷殘人員的攤點,讓他們全部退路進店。
小攤進了店,居民小需求不用出社區,這是西長安街街道正努力實現的居民生活愿景。街道還派出黨員代表,對于社區人口密集程度、攤點分布情況等進行調查,由此規劃未來的便民服務站設置。很快,另一家便民服務設施就在太仆寺街開張了。像這樣的服務點,街道一共規劃了四處,最大限度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
郭金龍指出,西城區是*、國務院所在地,區域位置特殊重要,轄區內中央單位、國家機關眾多,服務保障工作任務重、要求高。要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牢固樹立“紅墻意識”,圍繞更好地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部署和推進全區工作,在服務全黨全國工作大局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要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為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提供條件。
郭金龍要求,切實轉變發展理念,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北京作為首都、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尤其要在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方面當表率。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把協調作為內在要求,把綠色作為必要條件,把開放作為必由之路,把共享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用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做好首都各項工作。
郭金龍強調,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西城區作區,城市治理的任務更重,標準要更高。要把握城市發展規律,堅持首善標準,在環境整治上下更大功夫,在文化傳承上下更大功夫,切實保護好古都風貌這張中華文明的金名片。北京作為擁有2170萬人口的超大型首都城市,城市治理沒有現成的經驗可循,必須加強自身能力建設,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加快實現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向“疏解功能謀發展”轉變,不斷提高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水。要堅決貫徹*的決策部署,落實市委的工作安排,切實走好群眾路線,廣泛發動群眾,動員全社會共同治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把北京這個偉大的首都城市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向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不斷邁進。
日前,西城區委宣傳部、區社科聯召開關于《西城區“紅墻意識”內涵及實踐路徑》課題調研的座談會。來自西長安街街道、白紙坊街道、月壇街道、新街口街道、椿樹街道的工委副書記、工委宣傳部長以及西交民巷社區、西四北三條社區、馬連道社區的書記和群眾代表參加了座談會。負責課題調研的中央黨校教授沈傳亮和課題組同志與到會人員一起,對“紅墻意識”的由來與內涵、落實與發展,及如何在全區推廣“紅墻意識”進行了深入交流。
“紅墻意識”是西城區干部群眾在長期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具有區域的意識,最早于2001年由西長安街街道提出,是一種特殊的客觀環境下形成的文化意識。如今,“紅墻意識”從西長安街街道不斷延伸,不斷被西城區干部群眾所認同。區委書記盧映川在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關于區委常委會工作的報告中提出:“牢牢把握‘四個服務’職責,進一步強化‘紅墻意識’,堅持用首善標準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品質,用‘國際一流’標準與和諧宜居‘兩把尺子’來審視衡量各項工作”。目前,西城區正在開展《西城區“紅墻意識”內涵及實踐路徑》課題調研,提煉“紅墻意識”深層內涵,探索將其提升為區域價值認同,使之成為新時期西城區培育踐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圍繞“紅墻意識”的內涵和意義及如何實踐推廣“紅墻意識”各抒己見。各街道工委干部重點談及如何以“紅墻意識”結合本地區工作,用更高的工作標準推進地區服務,建立更為廣泛的群眾基礎。社區書記和居民代表表示在“紅墻意識”指導下,街道精細化的工作標準給居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發展,確實提升了地區居民的價值認同和責任意識。
大家一致認為,“紅墻意識”是具有西城獨特地域、培育踐行*、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新載體。區委區政府有責任整合各方資源,加大對“紅墻意識”的教育宣傳力度,從實處、細處、小處著手落實,讓“紅墻意識”的種子在西城這片土地上生根成長,枝繁葉茂。
究竟如何理解“首善”,有幾句話要結合起來考慮。中國古代經常說“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就是引起社會風尚變化,是有“本”的。“四方風俗皆本于京師”,為什么北京要建首善,因為它引領著“四方風俗”,所以才有“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師始”,還有一句話即“由內及外”。從這個意義上講,“首善”很簡單,就是最高的善,最好的地方。從這幾句話中我們不能理解為北京或者西城就是首善,只是說北京這個地區、西城這個位置決定著你應該是首善,應該引領全國各界即“由內及外”。“首善”有兩層含義:一是“大善”,即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社會和諧、文化先進;二是“小善”,即道德、風俗、風尚。西城區提倡以首善的“紅墻意識”,就應該把“大善”、“小善”結合起來。
我個人理解,“紅墻意識”包含有四個方面內容:
第一,政治意識。這要與皇城根的意識有所區別。北京已有三朝古都歷史,生活在首都的人都有皇城根的意識。其特點一是自豪,二是自傲。對全國各地的人說是皇城腳下,天子腳下。“紅墻意識”應該與之有區別,自豪應該有但不能自傲,要把自傲變成服務。北京人講政治是普遍特點。“紅墻意識”不僅是政治關懷,更是政治行動、是擔當、是創先、是服務,更是現實使命,中央政策出臺后,“紅墻”下必須立刻執行。2020年全國要全面建成小康,西城區就要率先實現全面小康,既要給中央做好服務,也要給西城區的老百姓做好服務,還要給全國各地來北京的人做好服務,這才是準確地體現了政治意識。
第二,道德意識,就是首善。全國各地的人來到北京后,首先看到的不是各級領導,而是普通百姓,西城甚至到北京老百姓的一言一行對“紅墻意識”的落地是非常直接的體現,如何把“紅墻意識”在老百姓身上“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這個工作非常重要,要從道德培育抓起。
第三是形象意識。紅墻在西城,西城人的行為素質對詮釋“紅墻意識”很重要。同時環境建設、街巷建設等也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把環境建設、形象建設,用“紅墻意識”內化為“紅墻文化”,變成一種軟實力。
第四,創新意識。紅墻在西城但不屬于西城,紅墻、西城是全國人民的。我們不僅自己要做好,還要想辦法引領別人做好,這就需要有一套創新意識和創新機制,如何應對全國各地來北京的人,如何引領至少是感染、感召他們的“紅墻意識”,這也非常重要。
“紅墻意識”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實踐,今天正在迎來一個新的契機,就是從一個街道的工作理念和精神的旗幟,成為整個西城區的工作理念和精神旗幟。我想從三個方面談一談“紅墻意識”的多重意蘊:
第一,“紅墻意識”是首都意識的凝結。
我們作為首都人要有首都意識,在北京的各項工作中都要以首都意識指導我們的工作。什么是首都意識?就是大局意識、服務意識、首善意識。大局意識就是講政治,就是要有高度的政治自覺,就是要和*保持高度一致。服務意識就是要履行好四個服務的職責和職能;首善意識就是要用首善的標準做好各項工作,永遠走在前列。現在西城區旗幟鮮明地提出“紅墻意識”這面旗幟,應該說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一般的首都意識更高的要求。“首都核心區意識”應該有更高的政治自覺、更高的服務意識、更高的工作標準。作為*、國務院的駐地,在政治上應該更強,在服務上應該更好,在工作上標準應該更高。就是給自己更大的擔當精神,給自己壓更大的擔子,提出更高的標準。
第二點,“紅墻意識”是首善意識的升華。
我們的首善意識和首都意識是緊密相連的,首善的標準和首都工作的高標準是密切相連的。“紅墻意識”實際上是給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力爭用最好的區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并向這個方向努力。西城區提出“紅墻意識”這個理念,就是要以首善標準要求自己,努力創造一流的工作成績、工作水,努力使各項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西長安街經過14年積累,有非常多的寶貴經驗,有很多重要的理念。提出“四個必須”,就是對首善標準的一個具體化,就是把首善標準落地,即必須始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必須始終具有昂揚的精神狀態,必須始終具有高新的工作標準,必須始終具有務實的工作作風,這是“首善精神”在西城具體落地的表現。
第三點,“紅墻意識”是首創意識的濃縮。
首善意識、首都意識、首創意識,就是要有創造性,要有創新精神。首創意識是解放、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就是要發揚工作中的主動性、創造性,就要勇于探索,敢為人先,就是要體現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通過機制創新、觀念創新、思路創新、方法創新來破解西城發展改革中面臨的種種難題。一是要發揚振奮的精神,二是要具有工作的智慧,發揚創新的精神。西城區在發揚“紅墻意識”,要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發揮創新的精神、首創的意識,這樣才能把各項工作真正地創造出一流業績,建好紅墻邊上的首善之區。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