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基層黨員干部認為,作風問題主要是“四風”問題、腐敗問題,是領導干部的事,自己時工作即使有點“小懶”、“小散”,也無關痛癢、不值一提。其實,“小懶”、“小散”等精神狀態問題,由于其根源性、隱蔽性、傳染性等特征,已經嚴重影響了相當一部分黨員干部的觀念、工作作風和工作能力,其危害并不亞于“四風”問題、腐敗問題,已經成為當前黨員干部隊伍建設中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問題的研究分析,找出其表現形式,深挖其產生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問題主要表現
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問題說到底就是精神懈怠問題。從狹義上來說,是指意識松懈、麻木乃至頹廢,并間接通過一定的行動、語言等途徑表現出來的一種精神亞健康狀態。從廣義上來說,不僅體現在層面的懈怠,還體現為工作層面、作風層面的懈怠。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黨性弱化,宗旨觀念淡化。表現為:理想信念動搖,對共產主義信仰不堅定,對*缺乏信心;政治素養缺乏,拿自己當普通群眾對待,喜歡與普通群眾比較,與黨的先進性要求相差甚遠;宗旨觀念淡化,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把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當成空洞的口號;對觸及自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不是按照上級要求,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排除阻力去貫徹落實,而是心存抵觸,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2、作風散漫,自律意識不強。表現為:做事不積極,精神萎靡不振,應付敷衍,效能低下;工作不務實,作風漂浮,善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不愿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缺乏,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無動于衷、冷硬橫推,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衙門”氣仍不同程度存在。組織紀律觀念淡化,自由散漫,上班玩電腦游戲、炒股、看小說等違反“四條禁令”行為仍時有發生;放松警惕、行為失檢,認為吃點、喝點、拿點、揮霍浪費點不要緊的錯誤觀念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個別人甚至貪圖享樂、道德滑坡,生活上沉湎于燈紅酒綠、吃喝玩樂,交際上熱衷于攀權貴、傍大款,言行上欺上瞞下、弄虛作假。
3、意志消沉,進取精神缺乏。表現為:有的不能擺正位置、擺好心態,認為自己懷才不遇,英雄無用武之地,別人不如自己,卻比自己幸運,牢騷滿腹、無心工作;有的不琢磨事、只琢磨人,遇事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整天熱衷于探聽人事消息,關注自身仕途前程;有的長期在同一個單位工作,覺得工作枯草乏味,缺乏工作熱情和沖勁;有的到了一定年齡,遭遇“天花板”現象,覺得前途無望而得過且過、不知進取;有的貪圖安逸,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滿足于既得成績,小富即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標準,缺乏攻堅爬坡、再創佳績的信心和勇氣。
4、執行不力,創新意識欠缺。表現為:政策落實中,不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是照搬照抄、不辨方向、脫離實際,或者被動應付、消極應對,行動遲緩、不推不動;制度執行中,貫徹落實不到位,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停留在口頭上,責任追究失之于寬、失之于軟;工作推進中,因循守舊、觀念保守,不敢突破常規和慣性思維,在機遇面前循規蹈矩、畏首畏尾,在挑戰面前等待觀望、庸碌無為,缺乏改革創新的精神和敢闖敢干的勇氣,缺乏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追求“相安無事守攤子、四八穩過日子”。
二、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問題主要成因
導致黨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的原因錯綜復雜,既有主觀的、內在的、個人的因素,又有客觀的、外在的、社會的因素,是各種因素相互交織影響的結果。
1、信仰缺失。信仰是一個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如果這個精神支柱崩塌了,黨將不黨,國將不國,社會就失去了的支撐和精神的維系。個人失去信仰,則將失去行為準則的禁區,就會無所顧忌、無所敬畏,整個人的行為均被欲望和外部力量所控制。在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許多黨員干部也未能幸免,沒有信仰、丟棄共產主義信念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忽視政治理論學習,不重視黨性鍛煉和黨性修養,放松對主觀世界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把世界觀的問題視為“左”的東西予以否定。一個人理想信念淡薄,就難以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正確的政治方向,勢必導致精神懈怠,毫無追求、一事無成。
2、價值觀扭曲。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時期,西方腐朽意識形態、生活方式日益侵蝕,封建腐朽沉渣泛起,新舊、文化和價值觀念交織碰撞,不斷沖刷著人們的認知,導致部分黨員干部出現了上的困惑和行為上的偏差,信念迷茫、理想淡化、價值觀偏移,甚至對共產主義信仰產生了懷疑。特別是在發展*的形勢下,一切以盈利為目的的市場經濟交換方式和分配方式,在激發人們競爭意識和創造力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如金錢至上、急功利等一切向錢看的不良影響,致使社會道德規范和價值取向受到嚴重挑戰,部分黨員干部對功利的追求大大超過對遠大理想的追求,他們把只能在商品交換和經濟領域里通行的等價交換原則搬用到政治領域和黨的活動中,干工作、想問題,以考慮自身利益為先,對己無利、與己無關的事,漠不關心、避而遠之。
3、消極心理影響。一是社會惰化效應。所謂社會惰化,是一種社會群體的心理學現象,意指一個群體一起完成某項任務時,某個體所付出的努力往往比單干時要少。實踐證明,當某人一力承擔某項任務時,是絲毫不敢懈怠的,甚至會對任務成敗產生一定程度的焦慮。但當一項任務分配給一個群體時,群體中的每個人責任感都會降低,對任務完不成的負面評價的焦慮也會減弱,繼而個人的活動積極性和效率也會下降。黨政機關的工作大多都是需要群體協作完成的,在缺乏有效的績效評價機制的情況下,就容易出現個體的卸責心理,導致“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惰化效應。二是趨利避害本性。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做多錯不做不錯”想法,用不作為來逃避可能的問責,在考核評價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選擇逃避困難、回避矛盾,往往比直面矛盾、攻堅破難所需承擔的風險小、得到的實惠多。無功起碼是安全的,受過則是危險的。三是從眾僥幸心理。當一些冒險或邊緣行為獲得他人支持、經過重復并形成規則慣之后,便形成所謂“潛規則”,而這些“潛規則”往往是能使個體獲益或更容易達到的行為模式,意志不堅、原則性不強者容易跟風效仿。黨員干部精神懈怠問題就類似于一種“潛規則”,帶給人的是眼前即得利益??工作輕松安逸、工資照拿不誤,而其可能帶來的風險則是未來、未知的,“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往往讓人選擇忽視這種“不確定的風險”。
4、制度弊端。一方面,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目前,各地各單位雖然都建立了干部考核評價制度,但仍存在形式大于內容、剛性不足柔性有余的問題,缺乏量化考核指標和競爭淘汰機制,由此導致忙閑不均、苦樂不現象在許多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做多做少一個樣、做好做壞一個樣的“鐵飯碗”、“保鮮箱”式的工作環境,難以形成有效的工作激勵和嚴峻的競爭壓力,客觀上使黨員干部容易滋生消極、等待、觀望等懈怠現象。此外,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干部選拔任用、交流調動等方面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關系”、“人情”、“權力”介入,干部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優者上不來、庸者下不去,論資排輩等現象仍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致使部分黨員干部產生失望消極心理。另一方面,管理機制疲軟。有的單位內部管理不嚴,沒有制定具體的工作紀律和制度規定,對隊伍中存在的精神懈怠問題眼開眼閉、聽之任之;有的單位雖然制定了不少規章制度,但僅限于喊在嘴上、掛在墻上,缺乏制度剛性和約束力;有的單位甚至在干部違規問題被查實后,還千方百計找說辭、拉人情,試圖“家丑不外揚”。以上種種均助長了不良風氣的擴散和蔓延。
三、防治基層黨員干部隊伍精神狀態問題對策措施
古語有云:“天下稍安,尤須兢慎,若便驕逸,必致喪敗!秉h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如果任其蔓延,不加防治和克服,就會形成惰氣、滋生暮氣、助長邪氣,必將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影響。但同時,我們也要清醒意識到,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既要杜絕想法懈怠,又要杜絕行為懈怠,必須由內而外全方位進行預防和治理。
1、構建先進的價值觀念體系。價值觀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心理基礎。要解決黨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首先必須構建先進的價值觀念體系。從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現狀來看,是多源性價值觀念的交織并存,既有來自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也有代以來傳入中國的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既有來自“五四”以后形成的中國革命文化的價值觀念,也有改革開放以來,在發展*中形成的新的價值觀念。在重新建構先進價值觀念體系過程中,要注意取精華、棄糟粕,善分析、懂鑒別,正確處理好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價值觀念與創建和弘揚體現時代精神的現代價值觀念的關系,吸收和借鑒優秀的外來價值觀念與保持和發揚本土性、民族性價值觀念的關系,以及先進性價值觀念與廣泛性價值觀念的關系,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符合作為社會和歷史的價值主體的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需要為根本標準,努力吸收不同來源價值觀念中合理、積極、進步的成分,同時結合新的實踐和時代要求,積極進行文化和價值觀念創新,使有的*價值觀念體系在實踐中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
2、構建全方位教育體系。是行動的先導。要解決黨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必須從的根上著手。一是加強黨性修養。充分利用黨校、各類培訓班等陣地,采取集中培訓、分批輪訓,以及領導講、專家析、群眾論等方式,重點學習政治理論、黨紀條規、作風建設規定等內容,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的政治覺悟和理論素養,明確作風建設“高壓線”和“警戒線”。二是開展紅色教育。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注重在豐富主題上下功夫,在深化精神內涵上下功夫,在拓展教育功能上下功夫,做到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傳統展示與多媒體展示相結合,著力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品牌。同時,加強紅色文化產業發展,通過創作更多優秀的小說、歌曲、電子出版物,開設紅色資源網站等途徑,努力構建紅色文化育人新機制,潛移默化引導社會價值取向。三是強化典型教育。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力褒揚符合*的好人好事,鞭撻有悖于*道德規范的歪風邪氣,通過弘揚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典型、感動中國人物的民典型,樹立“看得見、摸得著、離得”的身邊典型,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見賢思齊、知榮棄恥,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事業心,自覺抵御精神懈怠癥的侵襲。
3、構建多途徑激勵體系。所謂激勵就是順應人的需求,借助一系列手段激發個人做事動力及潛在能力的有效途徑。要解決黨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需要強化正反激勵機制。一方面,強化正面激勵,促使黨員干部不愿懈怠。一是建立健全有效的績效考核評價制度。引入ISO質量管理、標桿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理念,科學設置績效考核評價標準,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對黨員干部個人素質、工作作風、工作績效等進行全方位評估,并強化考核結果運用,作為干部任用、評先評優、獎金發放的重要依據。同時,深化機關廉效風險防控機制建設,明確黨員干部個人的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完成標準、限定時間等內容,做到人人有職責、事事有標桿、時時有目標,進度全程“倒逼”,質量全程控制,促使每位黨員干部閑不住、慢不起、怠不得。二是建立健全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堅持“能者上、者讓、庸者下”原則,破除人情、關系等因素干擾,積極拓展干部“上”的空間,促使那些真正用心謀事、用心干事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疏通干部“下”的渠道,健全完善干部輪崗交流、換崗淘汰等機制,逐步實現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干部工作的常態化、制度化,激發干部隊伍的生機和活力。另一方面,強化反面激勵,促使黨員干部不敢懈怠。深化機關作風效能建設,通過嚴格問責、嚴肅懲戒,形成對黨員干部潛在惰性的強大威懾。要建立指向明確、措施剛性、反應迅速的行政問責體系,對工作不在狀態、慵懶散等懈怠問題碰硬較真,對造成危害后果的堅決予以問責,通過采取責令公開檢討、誡勉談話、扣發獎金、降級降職等多種方式,切實發揮問責制度的懲戒和警示作用。
4、構建多渠道監督體系。要解決黨員干部隊伍精神懈怠問題,強化監督是重要保障。一是黨內監督。要著力提高黨員干部民主監督的意識和素質,拓寬參與監督的渠道和途徑,調動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黨員干部是否主動參與黨內監督,作為黨性強弱及是否履行黨員權利和義務的重要依據,切實增強黨員干部監督和接受監督的自覺性。二是群眾監督。全面推進黨務、政務、事務公開,使黨員干部從事公務活動的信息全方位置于陽光底下。暢通信訪舉報和民意表達渠道,建立群眾參與決策和監督執行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群眾監督員隊伍作用,通過行風評議、問卷調查、明查暗訪、調研詢問等途徑,對國家工作人員遵紀守法、依法行政、辦事效率、服務質量等情況進行全面監督。注重發揮主流媒體輿論監督作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群眾質詢。三是網絡監督。充分發揮互聯網高效便捷、開放自由、參與性和互動性強的優勢,加強網絡監督臺建設,對黨員干部工作狀態和辦事效率實行過程控制、實時監督和在線投訴,形成對精神懈怠者的強大輿論壓力和監督實效。
一是政治信仰和立場方面的“疑心病”。
①迷茫不自信。少數黨員干部過度看待改革發展進程中貧富差距拉大、行業分配不公等社會問題,過度放大一些地方出現的政治生態惡化、“塌方式”腐敗等陰暗面,對*產生疑惑。②偏激不認同。少數黨員干部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時了,共產主義理想太虛無。相反,對某些西方國家鼓吹的民主人權卻很感冒,對資本主義國家多黨執政、三權分立的政體很向往。③麻木不敏銳。有的黨員干部將自己混同于普通群眾,對社會上流傳的政治笑話、灰色順口溜,對一些貶損黨和政府形象的言論,存在“看客心態”,視而不見,不以為然,有的甚至熱衷于轉發傳播。④放任不抵制。少數黨員干部對惡意攻擊黨的領導、肆意詆毀*的反動言論,聽之任之,不制止。
二是執行政策和決策方面的“軟骨病”。
①做“選擇題”。少數地方和部門從自身利益出發,在落實上級政策、執行上級決策上打折扣、撥“小算盤”,有利的就執行,無利的就搪塞;合口味的立馬照辦,不合口味的拖拉推諉。②打“擦邊球”。少數黨員干部在原則、底線面前,打著“創新發展”的旗號,踩紅線、玩貓膩、鉆空子,導致政策執行走形變樣。③玩“太極拳”。少數黨員干部“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表態時滿口答應,過后置之不理;有的上面推一推就動一動,不推就不動;有的片面強調客觀原因,推三阻四,拖著不辦;有的事情領導反復強調,依然難執行、落實不到位。
三是遵守組織原則方面的“公主病”。
①搞“一言堂”。少數單位“一把手”工作方法簡單,搞家長制,獨斷專行,聽不見不同意見;有的表面上搞民主集中制,實際上把集體領導當陪襯,把集體討論當形式,凡事還是自己說了算。②種“自留地”。少數領導干部把主管分管的工作當自己的領地,凡事自作主張,對重大事項既不向主要負責人報告,也不希望別人過問、插手。③當“自由人”。少數同志時看不到人,工作一年到頭不請示、不匯報,有時縣委、縣政府召開的大會也不參加或找人頂替;有的外出不請假,有的雖然請了假但人已經先走了;有的地方和單位重大事項、重要信息不按規定及時向縣委、縣政府報告,有的事情外面已經傳開了,領導還蒙在鼓里。
四是言辭論調方面的“幼稚病”。
①做“兩面人”。有的當面不說、背后亂說,會上不說、會后亂說;有的表面上愛黨愛國,但在網上卻亂發帖子,制造、傳播政治謠言和錯誤言論。②亂評亂議。有的黨員干部在一些重大問題,特別是在一些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大問題上,信口開河,妄加評論,散布一些與*和上級黨委不一致的論調;有的把說怪話、發牢騷當成“有個性”,把傳播小道消息、猜政治內幕當成“有本事”。③跑風漏氣。少數干部保密意識差,將黨內文件、紀要超范圍違規外傳。
五是處事態度方面的“負能量”。
①牢騷滿腹。有的干部心浮氣躁,事干得不多、牢騷卻不少,本事不大、脾氣卻不小;有的盲目攀比,自認為資歷很老,沒有功勞有苦勞,對組織不提拔心生怨氣。②上推下卸。有的干部在其位不盡其責,工作能推則推、能躲則躲,本該屬于自己份內的事情,卻千方百計找理由推脫,指望別人來做;有的怕擔責任,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勞就搶,出問題就推;有的不服從領導安排,拈輕怕重,討價還價;少數地方和單位對群眾信訪事項,不加調查就隨意出具證明,將責任簡單推給上級。③消極應付。有的干部沒有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工作上,懶于琢磨事、精于琢磨人,辦事馬虎粗糙,疲沓應付,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庸懶散軟,只要不出事、寧可不干事,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④刁難梗阻。少數窗口單位“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有的雖然門好進、臉好看,但事依然難辦;有的吃拿卡要,搞“中梗阻”,不找熟人難辦事,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亂辦事。
六是落實禁令方面的“冷熱病”。
①公款吃喝問題。有的超標準接待,仍用公款購買香煙;有的以招商、接待老板為由午餐飲酒;同城吃請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②濫發津補貼問題。有的以會務費等名義沖抵,超標準發放津補貼;有的自立名目,違規發放錢物。③大操大辦問題。有的超范圍操辦婚喪嫁娶,有的違規操辦生日宴、升學宴、喬遷宴。④公車私用問題。有的單位節假日公車封存制度執行不到位,有的明里暗里仍在私用公車。還有的違規和超規格配備使用公車。⑤工作紀律問題。有的干部上班遲到早退,脫崗溜崗;有的上班時間用電腦玩游戲、炒股票、上淘寶、看影視,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頁;有的開會玩手機、看雜志、打瞌睡,“身在曹營心在漢”;有的干部還在出入娛樂場所,“帶彩”打麻將,或搞其它不健康活動。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