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一百年”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宏偉目標,2049年是黨帶領全國人民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時刻。“兩個一百年”的內涵也是考生應知的內容。屆時,今天的考生正值壯年,應是國家骨干力量。作文題目設計“為共和國拍照”這樣一個情景,請考生展開想象寫一篇記敘文,既有利于考生展望共和國輝煌前景,增強“四個自信”,也有利于想象力的發揮。
題目在具體要求上注意小切口,大開掘。考生可以就拍攝的一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也可以就幾幅畫面展開敘述和描寫。寫作要求上,除了記敘文的一般要求之外,在基礎上繼續強調“有描寫”,這是針對考生記敘文寫作中常見問題提出的,不僅是閱卷的評分參考點,也對中學記敘文寫作教學具有引導作用。
兩道作文題雖然是各自獨立的,但必須滿足三個要求:1.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的寫;2.分值相等;3.評分標準基本相同。在此前提下,題目從寫作對象和文體上又各有側重。第一題側重議論能力的考查;第二題側重記敘能力的考查。
2017年北京卷作文試題的主要。
一、秉承一貫的命題立場,即弘揚*;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關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熱愛生活。
二、為考生發揮自身學習優勢提供選擇空間。為了不增加考生選擇題目時付出的時間代價,采用了“給題目”的命題方式,以使指向明確、簡練清晰,且每道題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有話可說。
【5】
天津卷
試題內容
22.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60分)
我們在長輩的環繞下成長,自以為了解他們,其實每一位長輩都是一部厚書,一旦重新打開,就會讀到人生的事理,讀到傳統的積淀,讀到時代的印記,還可以讀出我們自己,讀出我們成長時他們的成長與成熟,讀出我們和他們之間認知上的共識或分歧……
十八歲的我們已經長大,今天的重讀,是成年個體之間等的心靈對話、靈魂觸摸,是通往理性認知的幽徑。請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深入思考,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寫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專家解析】
2017年天津高考作文題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該作文題從考生十八歲步入成人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及人文素養的培育提升,引導考生展開聯想與思考,寫出個人的獨特感受與見解。
1.關注傳統文化,飽含人文情懷。人倫關系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命題意在引導考生調動家庭與個人、長與幼的相關經驗,重新理解長輩的深沉情感、豐富智慧及其對于青年成長的寶貴意義,引導考生關注優秀傳統文化及其當代體現。題目需要考生從凝聚個人真切情感的生活閱歷中選材,關注自我與他人、與社會、與時代的關系,既喚醒內心的真摯情感,又思考個人精神成長,富有人文情懷。
2.立意角度豐富。“長輩”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長親人或老師等。依據材料,考生可以通過長輩的人生經歷重新思考過去的時代與歷史,思考家族傳統和民族傳統方面的文化積淀,思考長輩的人生智慧和經驗教訓,也可以在長幼互動關系中,以長輩為鏡鑒重新發現與認識自我,從“我”的視角觀照長輩在家庭角色和社會角色上的進步與成熟……立意角度多元,可敘可議,便于各層次考生發揮個性特長。
3.富有思辨性。寫長輩、寫日常生活很容易入手,但以“十八歲成人”的眼光來重新思考,在碰撞中觸摸靈魂,則需要考生處理好感性生活與理性思考的關系,需要處理好表象與本質的關系,需要思考延續傳統與突破傳統的關系,需要思考傳統中核心價值的恒定與時代變化的關系……要寫出深度與個性,就要具備處理這一系列辨證關系的理性思考能力。
【6】
上海卷
試題內容
26.寫作(70分)
預測,是指預先推測。生活充滿變數,有的人樂于接受對生活的預測,有的人則不以為然。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專家解析】
試題引導考生結合社會生活背景對長期而廣泛存在的預測行為進行思考,較有認知意義和實踐意義。預測是人類應對未知的重要行為,隨著科學水的提高,預測的工具越來越強,運用的范圍也日益擴大,預測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年來也備受矚目。因此,如何看待預測行為,采取何種態度面對與自己有關的預測,成了每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不可回避的問題。
題目提供了需要考生思考的行為,也指出社會既有態度的分歧。考生要對題目提供的現象進行充分思考,首先要聯系題目中“生活充滿變數”這一背景考察預測行為出現的原因以及這一背景對預測效果的影響,然后需要聯系自身個人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思考個人對待預測所應采取的態度。題目內容有一定的歷史感,也關乎生活實際,而思考的方向則指向理性精神。
從呈現方式來看,作文題目語言通俗,表達清晰,且在下達寫作指令前對核心概念做了必要的界定和思考方向的引導。這樣的呈現方式有利于考生盡快適應題目內容,降低審題難度,避免淺思維慣下應試作文的模式,從而更好落實作文所要求的測量目標。
從測量目標來看,考查非常明確,較大程度地避免了分析、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對考生作文能力測量的干擾。作文題目勾連預測行為的久遠性和現代生活的新趨勢,一方面既可以讓考生調動積累,又可以讓考生從身邊提煉事例;另一方面,由于內容與考生生活具有一定關聯度,較容易激發考生的思維主動性,讓考生有話可說,使得測量更集中于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
從對考生思維品質的測量來看,作文題目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系與層次。即使當考生在某一觀點上立足站定,對他所選定觀點的思考仍有縱向深入的可能空間,這使得本題目能很好完成對思維品質的考查。另外,本題貼考情,與考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有較強的契合性。題目表述白淺,但其提示的思考內涵豐富:考生正處在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對考題的思考不僅能考查他們的作文水,而且還有利于培養他們的理性精神,增加生活中的理性因素。
【7】
江蘇卷
試題內容
20.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生活中離不開車。車,種類繁多,形態各異。車來車往,見證著時代的發展,承載了世間的真情;車來車往,折射出觀念的變遷,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專家解析】
本作文題的形式仍是材料作文。材料從日常生活切入,日常生活為材料作文命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空間。
材料共三句話。第一句話,“生活中離不開車”,是生活的常識,也是題目的引子,引導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進而聚焦生活中的車。第二句話,從“種類”和“形態”兩個方面加以提示和引導,意在幫助學生展開聯想。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的車,如童車、碰碰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動車等,又如共享單車、網約車、無人駕駛汽車等,車的速度有快有慢,車的容量有大有小,車的使用方式有新有舊,或是尋常日用之所需,或是科技進步之成果,體現不同生活理念,蘊藏各自時代記憶。各種車都能寫,地區發展的差異,個體體驗的獨特,恰恰是寫作的寶貴資源。第三句話,是材料的關鍵所在。“車來車往”既可以是現實中觀察到的車流來往,也可以虛化為與車有關的記憶、思考和體悟。“車來車往”是本句中四個分句的共同主語,也是不同寫作角度的相同出發點。四個分句提示了不同的寫作角度:可由古及今,勾勒時代發展,如過去家庭以擁有自行車而自豪,到現在汽車走入千家萬戶;可以小觀大,捕捉人間真情,如父母用車接送孩子發生的親情故事;可觀往知來,討論變遷的生活理念,如從追求快捷到重視環保的轉變;也可由表及里,咀嚼暗藏的人生哲理,如“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前兩個角度側重感性,后兩個角度側重理性。這幾個角度,既可以單寫,也可以交叉,還可以綜合,給考生提供了充分施展寫作才華的空間。
材料的三句話構成一個有機整體,表達凝練,意蘊豐厚。材料立足現實生活,立足學生實際,積極引導學生關注時代發展,采擷生活浪花,選取適當文體,抒寫真摯情懷。尚奇者可追熱點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畫之長,情篤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發獨到之論。人人眼中有車,故上手容易;個個感受不同,故精彩紛呈。本題既有力地彰顯了公原則,又有效地保證了試題的區分度,對中學作文教學也具有良好的導向作用。
【8】
浙江卷
試題內容
2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說,人要讀三本大書:一本是“有字之書”,一本是“無字之書”,一本是“心靈之書”。
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
【注意】①題目自擬。②不得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襲、套作。
【專家解析】
本題命題材料源自作家盧新華《讀三本書,走歸零路》(初發《光明日報》2015.12.10,《新華文摘》第5期轉載)。作者認為,人要讀好“三本大書”,觀點較為全面,有利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別是作者不但強調讀“有字之書”“無字之書”,還強調讀“心靈之書”,提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學生精神層面的人格養成。
根據《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試說明》能寫三類文體(應用類、論述類、文學類)要求,針對年來缺乏客觀、冷靜、理性的思考,不具備論證思維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體結構感、空疏而有欠嚴謹的“偽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濫,浙江省加強高考作文的命題導向,重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特別是思辨能力的培養,所以此次命題仍著重論述類文章,圍繞語文核心素養,突出語言、思維與表達品質的提升;對于文體雖無顯性的規定,卻有隱性的指向,在題干中有“對此你有什么思考?寫一篇文章,對作家的看法加以評說”一段話,引導學生寫成“論述類”文體。這既能檢測考生對文體的審題能力,也體現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題思路的延續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師和學生的心理預期。當然,為體現高考的公性原則,考生寫成其他文體,只要能表達自己看法,根據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辦法,也可以得到相應的分數。
該作文題貼時代,立足學生生活,審題難度不大。考生一般可以從“書本知識”(讀萬卷書),“生活,或自然與社會”(行萬里路),“自己的心靈”(三省吾身)三方面展開。當然,也可以從“什么是三本大書?”“為什么要讀三本大書?”“怎么讀好三本大書?”三個角度展開。如果思考再深點,還可以提出一些新觀點展開論述,如“不同的人會讀不同的大書”“人在不同階段會側重讀不同的大書” 等等。總之,具有可寫性,讓學生有寫作的欲望,能展開論述。
【9】
山東卷
試題內容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書店開啟24小時經營模式。兩年來,每到深夜,當大部分顧客離去,有一些人卻走進書店。他們中有喜歡夜讀的市民,有自的大學生,有外來務工人員,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書店從來不驅趕任何人,工作人員說:“有些人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但他們只要來看書,哪怕只看一頁、只看一行,都是我們的讀者;甚至有的人只是進來休息,我們也覺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義的。”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④文體特征鮮明。
【專家解析】
一、材料來源于12月23日《光明日報》對于安徽合肥一家新華書店24小時營業模式的評論短文,經過修改,把時評型材料處理為沒有明顯主觀評判的客觀事實材料,把情感價值隱含在對事實現象的客觀描述中。要求考生在材料給定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自主選好角度,選擇立意,選擇文體。
二、材料內容貼考生實際,貼合時代脈搏。
其一,考生對材料中的“書店”“書”“顧客”“讀者”等相關概念非常熟悉,這些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產生關于書店的功能、文化屬性以及人們閱讀意義等方面的感悟和聯想。
其二,材料中關于各類“顧客”的內容,尤其是“夜讀人”元素的加入,表現了人們對于知識、文化、文明的渴望,展示了書店不僅是人們汲取精神營養的場所,更是人們期盼的精神寄托所、心靈棲息地,由此可以引導考生思考閱讀對于國家和社會的重要意義,思考書店的社會價值和象征意義,思考書店在當今社會中的文化傳播、文化建設的責任擔當問題。
其三,材料中工作人員“不驅趕任何人”的表述,表現了書店的人文態度和經營理念,由此可以引發對書店經營目的與人文關懷之間的關系問題、社會發展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的思考。
其四,材料中“經營模式”和“工作意義”這兩個關鍵詞,可以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發展的問題,探討創新、發展理念,思考書店等企業在新形勢下的發展出路問題,思考關于經濟發展與精神文化同步提升和共贏同享的關系問題。
三、材料立意多元,適合個性表達,能給考生提供充分的思考和寫作空間。
其一,從書店角度立意。就其功能來講,書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時代精神的場所,能夠給人們的文化成長提供精神食糧,給社會的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就其經營理念而言,其人文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共享理念、公理念,都符合時代精神;就書店的象征意義而言,它具有了精神寄托、心靈成長、文化滋養的文化空間的意義。
其二,從顧客、讀者角度立意,可以聯系給定材料,書寫個人對精神食糧的需求與享受,或書店這樣的文化環境對于自己成長的滋養價值意義,也可以緊扣書店文化環境談人際關系問題等。
根據自己的感悟與聯想,考生可以敘寫書店這類文化空間助使心靈成長或提供精神棲息港灣的感人故事,也可以闡發由這一現實事件引發的理性思辨或問題探究。不管是文學類的小說、散文、戲劇、小品,還是實用類的議論文,都能對考生的感悟能力、聯想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查,并且能較好地考查考生的發現能力、寫作能力,考查考生的情感價值判斷和語文素養。
教育部考試中心、省考試院、微信教育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