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需要什么樣的教育?學校,應在學生心里留下什么?學生,又該如何回望多年的校園生活?當畢業季來臨,這些問題格外引人深思。
發生在一所高校的故事似乎給出了答案。據中青在線消息,日,安徽財大會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孫小龍的辦公桌上,一份名為《致敬,我的大學??在安財會院的日子》的書稿映入眼簾,書中寫的是該校會計學院畢業生孫佳麗對母校、老師無限的感恩和敬意,以及對學弟學妹的期許、對大學生活的懷念、對未來生活的向往。
除了厚厚的書稿里,對學校的感恩之心,還體現在學生家長的發言中。據媒體報道,在河南某國際學校的畢業典禮上,優秀畢業生韓森的爸爸激動地表示,“非常感謝三年來學校對我孩子的培養。經過學校的教育,韓森變得自信、獨立、自主、上進,我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在這里不僅學到了淵博的知識,更得到了開闊的思維及無窮的想象力”。對于該校老師而言,聽了此番肺腑之言,想必更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骨干教師的數量、學生考入名校比例的高低、師生獲獎證書的多寡,固然反映學校教育的優劣,但數據之外的細節,往往更能真實反映學校的文化、育人的成色。很多時候,學校教育的成功,真不見得就體現在滿墻滿室的證書和獎杯上,也不必通過成批考入名校學生的大幅照片來呈現。相反,學生發自內心的行動,學生家長飽含深情的謝意,都足見學校的文化傳統和育人效果。
學生畢業離校時,是懷著依依不舍的眷戀,還是義無反顧地逃離,是回報學校誠意滿滿的小禮物,還是破壞學校公物以泄心頭之憤,都驗證著學校是不是在踐行陶行知所謂的真教育,是不是教書的同時也在育人,培育心中有愛、懂得感恩的人。
以此為參照,重慶沙坪壩區森林實驗小學看上去就做得比較好。據《重慶晨報》報道,這兩天,一張照片在不少家長和老師的微信朋友圈里傳開。照片中,一名小學生正背著書包,在校門外立正敬禮。原來是有心人拍到這名小學生遲到了,來到校門前時,聽到學校正在播放國歌,他立即停在原地敬隊禮,直至國歌放完才跑進去。
這展現仁愛之心的一幕,似曾相識。前不久,在山東淄博工業學校門口,一名學生在結束最后一門考試后,走出校門卻沒有離開,而是緩緩轉身,向著學校深深鞠了一躬。這段飽含深情的視頻,在網絡上感動無數人。《人民日報》日前就以《畢業前的最后一課》為題,提出“讓學生懷著對知識的向往而來,帶著感恩和留戀離去,教育才是成功的”。
的確,評價老師是否優秀,不是看考入名校的學生有多少,而應該是看學生畢業多年后,是否一想起母校就心存感恩,溫情蕩漾,是否愿意回到校園走一走,看望曾經陪伴自己的一草一木,并將校歌低聲吟唱。
無數的事例證明,達到這一境界的,絕不是那些將應試發揮到極致的學校,也不是那些一味提倡競爭、剝奪學生權益的學校,更不是家校合力剝奪孩子體育、探索權利的教育。也許,學生念茲在茲的學校,并不是什么名校,而是不管校長還是普通教師,都有著學生本位的意識,都按照基本的育人規律,與學生坦誠交流。學生回報學校的,是掛在嘴邊的驕傲,是無限美好的記憶;學校留在學生心里的,是一個個感動的故事、一個個無聲的教誨。實際上,當年的西南聯大之所以始終令人懷念,除了老師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很大程度上還是在學生心里播下了仁愛的種子。
而學校教育要成為長久影響人心的力量,需要著眼長遠,聚焦學生心靈,以心育心,以情動情。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留駐學生內心的感恩,注定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而不是媒體所報道的那種“臺上激情演講,臺下哭成一片”。
“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當教育著眼于學生心靈的培育,在其內心留下一份仁愛與感恩,就會有更多真正優秀的學生,彼時的教育也才是真教育。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