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中提問的意義及作用
提問環節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極為重要的語言活動,是評價教師教學技能的關鍵組成部分,曾經有人賦予了教師“職業提問家”這樣一個有趣稱謂。許多著名的教育學家都對教師課堂提問進行過相關研究。在弗洛伊德的抽樣調查結果中顯示,一名小學教師在一天的課堂上均要提348 個問題。貝拉克的相關研究表明,在中小學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問,學生作答,之后教師對學生的答案做相關反饋,這一系列環節的合理有序開展構成了現階段的高效課堂。日本著名的教育家齋藤喜博也對課堂提問做出過相關著說,他認為教師的提問是“教學的生命”。諸如此類的眾多言論都為課堂提問的重要性提供了確鑿證明。教學設計中好的提問設計,對于學生思維技能的提升有著獨特意義,它能激發學生思考興趣,引導思維方向,訓練學生的語言。同時也是促成信息傳達,實現師生溝通交流的重要渠道。自古以來課堂提問環節就是一種特有的教學方式,曾經在《學記》中就有對“善問”等觀點的具體論說。
(一)引起學生注意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能根據教材內容科學設計提問,環環相扣,能持續不斷地引起學生注意。學生要想對所提的問題給出中肯合理的回答,在具體的課堂空間內,思路必須始終緊隨課堂節奏,針對教師所提的問題展開積極主動的探究與思索,能不斷促使自己對課堂內容始終保持高度注意。這樣學生自然而然便產生了一種學習的緊迫感和積極性。學生通過在好的課堂提問互動中所掌握的知識遠遠比教師單向地機械傳輸要高效很多。學生通過互動所學知識比由教師對學生單向傳遞信息所獲知識的印象要深刻和有效得多。此外,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最大限度地促進教師組織和展開教學活動,使得教學環節和課堂秩序不斷實現良性運作。
(二)激發學習興趣
高效、良好的提問設計在激發學生探求興趣和動機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視,學生能從一個有意義的提問中引發強烈的探求欲望,在不斷思考與探索過程中,大腦的無限潛能和才智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調動,因此,學生收獲了對問題的獨到見解和認知,也體會到了自我思索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漸漸地形成了一套良性循環鏈,這對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探索欲求有很大的幫助。
(三)引導內容理解
教學環節中高效、巧妙的問題設計,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判斷教材中的關鍵信息,促進對教材內容的進一步了解。在課堂上,教師有效掌握提問技巧,針對學生思維疑惑部分進行問題設計,適時提問引發學生思考。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結構脈絡,抓住文章的重難點部分,分析作品的創作,掃清盲點內容和障礙,引導和協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
(四)提高口語能力,實現互動交流
教學設計中所創設的提問,在真實的課堂實踐中通常是以問答的方式呈現的,而在這“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其中包蘊著諸多關于口語能力訓練的素材。教師要善于根據這些相關材料,針對學生在語言表述和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有目的地提示、指導、完善、評價。在這一系列環節中,教師提問、學生作答,不僅可以傳授知識、啟發學生思維,而且有利于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交流,增進師生關系,實現課堂教學和諧發展。
二、教學設計中提問設計的基本要求
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創設好的課堂提問環節,這是一個值得仔細鉆研的課題。大致說來,對課堂提問環節的設計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基本要求:
(一)圍繞目標,精少突出
對語文課堂的目標設計要以整體的、全面的觀點作為指導,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能孤立于單一簡單研究。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如果能立足于整體全局,緊扣教材脈絡思路,精少突出從全局目標出發進行提問設計,而不是停留于表層淺顯的提問。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鑒賞中國現當代散文,教學的重點設定為在整體把握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基礎上,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理解散文的表現手法。具體落實到本課的問題設計,就要學生深入文本去切實體會朱自清當時的情感內蘊,具體去感受情景交融的語言美、畫面美。在學生初讀課文之后,教師介紹了文章的寫作背景:文章創作于1927 年7 月,當時正是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中國大地,作者的“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以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要深刻領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可以這樣設計提問:請找出最能代表全文感情基調的句子,作者為什么會不寧靜?在文中起什么作用?這句話是“文眼”,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同時也為學生進一步分析文章的感情做了很好的鋪墊,比較精準地體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這樣少而精的問題,首先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學會從整體出發來把握文章的中心。
(二)緊扣重點,突破難點
對教材進行提問設計要緊扣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語段來設計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小說《故鄉》寫“我”眼中的“故鄉”與兒時的“故鄉”和理想中的“故鄉”的巨大反差,反映了那個時代那個社會的真實狀況,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閏土的形象,是舊中國農民的典型代表。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要重點抓住“變”字,考察人物性格發展的外在和內在的原因,從而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教師為了加深學生理解重難點,把握人物形象,探析小說主題,可以這樣設計提問:曾經是那樣充滿生氣的閏土,人到中年卻活得這樣麻木、悲慘,閏土為什么前后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小說寫閏土等人的變化,想要表達怎樣的?在教學過程中,應適時拋出問題,鼓勵學生深入探究,提倡理解的多樣性,來達到對小說人物形象和主題的深入理解。
(三)順序得當,發展思維
?學生進行課堂提問實質上是為了訓練其思維能力。但“是不是、好不好”這一類表層性的問題設計達不到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深層訓練。《唐雎不辱使命》一課的提問環節是這樣設計的:(1)面對狡詐的秦王,唐雎有沒有進了他的圈套?(2)唐雎是怎樣來回答的?理由呢?(3)唐雎的應答蘊含怎樣的意味在里面?(4)唐雎的回答能體現什么樣的性格特點?這四個提問是有一定的順序安排的,我們能從中看出對學生思維訓練的一系列過程,環環相扣、層層深入,讓學生沉入文本領悟內蘊,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訓練。由此可見,課堂提問是訓練學生思維的一個重要手段。
(四)結構恰當,層次分明
課堂提問設計要根據相應的教學要求,遵循一定的結構,按照不同層次水,使整個課堂教學環節中所提出的問題有序地展開,形成一定的層次。一般來講,按照閱讀教學的不同階段,提問的類型也有所區別:在初讀階段適宜提感知記憶性的問題;細讀階段適宜提思考理解性的問題;精讀階段適宜提探索性的問題;鞏固練階段適宜提創造和運用性的問題。如《祝福》一課,在學生初讀課文階段可這樣設計提問:(1)這篇小說主要人物是誰?線索人物是誰?襯托人物是誰?(2)小說主要敘述了一個什么事件?讓學生在初讀階段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進入細讀階段時,可以這樣設計:(1)祥林嫂是個怎樣的人?(2)她又是怎樣一步一步淪為乞丐,在祝福聲中悄然離開人世的?這樣的提問設計有效地指導學生從整體過渡到部分,逐層深入文本探究主旨。
三、靈活運用多種提問形式
(一)溫故知新
這是通過復已學知識來達到對新知識的理解的提問方式,實現了新舊知識間的有效連接,既鞏固了已學知識,又開拓了學生理解新知識的思路。
(二)提綱挈領
根據文章的篇章結構或脈絡等進行提問,來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整體理解能力的鍛煉。
(三)投石激浪
對教材中的創新內容提出新穎別致的問題,來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讓學生的思維火花相互碰撞,進一步活躍課堂氣氛。
(四)反面設計
這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提問形式,這種提問方式有利于讓學生在反向思維中收獲真知。
四、結語
語文課堂提問的方法還有很多,在這里不可能窮盡所有,只能列舉一二。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緊抓教學內容的特點,把握教學目標,結合本班學情進行問題設計。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和教學情境有一定的合理把握,才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對相關提問做出自由運用和合理發揮,以促成課堂教學環節的高效和諧發展。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