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農村的初中學生中,部分是獨生子女,部分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還有部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這部分子女的居住地均在城鄉接合部地帶。上述學生的共同特點,即父母均不在家或者對他們疏于管教,以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使得這些學生普遍存在心理問題或者身體健康狀況不良。面對挫折或者人生困惑,他們往往表現出退縮、躁動、抗打擊能力差、責任意識淡薄等,所以對這類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將初中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融為一體是可行之法。
一、基于語文學科的特性,強調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
學生的心理健康關乎學生的未來發展。擁有健全的人格,遇事能夠冷靜、沉著應對,具備樂觀、積極向上、奮力進取的心態,是保障學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也是取得優異成績的因素。同時,語文教學在鍛煉并培養學生自信心和良好心理品格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系數較高的學科,不僅可以繼承我國傳統優秀文化并加以弘揚,還能培養學生形成優良的三觀,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和道德品質。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倡“三維教學指標”, 即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也就是說,語文教學除了培養學生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還對學生的情感思維、態度慣,以及優良品行的培養具有獨特作用。語文教材的內容中本身就涉及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二者的結合會事半功倍。
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保證不將語文課設計成說教課,也不要把語文課變成心理健康教育課,這種游離于教材之外的課程設置,不僅不會讓學生有所收獲,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引起不必要的質疑,如學生會質疑教師是否別有用心,是否看不起他們,是否在用表面上的說教詆毀他們等,結果只能是得不償失。
二、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路徑
(一)總體闡述
應對上文提及的挑戰,教師首先要明確教育的真實意圖,其次要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教育手段之一,旨在通過日常教學觀察,探尋學生的心理特點,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個人興趣愛好和語文學習能力,以及未來理想志趣,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學習慣,讓學生的人格和品行朝著積極、樂觀、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語文教師本身要具備良好的心理品質,并能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加以滲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我國教育事業中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教師除了具備精湛的學業水和豐富的知識涵養之外,還要具備高尚的師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就包括親和力、自信心、謙和度、豁達心態以及幽默風趣的言談等,簡單來說,就是具備健康的人格魅力。
著名學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師的教學要達到一種效果,即教師可以在學生身上找到前所未有的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積極性和極大的探尋欲望。但是,前提是,教師必須具備引發學生積極求知的教學能力。教師的情緒會左右課堂氣氛,而課堂氣氛的好壞又會決定學生是否有繼續學習的興趣。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隨意亂發脾氣,情緒暴躁,對待學生冷漠無言,學生在學習中稍顯差錯就不由分說加以苛責,不僅會引起?生的厭煩,一些不服管束的學生甚至會與教師發生沖突。因此,始終保持積極的教學情緒是一個語文教師上好課的基礎。
(三)教材資源的選取要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全國范圍內通用的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文章大多富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和審美意識的鍛煉,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
第一,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現階段農村的初中生部分存在性格孤僻、情緒暴躁、遇事抗打擊能力弱、不愿意承擔責任等心理缺陷。這也是教師在選取課程教材內容時重點考慮的因素。例如,教師可以教授一些心系國家安危、為人民為天下而勇敢與世俗搏斗的典型文章,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杜甫所作)、《岳陽樓記》(范仲淹所作),以此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真正意義,意識到生活在盛世,毫無安全之憂的幸福,體會到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
第二,可以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講授《岳陽樓記》一文時,學生需要明確的是作者在貶謫之后身處逆境仍能處變不驚、積極進取的堅強意志。文中提及“政通人和,百廢待興”,但是作者毅然決然重新修筑岳陽樓,教師可以由此向學生發問:若你此時正身處逆境,你會如何應對眼前的局面,是繼續頹廢,人生無望,還是奮起反抗,轉逆境為順境?在此情景下,學生會結合范仲淹之舉,將自我意志與范仲淹的行為相疊加,告誡自己也要向作者學習,堅定理想信念。
第三,可以培養學生抗挫折能力。人生處處充滿挫折,成年人面對挫折也許會樂觀處之,但是初中生不一定,有的甚至會因為一個極不起眼的事件喪失斗志,進而一蹶不振。網絡上不乏初中學生因為一點小困難而走向輕生之路的報道。這就是心理缺陷帶來的影響。初中語文教材中要選取一些勵志文章對學生加以引導,如《生命 生命》。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十二歲的小女孩因患疾病而乎全身癱瘓。在命運和她開了這么大一個玩笑之后,她卻坦然接受,并堅持用生病的手來從事寫作。學生可以從她身上學到生命的意義,明白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一顆戰勝挫折的心。
第四,培養學生的自我調節能力。語文教學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攔路虎”,也許是成績的落后,也許是學習興趣的下降,都會影響學生的心態。這時學生就需要具備基礎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心理健康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于心浮氣躁,沖動自負,能夠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充分客觀地認識自己,做到隨時調整心態。適宜完成這一類教學目標的文章有《醉翁亭記》(歐陽修所作)和《水調歌頭》(蘇軾所作)。學生可以在了解作者的心路歷程的同時,深有感觸,并聯系自身實際,獲得超然的人生態度。
三、結語
總而言之,語文學科與心理教育的結合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意義。初中生處于價值觀和人生態度初步生成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正在養成,所以人格的培育就格外重要。農村初中語文教學既要結合教學實際,也要貫徹新時期的教學理念,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天津商業大學寶德學院對比吉首大學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6:40河北高考物理246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04:32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