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云南各族結婚俗概述
1.云南結婚俗之彝族
男女青年相識和相戀后,雙方都情投意合,稱心如意,男方父母就請結摩選取一吉日,并征得女方父母同意后,就為他們舉行婚禮。婚禮舉行前幾天,姑娘要減飯減水,臨出嫁前更是不準吃喝。這種"新娘子餓食餓水"的俗主要來自彝族"虎妻"的傳說,同時也為了避免在迎娶的路上解大小便-彝族認為那樣是不吉利的。
舉行婚禮這天,男方家喜氣洋洋,親朋滿座。院子中間用樹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內彬外披紅掛彩,正中擺放著彝家喜神牌位。彝家歌手不斷地演唱著富有民族情調的(青棚調),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歌聲不停,嗩吶聲不斷。
展示完畢后,女方家招待娶親的人喝水:先喝茶,后喝糖水,稱為"先苦后甜",接著擺好香檳,請女方的舅輩來說一些吉利的話,然后打開紅盒,給新郎披上兩匹紅彩帶。一切完畢之后,女方家盛宴招待娶親的人,親朋好友以及本村本寨的鄉親。席間,新郎要到每一桌先作揖,后敬酒。等所有的客人都吃完飯后,才能娶新娘動身回家。如果路遠,女方家會熱情地招待娶親的人住下,第二天再走,當晚,女方家院子里或房外廣場上,人們通宵達旦地跳左腳舞。如果路,當天就可以娶親回家。
男方家聚親的隊伍來到女方家門前時,要接受女方的兄弟姐妹和同輩青年男女的兄弟姐妹和同輩青年男女的潑水,以示歡迎和慶賀。彝家人認為:潑了水,姑娘到丈夫家后就不會到很遠的地方背水,即使天旱也有吃有喝。娶親的隊伍進了女方家門后,在供桌上點上香,磕完頭,接著就開始展示帶來的禮物,如衣服、鞋子、包頭、錢幣等。女方也展示姑娘的嫁妝,如:櫥柜、箱子、衣物、凳子、被褥、彩電、縫紉機等。這時候,由女方父母請來的歌師開始唱娶親歌,唱一段,展示一樣,且唱到什么就必須展示什么,不然歌師就要用簸箕在娶親人的頭上打三下,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當人們進行上述活動的時候,新娘一般在樓上梳妝打扮,作出嫁前的準備。動身之前女方的舅輩帶著新郎去女方家祖宗牌位前拜別,新娘則由哥哥或弟弟從樓上背到堂屋門外與新郎一同上路,媒人在后招呼所有女方家的客人去送親。送親的隊伍以一對年輕夫婦為主,其余的姑娘的同伴或較親的小輩,他們可以一直送到男方家。
彝家的規矩,不管路有多遠,一律走路,不騎馬,不坐轎,年來也有乘坐汽車和拖拉機的,于是,娶親,送親的隊伍在喇叭和嗩吶喜氣洋洋的樂曲聲中,背、抬著令人眼共繚亂的嫁妝,浩浩蕩蕩地向男方家出發了。一路上,人們還彈月琴,唱山歌,跳左腳舞,熱鬧非凡。
娶親隊伍回到新郎家門口,要燃放大火炮和鞭炮,請畢摩念頭進親經,然后新娘在手持兩枝火把的少女陪同下,走進大門并一直走到洞房中床上坐下。這時,一中年婦女主持,主新郎新娘喝交杯酒。然后新郎走出洞房,來自女方家的女賓則陪著新郎留在房中,按傳統俗,晚飯時,新娘一天不得吃兩家飯,由陪娘把女方帶來的飯菜熱了給新娘,并邀約新朗陪著吃。
接著,男方家大宴賓客,之后,在青棚院心中燒一堆火,在家圍著火堆彈弦子、唱調子、跳左腳舞,這時,新郎和新娘也參加到跳舞的行列中,大家圍成圓圈,盡情地唱和跳,且往往跳到天亮。
天亮后,新娘去挑兩擔水到廚房里,同時在灶里燒一把火,表示新娘已經開始在新郎家燒火做飯,從此就在新郎家生活了。這一天,新朗家還要宴請賓客,賓客大多是本氏族內的人,外來客人已經走了,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俗稱回門。回門的時間一般為四五天,新娘即回到夫家來生活,個別地方有回娘家幾個月,甚至幾年的,這就要看當地的風俗了。
滇西北和滇南等地的彝族,還保留有搶婚的俗。所謂搶婚,其實都是男女雙方愿意、父母同意、媒人說好了的,搶婚只是一種娶嫁的形式。在滇西北地區,男方肖出的人一邊給女方家送彩禮,一邊用氈子強行把姑娘裹走。這時女方家的人可以用假打的方式對付男方來搶婚的人,并把黑黑的鍋灰打在搶婚者的臉上。當把姑娘搶回男方家時,搶氏的人們一個個鍋灰滿面,黑不溜秋的,常逗得賓客開懷大笑。
在滇南等地,搶婚的地點、時間都是事先約好了的,往往姑娘在田里勞動、在村邊割草或背柴回家的路上被搶走了。搶到的姑娘直接被領到男方家的堂屋。按當地彝族的風俗,女子到了男方家堂屋,就意識著正式締結婚關系了,就不能再跑了。不管用什么形式搶親,把姑娘搶到新郎家后,都要按當地彝族的俗,舉行婚禮,并宴請賓客。對于搶婚。彝族人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男方去搶是對女方家的一種尊敬,表示姑娘不是嫁不掉才送去的。
2.云南結婚俗之滿族
滿族女長大,開始聘婚,但婚姻不自主,完全由家長包辦。先是“年老為媒”,或“親友作伐”,議定婚姻。由男方托人到女方家說親,女家如有意,方可開列某旗某佐領下人及三代情況,還要寫清地址、功名、職業、屬象、生辰八字等,這叫“門戶貼”。由媒人轉交,男先于女,兩家借此了解對方家世等情況,其貼必壓置于家奉灶神前三日,這是古禮中問名之義,謂之“問門戶”。
合婚--“相看”后,如雙方同意,便開寫生辰等情況,雙方還要問卜確認屬上中下何等婚姻,并有無妨克翁姑父母之相,這叫“合婚”。
換盅--男家送聘禮至女家時,女家受之并將手飾等物品陳于祖先位前,兩親翁并跑,以盅斟酒互相遞換,然后醮祭,表示兩家正式定婚成為親家,亦有在訂親宴上,兩親翁于席間行換盅儀式的。
響棚--男方家這天要殺豬,在室外搭喜棚、鍋灶,并開始接待遠方親友,房左側還搭一個喇叭棚子,吹打起來,以使四鄰能知道這家開始操辦喜事,稱謂“響棚”。
迎親--婚禮正日,男家備喜轎彩車,新郎騎馬及父率本家親族、儐相、吹鼓手、儀仗等前往下墅迎新娘。在出發前還要“亮轎”,去時不空轎,轎里坐一小男孩叫“壓轎”。迎新隊伍的人數必須是單數,以便回來時加上新娘成雙成對,以示吉利。
射三箭--新娘未下轎時,新郎于院內要連射三箭。弓、箭由司儀遞與新郎,射畢再由其接過。新郎搭上弓,向天射一支。司儀唱:“一射天狼!”向地射一支,司儀唱:“二射地妖!”向轎前射一支,司儀唱:“三射紅煞!”所用之箭為無鏇者,以免意外。
開臉--坐帳時要開臉,也有的在拜完天地后開臉。又稱“絞臉”。由一全科女人,用新鑷子和五色彩絲線為新娘拔去臉上的汗毛,同時開齊額發和鬢角,以標志此女已是成婚之人。
揭蓋頭--辰時,吹鼓手又開始吹打,鞭炮齊鳴,由新郎家的長輩全科女人端來紅糖水,讓新娘子喝下,意味著以后“嘴甜”。還把雞蛋煮熟,剝掉皮,給新娘子擦臉,意味著新娘子臉上今后不生麻子。之后,叫新郎上前,以秤桿或馬鞭子將新娘“蓋頭”挑下,拋于屋頂或帳篷頂。新郎揭蓋頭后,立即用手撫發,象征“結發夫妻”。此時新郎新娘才能互相看到對方的模樣。現在農村揭蓋頭的儀式僅是一種形式。
回門--結婚的第三天,新娘要領新郎回娘家,這叫“回門”。“回門”之前,頭天晚上要倒“寶瓶”。此時新婚夫婦對坐炕上,以手拉衣服成兜狀,由親友家中一年長婦女將婚禮時新娘所抱“寶瓶”取來,向兩個衣襟內左右各倒三下,接連三次,同時口念“一倒金、二倒銀、三倒兒女一大群”為祝愿之詞。倒畢,以瓶內原裝之“金銀米”熬粥,稱“金銀米粥”,新婚夫妻食之。“回門”時,凡打下墅的,要回去看望房東,不打下墅的直接回娘家。在時間上,回門必須帶日頭走,帶日頭回,不能起早貪晚。新郎要帶上四合禮品,以示對岳父岳母的敬重。
接七送八--到了第七天,新娘還要回趟娘家,可以住一宿,叫做“接七送八”。
住對月--到了一個月,新娘要回娘家住一個月,這叫“住對月”。從娘家回來要給婆家每人帶一雙新布鞋。
3.云南結婚俗之白族
白族的婚禮十分隆重而熱鬧,大理白族的婚禮是在結婚前一天開始的。這天晚上,男方家的天井里燃起篝火,擠滿屋里屋外的客人人,欣賞著白族民間藝人婚禮上演唱的“大本曲”和“吹吹腔”,三弦聲鎖吶聲響成一片,這就是白族的婚前踩棚俗。
第二天是正式的迎親日子。新郎在伙伴們陪同下,前往女家迎接新娘。臨出發前,人們把新郎擁進屋里,在一陣鎖吶和鑼鼓聲中,新郎的哥哥手捧一朵用紅綢子扎的繡球,走到新郎面前,深深作揖,并將繡球搭在新郎的左肩上。到了新娘家門口,吹鼓手們停止吹打。這時,新郎從衣服口袋里掏出三個蠟丸似的東西,一個接一個向門前的石墩上甩去。隨之就聽到三聲震天動地的巨響。這種蠟丸,原來是自制的土炸彈,是迎親時用來壯聲威的。硝煙彌漫中,迎親的隊伍被迎進女家。新娘在哭泣,流露出一種惜別之情。當鎖吶再次吹起時,新娘的哥哥已將新娘背出門外,讓新娘踏上去婆家的路程。
迎親隊伍來到男方家門口,新娘還是由哥哥或弟弟背著,快步跑進新房。按照白族俗,新娘來到男家時,那些參加婚禮的小孩是最難對付的。他們往往會蜂擁而上。一邊朝新娘撤米花,一邊爭著用手去掐新娘。這是為了吉利,掐得越多祝福越多。即便是掐痛了、新娘也不能發火。而新娘佩帶的鏡子和墨鏡則是為了祛邪,也有的說是新娘出嫁頭天要哭一晚上,墨鏡能遮掩紅腫的雙眼。
進入洞房后,新郎新娘要喝辣椒酒。酒本來就辣,再加上辣椒,很難下咽。在白族語言里,“辣”與“親”的發音相,酒加辣椒意味著親上加親。新郎新娘共飲辣椒酒,表示親親熱熱。有的地方還將辣椒末撒進火盆里,辣煙四起,嗆得人們喘不過起來。新郎吃喜面時,也要放很多辣椒。白族婚禮上吃“東坡肉”的俗更特別。肉是用紅曲米染的。事先用麻桿串好,放在碗里讓新娘吃。新娘用筷子去夾,一夾就是一串,根本無從下嘴。
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