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歷史上名人有酒圣杜康、文圣孔子、史圣司馬遷、詩圣杜甫、醫圣張仲景、武圣關羽、書圣王羲之等,以下是具體介紹。
一、酒圣杜康
“杜康,字仲宇,為我縣康家衛人,善造酒”的記載。杜康溝里的泉水“隱隱噴出,至冬不竭,流四里許入白水河,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相傳杜康正是取些水造酒,有文字為證:“他邑酒,足滋酒;白之酒獨醫病。故飲之終日,而無沉湎之患;服之終身而得氣血之和。鄰里百里許,多沽酒于白。先澤之遺,本地獨得其身,至今遺址槽沿存,此其明驗也。”
杜康生卒
于白水,是白水人民的驕傲。杜康酒釀出了淳厚的風土人情,釀出了古老的白水文化。明清、民國年間,白水燒鍋千家,酒坊四鄉。三國時,曹操吟詠出了“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千古絕唱:唐朝詩人杜甫寫出了“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杜酒勞頻勸”的優美詩句:晚唐詩人日休亦有“滴滴連有聲,空凝杜康語”的佳句傳頌,濃香的杜康酒將黃土高原的淳樸和熱烈展現得淋淳盡致。
二、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偉大的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是中國古代的家和教育家。
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逾兩千余年。孔子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圣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三、史圣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或前135~?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腐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流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四、詩圣杜甫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縣),是名詩人杜審言的孫子。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 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
杜甫善于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并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復,標志著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于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有《杜工部集》經典之作。
五、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名醫,姓張名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人(今河南省鄧縣穰東鎮),約生于公元150年,卒于219年。張仲景天賦聰穎,勤奮好學,少年時學醫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明代《李濂醫史》稱:“仲景之術精于伯祖,起病之驗,雖鬼神莫能知之,真一世之神醫也。”
張仲景博覽群書,廣采眾方,系統地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學精華,根據自己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唐宋以后將《傷寒雜病論》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書)。后世醫學者稱張仲景為“醫圣”,奉“傷寒”、“金匱”為醫經。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是人類醫藥第一部“理、法、方、藥”完備的醫學典籍,他第一次系統完整地闡述了流行病和各種內科雜癥的病因、病理以及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并為后世臨床各科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六、武圣關羽
關羽,字云長,東漢末期蜀國大將,重義氣,精武藝,后人稱其為“關圣”、“關帝”。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后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后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后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于世。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因而無比地夸張、渲染其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于君王,獻勇武于社稷。
七、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瑯邪臨沂人(今屬山東)。晉懷帝永嘉年(公元三零七年)生,死于晉哀帝興寧三年(公元三六七年)。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后世稱為“王右軍”。他出身于兩晉的名門望族。王羲之十二歲時經父親傳授筆法,“語以大綱”,即有所悟。他小時后就從當時的女書法家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眾長,觀摩學習“兼撮眾法,備成一家”,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王羲之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等“在南朝即膾炙人口”,對后世影響很大他的正體世稱“書之圣”。王羲之在書法上是個革新家,他的主要成就還是表現在行書和草書上。他的行草書又被世人尊為“草之圣”。他把散見于前代、當代的書法作品中的一些用筆、結字優點,融合統一在一種嶄新的書法作品中。
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
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于邢(今邢臺市),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國,封周公之子于邢國,河北成為燕、邢之地。
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于燕國,南部屬于中山國、趙國和魏國、西北部屬代國。邯鄲和邢臺曾是趙國都城。
秦始皇時,屬巨鹿郡、邯鄲郡、恒山郡、齊郡、濟北郡、上谷郡、代郡、漁陽郡、右北郡的地域。
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并州小部分,幽州治所在薊(今北京市),冀州治廣川國(今河北冀州市舊城),并州則治晉陽(今山西太原)。東漢時屬幽州、冀州。三國時屬幽州、冀州。
西晉時,屬幽州、冀州、司州部分,幽州治涿(今北京市),冀治房子(今石家莊市高邑縣)。東晉十六國時期先后被后趙、前燕、前秦、后秦、后燕、北燕、南燕占領。南北朝時期先后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
隋代時,屬冀州。轄武陽郡(大名)、清河郡(清河)、武安郡(永年)、恒山郡(正定)、河間郡(河間)、上谷郡(易縣)、北郡(盧龍)、信都郡(冀縣)、襄國郡(邢臺)、趙郡(趙縣)、博陵郡(定州)等。
河北省地勢圖
唐代時,屬河北道、河東道小部分,河北道幽州范陽郡(北京)、滄州景城郡(滄縣)、冀州信都郡(冀州)、瀛州河間郡(河間)、定州博陵郡(定州)、邢州鉅鹿郡(邢臺)、莫州文安郡(任丘)、易州上谷郡(易縣)、深州饒陽郡(深州)、媯州媯川郡(懷來)、魏州魏郡(大名)、恒州常山郡(正定)、貝州清河郡(清河)、洺州廣郡(永年)、州北郡(盧龍)、趙州趙郡(趙縣)等,河東道蔚州安邊郡(蔚縣)。
五代后晉時,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給契丹遼國。周世宗復三關,與契丹以白溝河為界。
北宋時,南部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屬于遼國南京道、西京道東部、中京道西部。河北東路轄大名府、開德府、河間府三府;十一州:滄州、冀州、博州、棣州、莫州、雄州、霸州、德州、濱州、恩州,清州;河北西路轄真定府(正定),中山府(定州),信德府(邢臺),慶源府(趙縣)四府。州九:相州,浚州,懷州,衛州,洺州,深州,磁州,祁州,保州。
金朝時,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完顏亮定都于燕(今北京市)改置中都等路。
蒙古,初置燕京路。至元四年,定都于燕京,改大都路,置中書省。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河北地區轄有保定路(清苑)、真定路(正定)、順德路(邢臺)、廣路(永年)、大名路(大名)、河間路(河間)、永路(盧龍)、大都路(北京)、上都路南部、興和路南部、大寧路部分等。
明屬北直隸、山西小部分、韃靼小部分,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北直隸轄順天府(大興、宛)、永府(盧龍)、大名府(大名)、順德府(邢臺)、廣府(永年)、保定府(清苑)、真定府(正定)、河間府(河間)、宣化府(宣化)等。
河北省人文地圖
清代屬直隸省,轄順天府(大興、宛)、順德府(邢臺)、廣府(永年)、保定府(清苑)、正定府(正定)、天津府(天津)、河間府(河間)、承德府(承德)、大名府(大名)、永府(盧龍)、宣化府(宣化)等。直隸省省會在保定。清雍正八年(1730年)起,直隸總督駐保定府(今保定市),現存有當時的直隸總督署。
中華民國成立后,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民國三年(1914年),設立津海道,保定道,大名道,口北道。 [79]民國十七年(1928年),因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為名,改直隸省為河北省。民國十九年(1930年)11月,河北省省會遷至天津。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抗日戰爭時期,河北省位于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仍為河北省。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將其原察南專區、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1956年,撤銷熱河省,將其原大部分轄區劃歸河北省。1958年,將河北省的順義、延慶、谷、通縣、房山、密云、懷柔、大興等縣劃歸北京市。1958年2月,天津劃歸河北省,1967年1月,天津恢復直轄市。1968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河北省的省會從保定市遷往石家莊市。1973年,將河北省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等五縣劃入天津市,自此形成河北省現轄區規模。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2023年3月30日,雄安新區啟用專屬車牌冀X序列,“X”是雄的第一個字母,這標志著河北省和全國都多了一個新的車牌字母序列。
1、承德避暑山莊:作為清朝皇家的夏宮,承德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園林,其宏大的規模和精美的建筑展現了中國古代皇家文化的輝煌。
2、媧皇宮:位于邯鄲市涉縣中黃山的媧皇宮,是祭祀華夏始祖女媧的重要場所,被譽為“華夏祖廟”。這座古老的建筑群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而聞名。
3、西柏坡景區:作為中國革命圣地之一,西柏坡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共中央所在地,現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見證了中國歷史的重大轉折。
4、清西陵:位于保定市的清西陵是清朝皇家陵寢之一,包括了雍正、嘉慶、道光和光緒四位皇帝的陵墓,展現了清代陵寢建筑的藝術魅力和皇家喪葬文化的獨特風貌。
5、保定白石山:白石山以其獨特的白色花崗巖地貌和壯麗的自然景觀而著名,是河北省的自然奇觀之一,同時也是戶外探險和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6、野三坡風景名勝區:作為國家5A級景區,野三坡融合了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包括峽谷、瀑布、溶洞以及古老村落等,是體驗自然之美和了解當地民俗的理想之地。
7、山海關:作為長城的重要關隘,山海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關”,其雄偉的城樓和堅固的城墻見證了中國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卓越成就。
8、趙州橋:作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展現了中國古代橋梁建造技術的高超水,是土木工程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9、清東陵:位于唐山市的清東陵是另一處清朝皇家陵寢,包括了順治、康熙、乾隆、咸豐和同治五位皇帝的陵墓,展示了清代皇家陵寢的宏偉氣勢和精湛工藝。
10、隆興寺:位于石家莊市正定縣的隆興寺是中國北方重要的佛教寺廟之一,寺內保存了大量的古代佛教藝術珍品,如著名的千手觀音像和摩尼殿等。
云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市場營銷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
時間:2025-05-22 09:41:01南昌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37:39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在四川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9:35:14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