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隱私權,隱私權是每一個應該享受和被尊重的人格權利,被侵犯的時候我們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怎么認定自己的隱私權?怎么維護自己的隱私權?
主體
隱私權的主體應為自然人,不包括法人。隱私權的目標是保持人的心情舒暢、維護人格尊嚴,而且,隱私權是一種人格權,是存在于權利人自身人格上的權利,亦即以權利人自身的人格利益為標的之權利。人格權最明顯特征在于其非財產性,企業法人的秘密則是與企業法人的經濟利益相掛鉤,是企業的一種財產。同時,隱私權受到侵犯后,構成一種人格傷害,內心的不安,而企業法人的秘密受到侵犯后會構成企業經濟利益的損失。法人雖然也有秘密,但屬于商業秘密范疇,用《反對不正當競爭法》來保護。
從邏輯上說,死者不應享有隱私權,但法律應對死者生前的隱私權繼續給予保護。其理由是:
①死者不是法律意義上的人,不能有任何權利,自然也包括隱私權;
②對死者生前隱私的保護,是一種利益,是死者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的感情和名譽利益。
相對于死者而言,利益已沒有意義,但死者生前的隱私與其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密切關聯,構成親屬的感情因素或名譽利益的一部分,揭露死者的隱私,很可能使生存的親屬以及利害關系人遭受精神痛苦,這樣對死者的隱私保護,也就是對生存者名譽的維護。
客體
隱私權的客體是隱私。對隱私的界定,由于民族文化,人們生活慣的差異,法學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隱私"一詞來源于美國,即“privacy”從“private”演化而來,意思是指與他人無關的私生活范圍,在美國現行法律體系中,隱私實質是一種范圍非常廣的概念,因而并沒有任何一部立法或其他文件對隱私權作出明確而又具體的定義。1995年10月美國商務部電訊與信息管理局發布的關于隱私與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白皮書中認為隱私權至少包括以下九個方面:
①關于私有財產的隱私;
②關于姓名與形象利益的隱私;
③關于自己之事不為他人干涉之隱私;
④關于一個組織或事業內部事務的隱私;
⑤關于某些場合不便露面的隱私;
⑥關于尊重他人不透露其個人信息之隱私;
⑦關于性生活及其他私生活之隱私;
⑧關于不被他人監之要求的隱私;
⑨私人相對于官員的隱私。由此可見,在現行美國法律體系中,隱私已涵蓋了個人及個人生活的幾乎所有環節,同時也將涉及社會生活的所有領域,已成為現代社會保護個人利益之最全面、最有力的“借口”和“手段”。如在美國正規面試求職時,除了明文規定的職業和崗位外,一般按法律規定是不允許詢問求職者的諸如移民身份、個人婚姻、家庭狀況以及身份健康狀況之類所謂“隱私”問題的,以防種種“歧視”發生。因此隱私一般是指僅與特定人的利益或者人身發生聯系且權利人不愿為他人所知曉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信息,隱私不同于我國有關法律中涉及隱私概念,后者指在社會生活中與男女兩性有關的秘密,當然也屬于隱私的部分。
隨著英特網技術的廣泛使用,已經引起了許多個人隱私權問題,它還會在將來發展的過程中對個人自由的許多方面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而在網絡所帶來隱私權問題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有關個人數據的權利問題。
所謂個人數據,是指用來標識個人基本情況的一組數據資料。具體而言,個人數據主要包括:標識個人基本情況、標識個人生活與工作經歷和社會情況等與網絡有關的個人信息,與網絡有關的信息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①個人登錄的身份、健康狀況。網絡用戶在申請上網開戶、個人主頁、免費郵箱以及申請服務商提供的其他服務(購物、醫療、交友等)時,服務商往往要求用戶登錄姓名、年齡、住址、居民身份證編號、工作單位等身份和健康狀況,服務商有義務和責任保守個人秘密,未經授權不得泄露。如“鳳凰網站”隱私權保護聲明中指出:“本網站將對您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嚴格的管理及保護,本網站將使用相應的技術,防止您的個人資料丟失、被盜用或遭篡改。”
②個人的信用和財產狀況,包括信用卡、電子消費卡、上網卡、上網帳號和密碼、交易帳號和密碼等。個人在上網、網上消費、交易時,登錄和使用的各種信用卡、帳號均屬個人隱私,不得泄露。
③郵箱電址,郵箱地址同樣是個人隱私,用戶大多數不愿將之公開。掌握、搜集用戶的郵箱并將之公開或提供給他人,致使用戶收到大量的廣告郵件、垃圾郵件或遭受攻擊而不能正常使用,使用戶受到干擾,顯然也侵犯了用戶的隱私權。
④網絡活動蹤跡。個人在網上的活動蹤跡,如ip地址、瀏覽蹤跡、活動內容,均屬個人的隱私。
侵犯隱私權時可以搜集相關證據后向法院起訴
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而且權利主體對他人在何種程度上可以介入自己的私生活,對自己的隱私是否向他人公開以及公開的人群范圍和程度等具有決定權。隱私權是一種基本人格權利。
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憲法》第三十八條規定公民人身權不受非法侵犯和限制。人身不受非法搜查、人格尊嚴不受侵犯。公民住宅,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婚姻、家庭受法律保護。
新《刑法》(1997年)設定了四個與侵犯隱私權相關的罪名:“非法搜查罪”(第二百四十五條一款);“非法侵入住宅罪”(第二百四十五條二款);“侵犯通信自由罪”(第二百五十二條);“私自開拆、隱匿、毀棄郵件電報罪”(第二百五十三條)等。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三十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判決前,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條進一步規定“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聞報道、影視節目、公開出版物不得披露該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
《郵政法》第五條規定:“對用戶交寄的郵件,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檢查、扣留。”第六條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外,郵政企業和郵政工作人員不得向任何組織或個人提供用戶使用郵政業務的情況。”
《收養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收養人、送養人要求保守收養秘密的,其他人應當尊重其意愿,不得泄露。”
《商業銀行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辦理個人儲蓄存款業務,應當遵循存款自愿、收款自由、存款有息、為存款人保密的原則。”
《統計法》第四十條規定:“屬于私人、家庭的單項調查資料,非經本人同意,不得泄露。”
《艾滋病檢測管理的若干規定》規定:“不得將病人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等有關情況公布和傳播。”
1993年《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規定:“對未經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隱私材料或者以書面、口頭形式宣揚他人隱私,致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譽權處理。”
1998年《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人員擅自公開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艾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患者名譽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婦女的名譽權和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宣揚隱私等方式損害婦女的名譽和人格。”
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比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時間:2025-05-22 09:32:23海南上長春工業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28:45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對比山東水利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
時間:2025-05-22 09:25:00呼和浩特職業學院對比山西警官職業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22:04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上海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
時間:2025-05-22 09:19:52泰山科技學院對比西安理工大學高科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9: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