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的部署要求,特別是*關于扶貧開發的重要戰略,大力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率先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奠定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堅實基礎,特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關于新時期推進精準扶貧的重要戰略,圍繞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總體目標,深入實施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靜態識別與動態退出相結合、外援輸血與內生造血相結合、發展經濟與改善民生相結合、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整體推進與分類施策相結合,全力加快貧困地區小康社會建設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堅決率先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二)目標任務。全面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加大對相對貧困的扶助力度,防止貧困代際傳遞,確保2015到2017年,每年減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萬人以上,提前三年率先全省實現省定貧困村“摘帽”、建檔立卡貧困戶“清零”。
二、主要任務
(一)著力消除絕對貧困現象。加大對絕對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的保障力度,推動精準扶貧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銜接,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面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將喪失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做到貧困人口應保盡保。推動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障和養老保險全覆蓋。對符合危房改造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分批實施改造,確保貧困戶危房全面改造到位。
(二)著力提升脫貧致富能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因地制宜制定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和指導貧困地區依托資源、氣候、生態優勢發展經濟作物種植和特種畜禽養殖,推進“一村一品”建設。引導農業龍頭企業挖掘貧困地區農產品精深加工潛力,到貧困地區發展原料基地和訂單生產,帶動貧困農戶增收致富。加強農產品物流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優先支持貧困地區發展農超對接、直銷配送、電商農業等新型流通業態。支持有條件的貧困村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優先安排旅游交通配套設施建設,發展自駕車營地、休閑觀光農業等旅游新業態。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支持貧困村盤活集體資源資產,發展服務經濟、物業經濟、資源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貧困家庭增收。
大力促進貧困人口就業。加強貧困人口職業技能培訓,大力實施“雨露計劃”,設立專項資金,確保貧困家庭“雨露計劃”培訓全覆蓋。積極發展勞務經濟,建立貧困人口就業扶持機制,鼓勵市內企業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就業,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就業。大力支持貧困人口創業,給予和落實工商登記、土地使用、用電用水、貸款貼息、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以促進就業提高貧困家庭收入。
(三)著力防止貧困代際傳遞。加大農村教育扶貧力度。大力推動義務教育資源向貧困地區傾斜,科學布局農村義務教育中學和小學,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待遇,開展城鄉學校結對幫扶、教師交流培養。不斷提高貧困戶子女就讀公辦幼兒園、小學和初中的生活補助標準,大力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對我市貧困戶子女就讀高中、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院校實行學費和生活費補貼。大力實施“一家一”助學就業工程,優先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業問題。
加強農村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醫療衛生和計生服務資源向農村地區傾斜,加快推進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著力培養一批鄉村醫療人才。實行醫療對口援建,每個縣級以上醫院要對口支援貧困鄉鎮衛生院和貧困村衛生室建設。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出生缺陷三級預防和健康教育力度。組織開展送醫療下鄉活動,為行動不便的貧困人口提供上門服務。完善貧困人口醫療救助優惠政策,加大大病救助力度,逐年提高報銷范圍、比例和補助水,努力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四)著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全力實施貧困地區基礎設施改造五大工程:
農田保收增效工程。推動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中低產田改造優先向貧困地區鋪排;在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前提下,推動土地整理和復墾開發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優先向貧困地區鋪排,著力解決靠天吃飯的問題;切實加強貧困地區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山洪災害防治等災害隱患整治。
農村公路聯網工程。推動貧困地區農村公路與城市路網有效對接,全面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全面完成年久失修路和危橋改造,全面實現主要村級公路硬化,保障貧困地區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順利順暢。
農村電網升級工程。繼續大力推進農村電網擴容改造,全面實現貧困村通動力電、貧困戶通照明電,及時對貧困地區損壞電力設施進行維修維護,保障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用電穩。
農村生態保護工程。建立和完善貧困地區生態補償機制;大力開展以臟亂差治理、人畜分離、垃圾污水處理、村莊綠化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整治,全面完成貧困地區改廁工作;對符合建設條件的貧困戶優先安排沼氣工程建設,并提高補助標準。
農村文化提升工程。推動貧困地區符合條件的自然村全面接通寬帶;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開通更多針對農村地區的頻道和節目;加強貧困地區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貧困村村級電影放映場、文化室、農家書屋建設,支持貧困村充分利用現有活動場所和設施,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加強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營的經費保障。
(五)著力推進異地搬遷扶貧。把開展異地搬遷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以15個小城市、中心鎮、鎮建設試點鎮為主要載體,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全力實施異地搬遷。結合“高考知識網三促建三市”活動,進一步整合資源支持試點鎮建設,提升規劃定位,擴大經濟管理權限,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項目建設,大力引導產業集聚,全面強化試點鎮綜合承載能力和吸納能力。加大異地搬遷扶貧政策支持力度,在專項扶貧資金中重點安排好異地搬遷扶貧工作的資金,提高異地搬遷貧困戶補助標準;每年統籌安排一定的用地指標用于支持異地搬遷扶貧工作;充分利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及政策,將省國土資源廳每年下達給我市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計劃指標,向異地搬遷扶貧工作進行傾斜,允許將節余出來的建設用地指標在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所在區縣(市)范圍內用于其他經營性項目建設。鼓勵積極性高、基礎條件好的非試點鎮,特別是市際邊界鎮主動開展異地搬遷扶貧工作,對扶貧效果達到要求的給予同等政策待遇。嚴格落實征地拆遷安置政策,統籌解決好搬遷、拆遷貧困戶生活保障和就業問題。
三、構建精準扶貧的體制機制
(一)完善精準識貧機制。強化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規范精準識別程序,扎實做好扶貧對象的校準復核和返貧人口的調查登記,防止出現扶貧對象識別不全、不準、不實的問題,堅決查處弄虛作假行為。堅持問題導向,找準不同貧困村、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建立脫貧需求清單。加強貧困人口建檔立卡信息化建設,做到“戶有卡、村有冊、鄉(鎮)有檔、市縣(區、市)有數據庫、市縣鄉村信息臺共建共享”,確保全面、動態掌握貧困底數。制定長沙市相對貧困標準,有序開展相對貧困識別工作,在先行完成省定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任務的基礎上,逐步加大對相對貧困村、貧困戶的扶持力度。
(二)健全精準扶貧機制。進一步整合資源、整合力量,形成多方參與的“大扶貧”格局。全面開展精準扶貧對口幫扶活動,動員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參與對口幫扶工作,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建立“市指導、縣為主”的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工作機制,每個市領導聯系指導1個鄉鎮(街道)和1個省定貧困村的精準扶貧工作(見附件1)。對市領導聯系指導的鄉鎮(街道)和省定貧困村,區縣(市)要安排縣級領導和幫扶單位共同推進扶貧工作。聯系15個小城市、中心鎮、鎮建設試點鎮的單位既要切實做好所聯范圍內的扶貧幫困工作,更要切實加大財力和智力投入,突出重點支持所聯鄉鎮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支持其提升城鎮建設水,提升城鎮承載功能,為搬遷扶貧搭建堅實的臺和載體。承擔對口幫扶任務的市、區縣(市)單位要成立幫扶工作組,明確專人負責扶貧工作,省定貧困村幫扶工作組實行全脫產駐村,扎實做好核實扶貧對象、指導脫貧計劃、解決突出問題、開展困難幫扶等工作。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工作一定三年,貧困村不摘帽、貧困戶不脫貧,工作組不撤隊。
(三)建立精準脫貧機制。制定科學的脫貧標準體系,以2017年省定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元為絕對貧困脫貧標準。因地制宜研究實施“四個一批”的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即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移民搬遷安置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目標。對當年評估達到脫貧標準的貧困村和貧困戶列入脫貧觀察范圍,對連續兩年達到脫貧標準的實施退出。建立脫貧激勵機制,對提前實現脫貧的省定貧困村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到2017年保持原有扶助政策不變,并適當給予獎勵。推動絕對貧困與相對貧困對象管理和扶助措施相互銜接,做好脫貧人口的跟蹤服務。
四、切實強化保障措施
(一)堅決落實扶貧責任。成立長沙市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任組長,市長任第一副組長,市委、市政府相關領導為副組長,市委、市政府聯系扶貧工作的副秘書長和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統籌領導全市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委。建立精準扶貧工作例會制度,及時調度扶貧工作進展和責任落實情況。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嚴格履行扶貧工作責任。各區縣(市)、鄉鎮(街道)要嚴格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領導責任制,建立扶貧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鄉鎮(街道)要明確扶貧工作專干;要切實承擔扶貧工作主體責任,把扶貧責任分級落實到鄉鎮(街道)、村(社區)、戶,扎實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堅持政府投入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和主導作用。市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資金投入,加大對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各區縣(市),特別是望城區、長沙縣、瀏陽市、寧鄉縣要設立精準扶貧專項資金,逐年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實行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掛鉤,切實加強資金監管。按照“統籌規劃、性質不變、渠道不亂、各計其功”的原則,推動各行業部門涉農項目資金向貧困地區、貧困戶傾斜。完善扶貧貼息貸款政策,增加財政貼息資金,積極推廣小額信用貸款,加大對貧困村、貧困戶貸款擔保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臺,嚴格落實扶貧捐贈稅前扣除、稅收減免等扶貧公益事業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采取產業開發、吸納就業、捐資助貧等方式投入扶貧開發,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通過愛心捐贈、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扶貧。
(三)強化目標管理考核。按照分級考核的原則,把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市對區縣(市)和市直部門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實行“一月一調度,半年一督查,一年一考核”。突出扶貧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對口幫扶等重點內容的考核權重,根據扶貧項目和目標任務的完成進度、完成質量、完成效果及群眾滿意度綜合確定考核結果,考核結果在全市范圍進行公示。
(四)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抓好貧困地區基層組織班子建設、隊伍建設、組織建設、體制機制建設和活動場所建設。加強扶貧干部培訓,積極從優秀外出務工經商人員、鄉土能人、復退軍人和大學生村官中選拔村支兩委負責人,選派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后備干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優秀人員和因年齡原因從領導崗位調整下來的黨員干部到貧困村任第一書記,真正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加大對貧困村運轉經費的保障力度,實行村級組織經費、干部報酬待遇與精準扶貧和發展經濟的成效掛鉤。積極開展精準扶貧示范創建活動,注重發揮好示范點的帶動效應。
(五)營造扶貧幫困氛圍。通過電視、廣播、報刊、互聯網等媒介,以扶貧表彰、“扶貧宣傳月”、“扶貧主題日”等形式,集中宣傳扶貧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加強典型引路,激發和調動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向貧困宣戰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造力。大力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傳統美德,引導和鼓勵社會各界關注、參與和支持扶貧事業,在全市營造精準扶貧工作的濃厚氛圍。
為認真做好我鎮精準扶貧工作,著力打贏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戰。按照縣委縣政府印發《關于認真貫徹落實書 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全縣扶貧攻堅的意見》的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精準扶貧實施方案:
一、指導
按照“鎮為單位、分級負責、精準識別、精準扶持、動態管理”的總體要求,以問題為導向,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以鎮為主體,各級各部門分工協作,組織開展農村扶貧對象識別工作。在此基礎上,將各項扶貧措施與扶貧對象識別相銜接,深入分析致貧原因,逐村逐戶制定幫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精準扶持。不斷完善我鎮建檔立卡戶信息網絡系統,對農村扶貧對象實行動態管理。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