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靠著“竹棒”獨立生活的盲母,為了一個孤兒放棄了居住十幾年的小木棚,用所有的積蓄盡可能地創造了最好的條件??一個在小巷深處的家。她靠賣冰棍、幫洗被褥,獨自養活并養大了女兒,她是無比自豪的??女兒成為“竹棒”(生活與精神支柱),會讀書,有出息。當女兒去縣城讀書時,為了女兒的自尊虛榮,盲母獨自默默地拄著“竹棒”來回城鄉給女兒送了三年的給補。
筆者指導學生緊扣文眼,反復細讀文章,深入體會母女情深,深度體驗作者的感恩悔恨情感。曾經的“我”絕情地離母親而去,卻一直受著母親的資助而不自知,為后文女兒對母親的懊悔內疚之情埋下伏筆,并形成鮮明的情感對比。雖然文中并沒有具體描寫盲母親如何獨自一人默默地風雨無阻地摸索于鄉間縣城,但是“布滿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還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依然訴說著蒼老無助的盲母親曾經的付出。文章透過“竹棒”表達了女兒對母親的無限感激敬佩之情以及對曾經自己的涼薄市儈的無比愧疚后悔之情,文中更多的細節描寫都可以看作是與文眼“竹棒”的相互呼應。
(二)寫景散文:吟詠涵誦,感官體驗
以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寫景類散文,以精準華麗的用詞、整散長短的句式、生動形象的修辭,尤其適合朗讀教學。筆者帶領學生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誦形式,如配樂朗誦、畫外音朗誦,獨誦、對誦、集體誦,教師朗誦、學生朗誦、師生共讀,等等。筆者常常指?學生用響亮的聲音、清晰的語言、優美的體態,反復吟詠涵誦,細細品味語言,體會寫景散文所描繪的人文環境和自然景觀,體驗寫景散文帶來的各種感官愉悅。
寫景散文《雨的四季》語言精美,形象唯美,意境悠遠。文章將語言美、圖畫美、聲音美結合起來,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筆者在教學《雨的四季》時,重點設計了朗讀環節,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反復吟詠,仔細咀嚼推敲散文語言生動傳神的特點,深入揣摩挖掘散文語言的語境意義,從而深刻解讀文本。
首先,讀詩導入,引導學生跟隨詩人去尋覓四季雨的不同色彩蹤跡。接著,要求學生自讀文章,整體感知,把握情感基調。然后,教師配樂朗讀、學生聽讀課文。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同時循環播放四季雨的動態畫面,四季雨在音樂和動畫的配合下呈現出各種姿態。學生在聽讀時,要“找到文中最能表現情感的語句來把握情感基調”“找到文中相關語段分析四季雨的特點”。學生邊聽邊把握并勾畫重點文句,即文中對各種雨的描寫,體會文字如何栩栩如生地將四季里“雨”的形象具體可感地表現出來。之后,指導學生借助畫面,反復自主朗讀,賞析文中生動的、感性的、美麗的“雨”的形象;帶領學生齊聲朗讀“春雨”相關語段,師生共同研讀,重點分析示例,并且指導學生與《春》中對春雨描寫的語段進行比較閱讀,分析兩者在寫作上的共同點,如貼切的比喻擬人、傳神的動詞、豐富的想象與聯想等。最后,學生分段分組配樂朗讀,研讀重要語段,分別從特征、語句、修辭、寫作角度、賞析等方面,提煉出“春雨:新鮮、嬌媚”“夏雨:熱烈、粗獷”“秋雨:沉靜、端莊”“冬雨:自然、靜”的特點,感受到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對表達情感的重要性,體會散文語言的精準性。
反復吟詠涵誦經典散文,學生通過口、眼、耳、心等器官獲得聽覺、視覺等感官體驗,讀出寫景散文《雨的四季》的語言美(包括音韻、節奏),讀出對文章的感知,讀出作者意義和讀者意義。學生將情感主觀內化之后,對語言材料進行消化吸收,能喚起主動模仿的積極性。對此,筆者及時設計寫作環節,收集串聯了一組帶著雨聲的流動畫面,模擬秋天雨中竹林的情境,播放配聲配樂PPT,指導學生調動視覺、聽覺仔細觀察,模仿文中寫春雨的手法,以“竹林聽雨”為場景,對秋天竹林中雨的聲音、雨的形態、雨的感覺進行細節描寫,并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學生們的當場作品,描寫細致入微、樸素自然,真情流露,可圈可點,從中可以看到他們積極調動了感官系統,在全方位地感知客觀世界。
(三)民俗散文:情境喚醒,審美體驗
散文情境教學強調的“情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散文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聯系起來,用繪聲繪色的語言描述、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示等來渲染,讓學生設身處地,身臨其境,感受并體會字里行間的優美旋律與情感氣息,從而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進入文本所描寫的情境,由已知的到未知的、由熟悉的到陌生的,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深入地理解文章。[2]這種“情境喚醒”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審美體驗,滿足學生對美的精神追求,不失為民俗類散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人教版教材八年級下第四單元安排了四篇民俗散文,引發了學生對古老民俗的無限遐想:《端午的鴨蛋》??小小咸蛋里童年的滋味蘊藏著對故鄉的熱愛;《云南歌會》??贊美之情洋溢于三個唱歌情景的生動描摹;《吆喝》??舊時北京大街小巷的吆喝聲引發了思鄉之情;《世俗奇人》??窺見了小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中華民族的民俗文化讓在現代文明中成長的學生得到了古老傳統的熏陶。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相應情境,激發學生深入了解民風民俗,從而感受中國民俗文化的超凡魅力,體味熱愛祖國文化的深厚感情。
教學這一單元時,筆者充分利用“情境”來“喚醒”作者記憶的畫面,激發學生對傳統民間文化深入了解的興趣,引發對民俗民風的審美體驗。在教《吆喝》時,筆者動員學生尋找歷史材料,結合老北京悠悠的吆喝聲和舊時街面各種市井場景畫面,設計制作成聲圖結合的幻燈片,并在課堂播放,感受吆喝聲中的北京味兒。這種情感的審美體驗可以促進沒有相關生活體驗的當代學生對文本意義的深入理解。在《云南的歌會》的教學中,筆者選取了系列電視散文《古寨悠悠情幽幽》中的一些片段,進行串聯拼接,重新編輯組合而成符合文章內容的視頻,以此模擬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云南山寨歌會的勝景展示,感受我國少數民族古老的傳統俗與風情。《端午的鴨蛋》的文字于淡中寄寓深情,筆者收集各種咸鴨蛋的逼真畫面,讓學生現場品嘗高郵咸鴨蛋,從色、香、味、形進行比較,然后播放視頻展現高郵咸鴨蛋的傳統制作工藝流程,指導學生反復誦讀相關語段,在體驗了真實或相似的情境之后,體會文章樸素文字背后的審美意義。在教學《世俗奇人》時,筆者則直接選取相關民間藝人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動態畫面時結合文章的表述,體會白描手法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