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恩施中考歷史試卷答案解析及word文字版下載(難度系數點評)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4分)
1.“絲綢之路經濟地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以下關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需要修改的是( )
A.張騫為“絲綢之路”的開辟作出了重大貢獻
B.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今x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
C.絲綢之路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西方的橋梁
D.絲綢之路向內地輸入的主要是絲綢
2.“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學制度,下面關于科學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隋文帝時開設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②分科考試、擇優錄取是科學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進士科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
④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代詩歌的繁榮
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考試。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
3.維護國家統一,打擊民族分裂勢力,是任何一個國家統治者的重大治國策略,清朝前期統治者為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管理,設置了( )
A.駐藏大臣B.臺灣府
C.伊犁將軍D.烏里雅蘇臺將軍
4.《馬關條約》簽訂后,軍國主義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這一危害的條款是( )
A.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C.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
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工廠
5.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國開展“清黨”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危害的達31萬多人,以上史實不能說明( )
A.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B.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國民政府圍剿紅軍,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國民政府實行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
6.為了紀念象西安事變80周年,某班同學準備辦一期黑板板,下面是同學悼念的相關材料,你認為可以入選的是( )
①西安事變是在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
情況下發生的
②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逼蔣抗日
③西安事變的和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④張學良被贊是“偉大的愛國者”、“千古功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7.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阻斷了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代民族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觀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在帝國主義、封疆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掙扎和抗爭,下列關于代民族工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代民族工業產生
B.張騫創辦的大生紗廠是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
C.二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D.具有發展不衡、發展過程艱難曲折、整體水落后等特點
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從此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下列外交成就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②和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⑤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A.②①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①②⑤④③D.②①③④⑤
9.下列代科技搭配正確的是( )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唐胥鐵路
B.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鹽法”
C.袁隆?成功培育了“秈型雜交水稻”
D.王大珩?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的建議
10.《漢謨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你推斷記錄該法典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
11.14?16世紀,世界發生劇變,西歐進入了“人被發現”“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對這個時代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劇變是指封疆社會漸趨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②達•芬奇和哥倫布都生活在世界發生劇變的時期
③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于“世界被發現”的時候。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5月,全國科學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下列關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推動石油的大量開采
B.火車的發明?使世界交通進入“汽輪時代”
C.內燃機的發明?標志人類跨入“電氣時代”
D.計算機網絡技術?標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滿分26分)
13.材料解析題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貞觀年間)天下大捻(豐收),流散者咸(陽)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嶺,皆戶外不閉,行旅不貴(攜帶)糧,取給于道路焉。
材料三:兩宋期間,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都有發展,但南方的發展速度更快,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些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材料四: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時隨同父親和叔叔沿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僑居中國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馬可•波羅游記》一書,詳細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華,盛贊中國物產豐富,向歐洲展現了一個富饒神奇的東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讀圖1、讀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戰國時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什么?圖3反映了戰國的商鞅變法,請問變法中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記載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時的情景?他在經濟上采取什么措施才達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請你舉出一個兩宋時我國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說“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華,請舉出一個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5)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歸納概括促進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
14.材料解析題
代以來,無數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了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領導全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28%,農業總產值增長25%,鋼產量增長3倍。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的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維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級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材料一中圖1是洋務運動在什么口號下創辦的代企業?這些代企業的創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圖2反映了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維新派志士愛國進取、勇于犧牲的精神,為什么說戊戌變法是一次愛國政治運動?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
(3)根據材料二推斷“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是我國人民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艱苦奮斗的結果,鞍鋼機械總廠有一位青年刨工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是誰?
(4)材料三所反映的會議確立了怎樣的路線?此后我國進入到了什么歷史新時期?
15.分析探究
大國的興衰消長,始終是世界舞臺上最受人矚目的焦點,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代世界較有影響力的國家,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美國,這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這是一個從殖民地中誕生的國家,史冊中記載著輝煌的反抗子民統治的戰爭,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淚與奴隸制度的罪惡,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發展的兩個重要里程。
材料二:19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逐步發展起來,工廠和礦場中機器生產逐步代替手工勞動。但是俄國資本主義工業遠遠落后于西歐,到19世紀50年代中期,俄國的生鐵產量增長了兩倍,而英國增長了30倍,俄國的生鐵產量僅為英國的。
材料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道路探索開始,資本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二十年代的蘇俄(蘇聯)、美國都遭遇了嚴重的經常危機和政治危機,新經常政策、羅斯福新政,使這個國家走出了困境。
材料四: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必勝!人民必勝!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知識,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不同之處。
(2)為解決材料二所說的問題,俄國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發生了重大轉折?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俄國一面調停,一面充當幫兇趁火打劫,請用一句話概括相關的侵略史實。
(3)蘇俄新經常政策“新”在哪里?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蘇俄經常政策和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本國產生了什么相同的影響?
(4)材料四表面二戰是一場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宣布中、美、蘇等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相互合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美蘇對峙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5)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究,你有什么新認識?
湖北省恩施州中考歷史試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24分)
1.“絲綢之路經濟地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符號,溝通歷史與未來,連接中國與世界,以下關于古代絲綢之路的敘述,需要修改的是( )
A.張騫為“絲綢之路”的開辟作出了重大貢獻
B.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今x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
C.絲綢之路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西方的橋梁
D.絲綢之路向內地輸入的主要是絲綢
【考點】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絲綢之路的認識.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今x疆地區,翻越蔥嶺最終通向西亞和歐洲;在這條絲綢之路上,對外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是聯系中外的紐帶,溝通東西方的橋梁.故D表述與史實不符.
故選D.
2.“朝我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學制度,下面關于科學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隋文帝時開設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創立
②分科考試、擇優錄取是科學制度的基本特征
③進士科是皇帝為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
④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代詩歌的繁榮
⑤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考試。
A.①②④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③
【考點】科舉制的創建及影響.
【分析】本題考查科舉制相關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國古代比較完備的選拔官員的制度??科舉制度,隋文帝時通過分科考試的辦法選拔官員,隋煬帝開設士科標志著科舉制度正式創立;分科考試、擇優錄取是科學制度的基本特征;進士科是皇帝為選拔有才識的讀書人而設置的,不是為了選拔“非常之人”而設的特科;科舉考試以詩賦取士,促進了唐代詩歌的繁榮;清末因為科舉制不能選拔適應時代需要的人才,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科舉考試.②④⑤符合題意.
故選B.
3.維護國家統一,打擊民族分裂勢力,是任何一個國家統治者的重大治國策略,清朝前期統治者為加強對西北邊疆的管理,設置了( )
A.駐藏大臣B.臺灣府
C.伊犁將軍D.烏里雅蘇臺將軍
【考點】定維吾爾貴族大小和卓的叛亂和設置伊犁將軍.
【分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定大小和卓的叛亂和設伊犁將軍.
【解答】清朝乾隆帝定大小和卓的叛亂,設伊犁將軍,管轄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x疆地區,加強了對西北地區的管轄.
故選C.
4.《馬關條約》簽訂后,軍國主義列強對華經濟侵略由商品輸出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體現這一危害的條款是( )
A.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B.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C.增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為通商口岸
D.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工廠
【考點】《馬關條約》.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馬關條約》.
【解答】“由商品輸出轉變為以資本輸出為主”是解題的關鍵,《馬關條約》的內容中“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設工廠”有利于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資本輸出,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故選D.
5.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前后,在全國開展“清黨”運動,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被危害的達31萬多人,以上史實不能說明( )
A.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權
B.南京國民政府實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
C.南京國民政府圍剿紅軍,對日實行不抵抗政策
D.南京國民政府實行一黨專政和獨裁統治
【考點】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南京國民政府的有關內容.
【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圍剿紅軍是從1930年開始的,而且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當時日本還沒有發動侵華戰爭,C說法錯誤.
故選C.
6.為了紀念象西安事變80周年,某班同學準備辦一期黑板板,下面是同學悼念的相關材料,你認為可以入選的是( )
①西安事變是在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況下發生的
②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逼蔣抗日
③西安事變的和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④張學良被贊是“偉大的愛國者”、“千古功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考點】西安事變.
【分析】本題考查了西安事變的相關史實.
【解答】西安事變的和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但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的事件是盧溝橋事變,據此可排除含③的BCD三個選項.
故選A.
7.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阻斷了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代民族工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觀環境中產生和發展,在帝國主義、封疆主義的雙重壓迫下掙扎和抗爭,下列關于代民族工業的說法,正確的是( )
A.19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代民族工業產生
B.張騫創辦的大生紗廠是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
C.二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D.具有發展不衡、發展過程艱難曲折、整體水落后等特點
【考點】中國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中國代民族工業的認識.
【解答】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六十年代,在洋務運動的刺激下,中國代民族工業產生;張騫創辦的大生紗廠是中國代民族工業的典型代表,但不是中國第一家民族工業企業;一戰期間,列強忙于戰爭,中國的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由于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中國代民族工業具有發展不衡、發展過程艱難曲折、整體水落后等特點.
故選D.
8.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舊中國“屈辱外交”的歷史,從此我國以嶄新的外交形象活躍在世界舞臺,下列外交成就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
②和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⑤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A.②①⑤③④B.①②③⑤④C.①②⑤④③D.②①③④⑤
【考點】新中國的外交成就.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的外交成就發生的先后順序.
【解答】①周恩來率團參加萬隆會議是在1955年;②和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在1953年;③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是在1972年;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是在1979年;⑤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是在1971年.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②①⑤③④.
故選A.
9.下列代科技搭配正確的是( )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唐胥鐵路
B.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鹽法”
C.袁隆?成功培育了“秈型雜交水稻”
D.王大珩?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的建議
【考點】“雜交水稻之父”袁隆.
【分析】本題考查現代的科技成就.
【解答】D鄧小是科教興國戰略的奠基者,王大珩等提出了“八六三計劃”,所以D項不正確.C袁隆在1973年成功培育了“秈型雜交水稻”.正確.B侯德榜發明了“侯氏制堿法”,不是“侯氏制鹽法”,所以不正確.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唐胥鐵路,錯誤,唐胥鐵路是李鴻章主持修建的.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京張鐵路建成通車,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筑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故選C.
10.《漢謨拉比法典》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面貌,你推斷記錄該法典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
【考點】《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
【分析】本題考查了兩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代表??《漢謨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解答】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利益,漢謨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稱《漢謨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記錄該法典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故選B.
11.14?16世紀,世界發生劇變,西歐進入了“人被發現”“世界被發現”的時代,對這個時代的理解正確的是( )
①劇變是指封疆社會漸趨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②達•芬奇和哥倫布都生活在世界發生劇變的時期
③產生的共同影響是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
④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于“世界被發現”的時候。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點】文藝復興運動;新航路的開辟.
【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和文藝復興運動.
【解答】14?16世紀,西歐正在發生巨變,封建社會漸趨衰落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是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人被發現”是指文藝復興運動,“世界被發現”是指新航路的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和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早期資本主義的發展.達•芬奇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杰出代表人物,哥倫布是著名的航海家,發現了美洲大陸.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開始于新航路開辟,把世界連成一個整體.
故選D.
12.5月,全國科學創新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民族強。”下列關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推動石油的大量開采
B.火車的發明?使世界交通進入“汽輪時代”
C.內燃機的發明?標志人類跨入“電氣時代”
D.計算機網絡技術?標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
【考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
【分析】本題考查了三次科技革命.
【解答】改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推動煤炭的大量開采,輪船的發明促進了水上運輸業的飛躍發展,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汽輪時代”;火車的發明促進了陸上運輸業的飛躍發展,使世界交通運輸進入了“鐵路時代”;電的廣泛應用,標志人類跨入“電氣時代”,只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標志人類進入“信息社會”是正確的.
故選D.
二、非選擇題(共3小題,滿分26分)
13.材料解析題
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貞觀年間)天下大捻(豐收),流散者咸(陽)歸鄉里,斗米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嶺,皆戶外不閉,行旅不貴(攜帶)糧,取給于道路焉。
材料三:兩宋期間,我國南方和北方的農業都有發展,但南方的發展速度更快,在氣候溫和、資源豐富的南方,形成了聞名天下的“糧倉”,培育出新的手工行業,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這些事實表明,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材料四:馬可•波羅是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他在元世祖在位時隨同父親和叔叔沿絲綢之路來到了中國,僑居中國17年后回到意大利,口授了《馬可•波羅游記》一書,詳細描述了元朝大都的繁華,盛贊中國物產豐富,向歐洲展現了一個富饒神奇的東方世界。
?摘自川教版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讀圖1、讀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戰國時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是什么?圖3反映了戰國的商鞅變法,請問變法中推動農業生產發展的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記載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時的情景?他在經濟上采取什么措施才達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3)請你舉出一個兩宋時我國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說“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的繁華,請舉出一個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5)根據以上材料和問題,歸納概括促進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
【考點】材料解析題;商鞅變法;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貞觀新政和貞觀之治;宋代南方經濟的發展;中國古代經濟南移的過程和原因;元朝社會經濟的發展;闡述見解題.
【分析】(1)本題考查了戰國時生產力發展的主要標志及商鞅變法的相關知識.
(2)本題考查了貞觀之治的相關知識.
(3)本題考查了兩宋時期南方農業發展的表現及經濟重心的南移.
(4)本題考查了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的措施.
(5)本題考查了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因素.
【解答】(1)由圖1“戰國農具”和圖2“青銅牛尊”并結合所學知,戰國時期生產發展的主要標志是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商鞅變法時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這項措施的實施,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2)由材料“貞觀年間”可知,材料記載的是唐太宗在位時的情景.唐太宗吸取了隋朝滅亡的教訓,他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社會經濟出現繁榮景象,即材料中所說的“天下大捻”.
(3)據所學知,宋朝時江南農業生產發展較快,占城稻在江南地區推廣種植,太湖流域的蘇州和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民間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兩宋時期,江南經濟的持續發展,使“中國古代經濟已經發生了深遠的變化”即中國的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
(4)據所學知,元世祖重視發展農業,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州圈占農田做牧場,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北方農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5)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如減免苛捐雜稅,休養生息推行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并推廣種植;重視水利的興修;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
故答案為:
(1)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2)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
(3)占城稻在江南地區推廣種植,太湖流域的蘇州和湖州,成為重要的糧倉(任答一個即可);經濟重心已轉移到南方.
(4)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貴州圈占農田做牧場,還治理黃河,推廣棉花的種植.(答出一點即可)
(5)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如減免苛捐雜稅,休養生息推行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農作物新品種引進并推廣種植;重視水利的興修;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任答一點,言之有理即可)
14.材料解析題
代以來,無數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53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我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了貫徹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和政府制定了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領導全國人民有計劃地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業總產值增長128%,農業總產值增長25%,鋼產量增長3倍。
材料三: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的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維方式,因而是一場廣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川教版八年級歷史教師教學用書
(1)材料一中圖1是洋務運動在什么口號下創辦的代企業?這些代企業的創辦在當時起到了什么作用?
(2)圖2反映了以譚嗣同為代表的維新派志士愛國進取、勇于犧牲的精神,為什么說戊戌變法是一次愛國政治運動?圖3反映的歷史事件的性質是什么?
(3)根據材料二推斷“一五計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是我國人民發揚自力更生精神,艱苦奮斗的結果,鞍鋼機械總廠有一位青年刨工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他是誰?
(4)材料三所反映的會議確立了怎樣的路線?此后我國進入到了什么歷史新時期?
【考點】材料解析題;洋務運動;戊戌變法;一五計劃;十一屆三中全會及其重要意義;歷史文化常識.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洋務運動的內容及積極作用;
(2)本題考查的是維新變法和新文化運動的有關知識;
(3)本題考查的是我國一五計劃的任務及杰出代表人物;
(4)本題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意義.
【解答】(1)據材料一中圖1可知,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洋務運動,先后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江南制造總局是前期在創辦的軍事工業;這些代工業的創辦客觀上為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推動了中國代化的進程.
(2)據材料一中圖2可知,譚嗣同是維新變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機迫在眉睫的緊要關頭,資產階級維新派為挽救民族危機和發展資本主義而奔走呼號,并指出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于激發人民的愛國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據圖3可知,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解放運動.
(3)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一五計劃主要內容為: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有步驟的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在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過程中,鞍鋼機械總廠的刨工王崇倫,先后改進了8種工具,提高勞動生產率5?10倍,被稱為“走在時間前面的人”
(4)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可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實事求是的路線,把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從此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
故答案為:
(1)自強;這些代工業的創辦客觀上為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推動了中國代化的進程.
(2)維新變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圖存,這對于激發人民的愛國和民族意識,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新文化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領導的解放運動.
(3)一五計劃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王崇倫.
(4)解放、實事求是;*新時期(或改革開放新時期).
15.分析探究
大國的興衰消長,始終是世界舞臺上最受人矚目的焦點,美國和俄羅斯是當代世界較有影響力的國家,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美國,這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年輕國家,這是一個從殖民地中誕生的國家,史冊中記載著輝煌的反抗子民統治的戰爭,也留下了印第安人的血淚與奴隸制度的罪惡,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發展的兩個重要里程。
材料二:19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逐步發展起來,工廠和礦場中機器生產逐步代替手工勞動。但是俄國資本主義工業遠遠落后于西歐,到19世紀50年代中期,俄國的生鐵產量增長了兩倍,而英國增長了30倍,俄國的生鐵產量僅為英國的。
材料三: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道路探索開始,資本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二十年代的蘇俄(蘇聯)、美國都遭遇了嚴重的經常危機和政治危機,新經常政策、羅斯福新政,使這個國家走出了困境。
材料四: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和邪惡、光明和黑暗、進步和反動的大決戰,歷史所啟示的偉大真理:正義必勝!和必勝!人民必勝!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知識,分析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不同之處。
(2)為解決材料二所說的問題,俄國采取什么措施使其發生了重大轉折?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俄國一面調停,一面充當幫兇趁火打劫,請用一句話概括相關的侵略史實。
(3)蘇俄新經常政策“新”在哪里?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蘇俄經常政策和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本國產生了什么相同的影響?
(4)材料四表面二戰是一場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宣布中、美、蘇等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相互合作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什么?二戰后,美蘇戰時同盟關系破裂,美蘇對峙局面最終形成的標志是什么?
(5)通過對以上問題的探究,你有什么新認識?
【考點】材料解析題;俄國侵占我國大片領土;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的比較;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蘇俄新經濟政策;羅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美國的冷戰政策及措施;歷史開放性問題.
【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的有關史實.
(2)本題考查的是俄國農奴制改革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對中國的侵略的史實.
(3)本題考查的是蘇俄的新經濟政策和美國羅斯福新政.
(4)本題考查的是二戰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兩極格局的形成.
(5)本題考查的是對以上四則材料的理解認識和啟發.
【解答】(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獨立戰爭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殖民統治的阻礙,南北戰爭是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黑人奴隸制的阻礙.
(2)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解決材料中的問題,俄國沙皇領導了農奴制改革,成為俄國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后,“俄國不花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個參戰國得到更多的好處”,一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方千米的土地.
(3)據材料三可知,1921年,蘇俄執行新經濟政策,它把*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到1925年蘇聯國民經濟基本恢復.30年代,美國采取羅斯福新政來應對危機,其最大特點就是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幫助美國逐步度過了危機.二者的共同作用是通過制度創新幫助本國逐漸的恢復了經濟,度過難關.
(4)據材料四可知,二戰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為了打敗法西斯國家,世界各國于1942年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戰后,美蘇同盟關系破裂,冷戰開始,到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5)據四則材料可知,美國、俄國等國國情不同,所走的道路也不一樣;應該根據國情,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發展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為了人類共同的生存、發展面臨的挑戰也能夠聯合起來;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故答案為:
(1)不同之處:美國獨立戰爭是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南北戰爭是廢除黑人奴隸制度.
(2)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俄國不花一文錢,不出動一兵一卒,一共割占中國東北和西北150多萬方千米的土地.
(3)新經濟政策中的“新”指的是它把*同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資本主義直接聯系起來(即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商品生產);共同作用:通過制度創新幫助本國逐漸的恢復經濟,度過難關.
(4)事件:1942年,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蘇對峙形成標志: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美蘇對峙局面正式形成.
(5)認識:根據國情,實事求是,改革創新,發展國家;國情不同,所走的發展道路也會不同;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為了人類共同的生存、發展面臨的挑戰也能夠聯合起來;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