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之美,美在感悟;閱讀之美,美在溫故知新。3年前,從“新浪博客”上認識了常生龍先生,天天拜讀他的博文,在先生的感染下,我堅持讀書、寫博。目前,自己的博客點擊率20萬。日,又讀了常生龍先生著的《給教師的5把鑰匙》一書。這五把鑰匙分別是拔高一層看教育、千方百計提高自己、有一顆學生的心、遵循學習的規律、保持積極的心態。這“五把鑰匙”是開啟智慧教育之門的鑰匙,指導我們在教師崗位上如何能夠將工作做好,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上有所發展,從中總結出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勤于讀書讓讀書寫作成為慣。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閆學說,總結自己的成長經歷,沒有什么捷徑,無非就是閱讀。吳正憲說:“本領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書本為師。教師的專業成長并無捷徑。”張貴勇也說:“其實,名師的成長沒有捷徑,無非是蘇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踐行的閱讀、反思、實踐”。該書的作者常生龍1965年出生,曾在安徽教育系統工作了17年。40歲那一年,也就是2005年,他獲評特級教師殊榮。這個時候,他給自己確定了一個新的人生目標,每周看一本書,并寫一篇3000字以上的讀書筆記。從2006年到現在,他堅持了十年時間。十年來,他閱讀了500多本書,寫了200萬字的讀書筆記,《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給教師的5把鑰匙》便是其中的精華。
幾乎所有的名師,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讀書,大量的、廣泛的閱讀。堅持不懈地閱讀,就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秘訣”,這是公開的秘密。每個人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為名師。教師很忙,白天上班,晚上時間可以利用,晚上睡前讀20-30分鐘,早上起床讀10分鐘。每分鐘讀300??400字,一頁書700到900字,每天可以讀10頁。每天至少讀十頁課外書,并有讀書筆記,也可做旁批;周末五十頁,寫讀書感悟。
寫作是一種“再閱讀”。讀書筆記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書評、讀后感和札記。和書評、讀后感相比,札記更適合剛開始寫讀書筆記的人們用來練筆。很多教師喜歡讀書,但就是苦于不知道該如何寫讀書筆記,不妨從札記開始。在看書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比較好的語句,就直接將其記錄下來。你之所以覺得它好,一定是有原因的,這些原因也不一定要寫得很完備,兩三句話,意思到了即可。這樣一邊記錄,一邊寫上自己的點滴感受,一點也不累,書讀完了,記錄的文字也就出來了。
高效的讀書方法=(閱讀劃線 摘抄)×已有知識。書讀多了,肚子里才有貨。在需要表達時就不會感到“囊中羞澀”,也不會感到語言干癟,缺少靈性!知識只是奠定教師課堂教學的底氣,而思考和寫作卻會給教師帶來靈氣,一個有底氣和靈氣的教師在課堂上才會大氣,才會表現出教育機智。
二、躬身實踐做善于研究的教師
常生龍先生在書中說:在美國博士學位的證書上有一段拉丁文,其內容是“恭喜你對人類的知識有所創新,因此授予你這個學位。”由接受知識轉向創造知識的過程,也是養成做學問的慣的過程。其實研究是教師時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對我們一線教師來說,研究的對象包括三部分:課堂結構、學生特點、教學內容。
首先要注重對教學內容的研讀和整合。課堂是提升學生成績、培養學生能力的主陣地。 改善思維品質、提升思維能力一直是課堂教學活動任務之一。學生在學一知識時,要不斷經歷從“就事論事”、“就事論理”,向“借題發揮”的發展過程,實現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遞進,他的思維品質就能得到持續的改善,思維能力也會逐漸提升。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思維培養的要求,在全面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重組,在不同層次思維遞進的關鍵點為學生搭設好“腳手架”,幫助學生拾級而上,就是教師要做好的功課之一。
其次,要重視對學生特點的研究。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要善于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夸美紐斯說:“頭腦不是等待被填滿的溝壑,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炬。點燃著火炬的引線,就是興趣。” 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師會發現,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用科學的方式來施教,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關的研究表明,人從五種感官獲得的信息,有95%都被大腦的自我系統屏蔽掉了,只有5%的信息才能被感知,并推動到認知系統,引發學習的動機。什么情況下教室里傳遞的學習信息容易被學生感知到呢?就是在師生關系和諧、同學之間互相關愛、整個課堂營造出一種安全無憂的氛圍, 大家身心愉悅的學習時候。而這樣的環境和關系,就是建立在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學生對教師信任的基礎上的。
想做一件事,就把它放在心里,一點一滴求進步,一步一步去完成。期望讀上一兩本書、聽了幾節公開課就會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有質的突破是不可能的。竹子從開始生長到長成十多米高,需要五年的時間。其中前四年都在地下潛伏著,每一年僅僅生長高3厘米。在這四年的時間里,竹子所做的最為重要的事情,就是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方米。到了第五年的時候,竹筍破土而出,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瘋狂生長,僅用六周的時間就能長到15米。教師的成長也是如此,需要靜下心來夯實基礎,勤于實踐、多讀善寫。
一個始終關注自身發展、善于研究的教師。會不斷地給自己創設成長的空間,同時也會給學生留下成長的空間,包括留下消化吸收的空間、留下思考的空間、留給體驗學習的空間、留下自我學習和反省的空間……并最終實現共同成長。
10月,得知日理萬機的常生龍老師又出了新著《給教師的5把鑰匙》,書名已經足夠吸引了我,當我非常榮幸地收到常老師的親筆簽名贈書時,更是愛不釋手!一個學期的忙碌總沒有時間讓我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但常常被我拿在身邊做為向學生展示閱讀的重要性時的樣書。所以,看到有些皺痕的封面,甚是愧疚。
寒假,靜下心來閱讀,一邊讀,一邊用筆圈圈畫畫。那認真的樣子,不但讓自己收獲了許多,還影響了在家窩著的"懶"孩子??她也不動聲色地捧起書本來了!
"5把鑰匙",把把有魔力,只要你將"它們"拿在手上,定能開啟你想打開的每一扇大門。為何我對第四把鑰匙中《反饋的重要性》更加青睞呢?請允許我先分享一個生活中的小片段。
和老鄉一起吃飯,老鄉請客,點了很多菜。酒足飯飽后,大家都一個勁地夸贊主人:"今天的菜點得太多了!""太豐盛了!"主人聽到夸贊,自然喜上眉梢,和大家謙虛、客氣著。我說:"你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有辣的,不辣的,老人吃的,小孩吃的,色香味俱全了!"主人聽我說完,非常認同地說:"嗯,你說到我的心里去了,我點菜時,的確是從這些方面考慮的。"主人反過來對我評價的認可,馬上讓我想到了常老師書中的這篇《反饋的重要性》,閱讀教師的專業書籍,也能讓我在生活中更有見地,實在是太妙了!
先讓我們再次重溫常老師在文中舉的心理學家赫洛克做過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吧:他把被試者分成四個等組,讓他們在四種不同誘因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第一組為激勵組,每次工作后被鼓勵和表揚;第二組為受訓組,每次工作后都被嚴加批評和訓斥;第三組為被忽視組,每次工作后都沒有人收到任何評價,只讓其靜靜地聽另兩組受表揚和挨批評;第四組為控制組,讓他們與前三組隔離,且每次工作后也收不到任何評價。結果怎樣呢?成績最差的是控制組,激勵組和受訓組的成績明顯優于被忽略組,而激勵組的成績不斷上升,學習積極性高于受訓組。
這個實驗非常清晰地告訴了我們,反饋(而且是及時反饋)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多么重要的作用!
我們是不是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完一個單元,全班進行單元知識檢測。上午剛檢測完,下午就會有學生問你:"老師,什么時候評講試卷?""老師,我打了多少分?"如果你因為別的事情耽擱了,第二天還沒把試卷批改出來,你在跟學生解釋的時候,是不是收到了學生失望的眼神?還有,學生在回答完問題時,他并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在期待著你對他回答的答案做出反饋和評價。以上種種表象,都說明每一個人非常在乎自己的表現,對反饋和評價充滿期待,中肯的評價是他對學習再次產生動機的推動力。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理解學生的迫切心情了,就會耐心地告訴學生:"不急,下午還改不出試卷,明天就會有結果了!"而不是不耐煩或不置可否地回應學生;我們也會克服重重困難,即使把試卷帶回家,熬夜也愿意,一心只想把試卷早點批改完,不要讓學生期盼太久。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有這樣的老師教,這門功課學生一定學得好,有興趣學。
常老師在文中告訴我們,描述性的反饋比分數更能激勵學生。我對這個觀點的感觸更為深刻。
每每在聽老師上公開課時,我們常常會單一地從老師的課堂反饋和評價語就大致可以對老師的課堂駕馭能力和教學水做出初步的判斷。有的老師在學生發言后除了對學生說"你太棒了""回答得真好""表揚你"之類的籠統、模糊性的反饋評價外,再沒有別的實質性反饋評價語了。而有的老師卻會在課堂上善于傾聽和善于挖掘學生的閃光點,智慧地用描述性語言對學生學習的狀況具體地給予反饋評價或指出改進的方向。如評價學生朗讀時用"你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悲傷"來代替"你讀出了作者的感情";評價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用"你找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來代替"你概括得很全面";評價學生表演動作詞"踮起腳尖"用"你讓自己有點站不穩并伸長脖子來表現‘踮’的動作,非常形象"代替"你演得真好"……常老師在文中說的"你的解釋說明你已經掌握了主要觀點。我要提醒你一點,想想第三句話,看看能否用更好的表述來支持你的論點"比"你回答得不錯"要具體得多,學生獲得的有效信息更清晰更有指導性了。
我們在批閱學生的作業時,一個簡單的分數對學生留下的印象和發揮的作用雖然比不做任何反饋要強得多,但是,如果老師在批閱的過程中,更加用心一點地關注學生的作業,多用一個符號(一面小旗、一個笑臉等)向學生傳遞你對他作業的稱贊;或多寫一兩個字("粗心了"、"有進步"、"加油"等)告訴學生你對他的期望……學生得到的激勵、產生的效果又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反饋,及時的反饋,用描述性語言進行實質性反饋,不管是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都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謝謝常老師!
老師,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相信每個老師都思考過這個問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同一個老師隨著年齡經歷的變化答案也會出現變化。
最讀了船長(上海虹口教育局常生龍局長)的《送給教師的五把鑰匙》后,再次想到這個問題“老師,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船長送給廣大教師五把開啟職業之門的鑰匙,它們分別是拔高一層看教育、千方百計提高自己、有一顆學生的心、遵循學習的規律、保持積極的心態。掐指算來認識船長5年,天天拜讀他的博文,深知船長這本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自己多年學習的感悟、經歷的總結、經驗的分享和自我心態剖析的結果。他本人就是率先打開智慧教育之門的人,是廣大教師的領航人。
書讀完了,遲遲不敢動手寫這篇讀后感,因為自己覺得一篇簡單的拙文不能體現船長高瞻遠矚的教育觀念、不斷進取的學習歷程、呵護兒童的慈悲心懷、敬畏學習規律的工作方式和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不過,最后還是決定提筆寫下這篇題為“讓讀書引領學習,開智慧教育之門”的拙文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