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過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書面的)。亦指讀完作品后寫下的心得體會或評論文章。讀后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也是應用寫作研究的文體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高中治史三書讀后感 ,歡迎閱讀。
讀罷《治史三書》,我對歷史有了全新的認識。歷史并不是一種單純的回溯過去,它是一個包羅萬象,廣博而淵深的世界。歷史的每一個時間結點、每一處的空間,都包含了政治、經濟、人文等等多方面的內容。如同一點延伸出千絲萬縷的聯系,相互交織。而我們所能做的,是在研究某一處時勿斷章取義。而以“面”鉆研,條理系統化。在斷代研究時以一點向前回溯,不斷延伸,拓展,編織一個完整嚴密的網絡。
歷史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通過《治史三書》,我看到了一位執著執拗的老人??嚴耕望先生,他將幾十年的光陰傾注歷史,當一旦確定了自己對于史學的興趣和理想,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已見光明的未來,投入了卷帙浩繁的史學殿堂。他以實的語言,豐富的例子,把他的治史經驗傾囊相授。
我們了解了如何將浩繁瑣碎的史料聚集整理,組織成文,并將枯燥晦澀的史學轉化為實縝密的文字。史學者作為研究者,自己建立的研究重心代表了自己獨立的和見解,萬不可跟風,隨波逐流,喪失自己的看法。史料是對一個時空,一個時代的記錄。“喜新厭舊”,要不得,舊的史料中仍有許多值得挖掘之處。
除了治史經驗,嚴耕望先生還傳授了他在治史時的心路歷程和人生經驗,我受益匪淺。史學者需以客觀的視角去看待一個時代,并融入自己的見解。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獨到的觀點,所以虛心接受,勇于修改自己的不當之處是治史人應具有的品質。就如日本在中國史上的某些地方成績比我們還高,我們在深思原因的同時,要尊重并汲取他們的精華。但歷史就如科學,萬不可盲目崇拜,每一個觀點有足夠明確的證據,我們才能將之作為我們的參考。整理史料的過程是一個懷疑的過程,在不同的史料中也許會有不同的看法、事實,而這正需要我們去辨別,改正。
治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旦選擇了歷史,就要有付諸一生的準備。嚴耕望先生告訴我們,治史需要有遠大的志氣,要做到勤、毅、勇、謹、緩、和等幾點。在選擇了歷史,確立了未來的方向之后,我們需要制定嚴密的計劃。光說不做只會是言語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堅持就成為了我們所必須的。歷史的兼收并蓄需要我們博覽群書,每天固定的讀書以拓寬我們的視野和知識面。“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論文寫作的經常中斷會讓我們逐漸喪失對文字的掌控能力。
曾聽人說過,一個純粹的人才最容易成功,因為他們將全部心力都傾注到了一件事上,心無旁騖。要想成為一個治史人,專心和努力是必不可少的。淡名利,避權位是先生的人生寫照,他秉持著興趣與求真的責任感、堅定力、戒浮躁,以開闊的胸襟謹戒執著。作為后輩,我們所能做到的,是承接先生的品格,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歷史,鉆研歷史。廣博閱讀各方面的書籍,向真正的治史人邁。
最讀了嚴耕望先生的《治史三書》,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肅然起敬。通過這本書,我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堅強而純凈的“學術人”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這比任何史學研究方法都更重要。
在作者的中學時代,已經是崇尚理工科,大學文科畢業,多半找不到合適職業。本來作者的理科成績,一直為師友所看重,由于興趣的原因,他卻決然投靠歷史系。他當時的想法是:天下沒有勤奮的人會找不到飯吃,只不過物質生活有好有差而已。
并寫道:“初出學校那幾年,誠然有過于斷炊之虞。但總的來說,仍是生活得不錯,實處我預料之外”
我覺得,作者在高中時代,就能明確自己的志向,真是難能可貴。更可貴的是,他清楚的知道,承載這個志向需要付出的代價,并能能一以貫之,這要大智慧和大毅力。若無此智慧和毅力,難免隨波逐流,碌碌一生。
正如作者的老師錢穆先生對他說的:“人求學多想走捷徑,成大名。結果名是成了,學問卻談不上。比如五四運動時代的學生,現在都已成名,但問學術,有誰成熟了!第二批,清華研究院的學生,當日有名師指導,成績很好,但三十幾歲都當了教授,生活一舒適,就完了,真么能談得上大成就!你如能以一生精力做一部書,這才切實,可以不朽!”
“你將來必然要成名,只是時間問題。希望你成名后,要自己把持得住,不要失去重心。如能埋頭苦學,遲些成名最好。”
通讀全文,作者可以說是沒有辜負錢穆先生的希望的,作者寫道:“例如我目前所寫歷史地理方面的問題,三十幾年前就已開始準備,中間二十年毫無生氣,幾乎無人知道我在做這種工作。但一旦開始寫作,就每年可出若干篇……”在《唐代交通圖考》的序言中,說“付出三十七年之歲月”
也難怪錢穆先生在1973年寫給他的信中會說:
大陸流亡海外學術界,二十余年來,真能潛心學術,有著作問世者,幾乎無從屈指。唯老弟能淡泊自甘,寂寞自守,庶不使入有秦無人之嘆。
陸象山說過:“今天下學者,惟有兩途,一途樸實,一途議論 ”,此書讀罷,才能明白樸實之途是什么樣子的。
《治史三書》是著名史學家嚴耕望先生總結自己研究歷史的經驗談。姑且先摘錄幾段以供明義:
“幾年前有一位頗有名的史學界朋友告訴我:‘要用統計法治史。’這話本不錯,但史學問題哪都是統計法所能解決的!”
“一個謹慎的史學家寫專門論著時要勤于檢書,只說一句話,沒有把握,就得去查,不可信口開河!”
“例如研究中國政治制度史,也要看些中國社會史、經濟史、民族史、風俗史、學術宗教史各方面的書。這是一法,但不是最好的最基本的方法,因為這些書是通過人家頭腦所提煉出來的東西。盡管是比較有了系統,但在你的學問中沒有根。最好一方面多看這些書,更重要的是就基本材料 從頭到尾的侃,尤其是在初入門階段。”
“我的想法,新史料固然要盡量利用,但基本功夫仍然要放在研究舊的普通史料上。”
“最主要的是把前人未明白述說記載的重要歷史事實用實的方法表明出來,意在鉤沉,非必標新立異!”
“不但要隨時勇于修正自己的意見與結論,對于別人反面的意見尤要能容忍,若人家證據確鑿,優于自己的論據,更當決然放棄自己的意見,公開接受人家的意見。死抱著自己的看法,做無謂詭辯,只見其胸境狹隘而已。”
“盡可能引用原始或接原始史料,少用后期改編過的史料。”
“青年時代,應做小問題,但要小題大做;中年時代,要做大問題,并且要大題大做;老年時代,應做大問題,但不得已可大題小做。”
“要達到‘充實而有光輝’的境界,最主要的做法仍是老生常談的‘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
“通論性的文章當以作者自己轉述為主,盡可能少抄原料,除非原料極其重要而且原文本極簡要不繁,這樣可使行文簡練,使讀者易于領受,至于專門研究性論文,則相反的以錄引為原則,自己轉述只作輔助,而且只限于不太重要處。”
“工作要訣:勤、謹、緩、恒、定、毅、勇。”
“社會科學理論只是歷史研究的輔助工具,不能以運用理論為主導方法。”
以上僅為本人摘錄出來的一小部分對自己較為有用的文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若想深入了解嚴耕望先生的治史過程和途徑,還需要通讀本書,這里就并不是筆者可以作進一步闡述的了。
我在大學本科四年也讀了不少書,從國史到世界史,在大學三年級 的時候重新回到了國史的世界中。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中國的歷史只可以用本國的治學方法來研究,西方的歷史理論只能作為輔助,在關于歷史的記述上,中西是一樣的,并不是西方的就一定真實,其中隱晦之處不少于中國,只不過眼下吹捧西方有些過頭了,不明所以的人自然而然覺得西方如何罷了。但并不是說西方的一概不用,精華的我們還是要吸取的,讓其為我所用也是治學的一種方法。
但就整體來說,我現在讀魏晉南北朝八史的時候,也僅僅是將有關職官、地理以及學術、民生等等重大事宜記錄下來,但這樣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從中發現以前未能注意到或者是未能讀到的材料,基本史料畢竟是基本史料,除卻先秦史,其他朝代的歷史都可以史料為基礎進行研究,新史料能接觸到的畢竟是少數,所謂“坐穿板凳”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