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在講話中明確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下面是高考知識網為大家整理的四個自信的含義,歡迎參考~
四個自信的含義
代以來,中華民族從苦難中爬起來,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中國道路,開創了*,建立了一套*制度,傳承并繼續弘揚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這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造、積累的偉大成就,也是我黨自信、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國夢"的語境之下,*明確提出"第四個自信"--文化自信。如果說前三個自信源于對*的堅定信念,對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那文化自信則是中華民族由傲慢到失落再到輝煌后幾千年中國智慧的理性回歸。
堅持道路自信創造美好生活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的結合,貫穿在中國求獨立、求解放、求發展、求富強的歷史進程中。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革命和建設,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中國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道路,徹底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指出,"*這條道路來之不易,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實基礎。"
實踐才能出真知。中國道路要靠中國人民自己走出來。無論是照搬西方發展道路還是照搬蘇聯模式,都不能解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問題。我們在前進的路上或許會有無數艱難險阻,但只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和拓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會實現。
堅持理論自信走向偉大復興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離不開理論的指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往前走,更離不開理論指導。1840年鴉片戰爭后,中國開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備受欺凌,怎么解決這個問題?農民領袖洪秀全、資產階級改良派、資本階級革命派孫中山,大家各有各的理論,各有各的方案。但事實證明這些方案解決不了最根本的問題,最后共產黨成立了,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在毛澤東時期越來越成熟,最終解決了半殖半封問題。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各種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鄧小理論、"三個代表"重要、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成果,指導黨和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革命和*、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指出:我們要堅信,*是指導黨和人民沿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立于時代前沿、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我們必須有這樣的理論自信。
理論的生命力就在于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更需與時俱進、充滿自信,不斷與中國實踐相結合,才能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
堅持制度自信共尋中國方案
一些人常以西方發達國家的某些制度為標準來評價我國的相關制度,并把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歸結到制度上。但他們容易忽視的是,*制度不但徹底改變了舊中國積貧積弱狀態,30多年來,中國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更是舉世矚目,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保障十幾億人民日漸幸福的生活,中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并且正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事實勝于雄辯。*說:"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們要建設的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
我們的自信也是建立在對問題的正視與解決上。*曾強調: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制度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對于自己的制度,中國人最該有自己準確的判斷。*指出:我們要堅信,*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鮮明、明顯制度優勢、強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進制度。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堅持文化自信積淀精神追求
"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
《求是》刊文認為:"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兒女共有的精神家園和價值認同,是我們走向世界、擁抱世界文明的價值根。
2013年12月26日,*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站立在960萬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
*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我們要弘揚*,弘揚以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全黨同志必須牢記,我們要建設的是*,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是不是好,要看事實,要看中國人民的判斷,而不是看那些戴著有色眼鏡的人的主觀臆斷。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完全有信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國方案。
相關知識延伸:
一文化自信的內涵
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2013年11月24日至28日,*在山東考察時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因為,我們需要延續華夏文脈的民族夢想。
文化是一個國家持久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化自信是國家興旺發達的重要支撐。將文化自信與“三個自信”上升到同一個高度,彰顯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覺。代以來,中華民族從經濟硬實力到文化軟實力,在東西方的比較和激烈競爭中日漸式微,淪為弱勢。所謂民族復興,不僅是經濟的復興,更根本的,則是精神力量和文化的復興。*從來把文化放在該在的位置,從一件件事情做起,從一次次強調做起,從自己做起,不斷強化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樹立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所稟賦和擁有的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發展的希望。在對其文化抱有強烈信任和發展的理想信念之下,才能獲得堅持和堅守的信心,才能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才能克服前進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激發發展創新的活力。“一定要通過學習樹立對五千多年文明的自豪感,樹立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自豪感。”“五千多年文明史,源遠流長。而且我們是沒有斷流的文化。建立制度自信、理論自信、道路自信,還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礎。”“中華文化滲透到中國人的骨髓里,是文化的DNA。”因為有著滿滿的文化自信,不管是考察還是出訪,*的重要講話都閃耀著中國智慧,一言一行都充滿著自信。
文化作為一種基因、血脈和傳統,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滲透到人的活動的方方面面,也滲透到道路、理論和制度中,影響更廣泛深遠。
二文化自信是彰顯中國軟實力的基礎
一個民族的文化力強盛,這個民族的生命力就強盛。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不僅要靠經濟實力,最終還要通過文化符號來表達,文化力量來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實際上是中國軟實力的最好注釋。文化自信,之所以說它更基礎,就在于文化本質的把握與闡明關乎*的發展方向和價值前景,關乎*能否在人們的精神實踐領域獲得信念扎根與牢固認同;之所以說它更廣泛,就在于文化本質的把握與闡明關乎*能否堅實地走向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世界并獲得最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關乎*能否成為擔當并兌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一莊嚴承諾的歷史進程;之所以說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質的把握與闡明關乎*能否具有延續并講清楚中華文明的歷史連續性、實踐主體性和價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義功能。
在當代,文化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維度。我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文化融合加劇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更應為中國社會各界所重視與扶持。我們須知,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文明的創造力所在,只有立足于優秀傳統文化之根,才能保證中華民族的持續健康成長。
中華文明,擁有悠久的文化積淀。*數十年如一日,堅持著自己的文化自信,從中吮吸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營養的同時,也在一步步成就自己的宏偉志向。特別是執政后,在內政外交的不同場合,多次宣示自己對傳統文化、傳統價值體系的認同與尊崇。
5月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再次指出:“堅定*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的講話中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一系列的重大言行舉措,無不彰顯著*對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視和推崇,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飽含著許多耳熟能詳的治國理念,學習傳承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可從中獲取足夠力量,為治國理政不斷提供強力支撐。
文化自信來源于源遠流長的民族記憶和圓融大氣的中國智慧,來源于對*的堅定信念,也會讓我們在這一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堅定。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把繼承傳統優秀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
三文化自信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高度重視中華文化獨特價值,并將其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文化資源。他一再強調,“要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毫無疑問,“講清楚中華文化”,需要認識到中華文化是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在內的一個整體;需要認識到中華文化既包含著歷史,也涵蓋了現在,更指向未來。
“講清楚中華文化”,還需要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是與世界先進文化兼容并蓄、互為借鑒、互為補充、互相促進的。當年,萊布尼茨受《易經》的啟發發明二進位制,而二進位制最終演變出當代計算機技術,充分證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之間能夠摩擦出驚艷的火花;曾經,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顯示出來的“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等革命文化,讓世界驚嘆不已;如今,黨和人民在改革開放進程中總結出來的創新精神和*,以及創造性地提出的中國夢、五大發展理念、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等*先進文化,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寶庫,令世人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巨大潛能。
在已有“三個自信”基礎上增加文化自信,意味著將我們民族的生活價值系統及其表達形式提升到*的核心層面,使*真正植根于中華民族文化的沃土,從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滋養,獲得活的靈魂。“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百年歷史,中國人經歷了從傲慢到失落,再到回歸自信的曲折過程。目前,在“中國夢”的語境下,文化自信越發重要。
*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偉大事業。“四個自信”重要論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確立為*的本質維度和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實際上也就從理想建構的高度上展現了*永恒的文化魅力。正如*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