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抬頭吃豬頭
民諺說“二月二,龍抬頭”,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許多市民在這天剃頭、理發,討個好彩頭???民間相信這一天理發、吃豬頭肉等,能帶來一年的好運。
為什么龍抬頭這天要吃豬頭肉
古代豬頭是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的供品。北方人在“二月二”龍抬頭之日,家家戶戶煮豬頭,是因為初一、十五都過完啦,“二月二 ”是春節中最后一個節日。一般農戶人家辛辛苦苦忙了一年,到臘月23日過小年時殺豬宰羊,正月一過,臘月殺的豬肉基本上吃光了, 最后剩下一個豬頭,就只能留在二月二吃了。
“二月二”龍抬頭,大地萬物開始復蘇,一切動植物都開始抬頭 ,一年要開一個好頭,迎來風調雨順。龍王是管降雨的,他上到天宮 ,農民要把最好的祭品供上給龍王吃。用豬頭當供品祭奠祖先,供奉上天,看來是有說道的。
宋代的“仇池筆記”中曾記錄了一個故事:王中令定巴蜀之后,甚感腹饑,于是闖入一鄉村小廟,卻遇上了一個喝得醉熏熏的和尚 ,王中令大怒,欲斬之,哪知和尚全無懼色,王中令很奇怪,轉而向他討食,不多時和尚獻上了一盤“蒸豬頭”并為此賦詩曰:“嘴長毛 短淺含膘,久向山中食藥苗。蒸時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槳澆。紅鮮雅稱金盤汀,熟軟真堪玉箸挑。若毛根來比并,氈根自合吃藤條” 王中令吃著美饌蒸豬頭,聽著風趣別致的“豬頭詩”甚是高興,于是封那和尚為“紫衣法師”。俗語還說:“哪有提著豬頭找不著廟門的 ”這其中道理更是不言而喻。人若懷才不遇,不必氣餒,早晚必會找到能夠理解你,而又肯接受你的人。看起來“二月二”吃豬頭是古代 留下的傳統,是吉祥兆頭的標志。
那么現在“二月二”豬頭肉又怎么吃呢?想著宋朝王中令吃到的那盆和尚端出的蒸豬頭,品著豬頭詩,那番景象已經是歷史。現如今“扒豬臉”,就不一般了。人們更偏向于用豬頭肉做其它的菜肴,一是為了圖方便、二是因為過完整個春節家里很少有完整的豬頭了。
“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大關卡的標準化生產,歷經十多個小時的修煉,才能端上餐桌。吃“扒豬臉”有三種,一是原汁原味吃;二是蘸醬汁吃;三是卷煎餅吃。每一種吃法都有不同的滋味。“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五千年的餐飲歷史,該會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現。“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 效果。更為可喜的是當代的高科技和市場的結合讓消費者不用到飯店,坐在家里就可嘗到美味的“扒豬臉”。這正是:二月二,春龍節,龍的傳人過龍節,龍節要吃豬頭肉。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俗
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蘇,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龍抬頭的傳統俗介紹
其實,人們關心“龍抬頭”用各種形式進行紀念,根本原因是與農業生產有關系。正如這首民謠所云:“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因為二月正是農作物播種的季節。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百姓們通過各種紀念活動,寄托了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強烈愿望。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打油詩:“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豐登太秋。”朝廷老子率滿朝大臣都參加春耕生產,足見春耕不誤農時之重要。
農歷二月初二,民間稱這一天“龍抬頭”,象征著春回大地,萬物復蘇。這一天全國各地吃食也都有講究。二月二吃什么好?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
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俗,并有 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 的說法。舊時,老百姓生活貧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藥,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芥菜含有大量的葉綠素及維生素C,經常食用富含葉綠素及維生素C的蔬菜,能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增強抵抗力,對人的皮膚有好處。故有 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 的說法。
據說,這個俗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只得在家苦讀詩書。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里的米不夠吃,又沒菜肴。張某臨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后門出去到菜園里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饑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欲大增,吃得津津有味,并贊不絕口,連問這綠里夾白的飯是怎么做的。張妻答道: 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
這天,剛巧是農歷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飯的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二月初二龍抬頭理發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而農歷“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為什么龍抬頭這天剪頭發
歷二月二龍抬頭,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叫“龍頭節”,在這一天,不管男女老少都去理發店理發。龍抬頭為什么要理發呢?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二月二龍抬頭,家家男子剃龍頭”。舊時淮安民間有“有錢無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春節前剃頭理發到了二月二,已經一個多月,正是需要剃頭理發的時候。二月二龍抬頭,是吉祥如意的日子,時間一長,就形成了二月二剃頭的俗。“二月二龍抬頭,家家小孩剃毛頭”也是這一原因,為取吉利在剃頭中間加“龍”字,叫剃“龍”頭,以區別其它時間的剃頭,還有些女孩選此日穿耳孔。另外,家長們選此日送孩子們人學讀書。
農歷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正是作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龍在中國文化里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里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蘇和吉祥的象征。民俗里,人們選擇在這一天剃頭,以期許鴻運當頭的吉祥預兆。
關于理發,北方地區普遍流傳“正月剃頭死舅舅”一說。但遼寧省民俗學會副會長劉振超稱,這其實是一種誤傳,“死舅”是“思舊”的諧音,清朝初期漢人以正月里不剃頭的方式懷念明朝,但又不敢公開與下達“剃頭令”的清政府對抗,就有了上述說法。據記者了解,北方民間在正月里不剃頭,大多是忌諱“死舅舅”,沒有舅舅的人則不存在這種顧忌,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正月里剃頭的人也在增多。
寧夏上泰山科技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10:02:08重慶上廈門海洋職業技術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8:38遼寧上桂林醫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56:30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怎么樣?錄取..
時間:2025-05-22 09:53:21浙江警官職業學院司法警務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09:51:03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無人機應用技術專業怎么樣?錄取分..
時間:2025-05-22 09: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