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這場必須打贏的脫貧攻堅戰中,如果說上級政策是牽引力,外部幫扶是推動力,那么,貧困群眾自身的脫貧志向,正是不可或缺的內生動力。
改革開放37年來的努力,讓7億多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首先就是靠著堅定的脫貧意志、滴水穿石的韌勁。無數地區的脫貧經驗證明:擺脫貧困,首要的意義不是擺脫物質上的貧困,而在于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只有首先解決好頭腦中的貧困,才可能實現“弱鳥先飛”“至窮致富”。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最后7000多萬“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硬骨頭”,當務之急,正是先要除掉“頭腦貧困”這個障礙。特別是,“等靠要”的觀望心態、依賴心理和功利,當前還在許多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比如人窮志短、不思進取。有的貧困戶,上級給他建了大棚,他還等著政府買種子買機械、供肥料供技術,連換個草簾都指望政府干。一位鄉鎮干部曾說,每當發一些救災、救助物品,就會有一些群眾相互“攀比”,出現爭窮比窮、“躺著當低保戶”的現象。
比如觀念落后、被動依賴。有貧困縣的領導,把爭取到“貧困縣”帽子當作榮譽和政績,到處炫耀,甚至在政府網站上發布“特大喜訊”。戴上“貧困縣”帽子,意味著可以多出來幾億元甚至更高的財政轉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貧”,只等“救助”,怎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盡快摘帽?
又如思路閉塞、方法單一。一些干部缺乏深入調研內容'>調研,找不到病因,開不出方子。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或者只會用老辦法,或者不顧實際抄別人的經驗。蘆筍價高,就要求大家都種蘆筍,一哄而上“爛市”了,再改種山藥,結果種什么賠什么,農民掙不到錢,不僅無法脫貧,還失了信心。
貧窮不可怕,怕的正是這種和思路的貧困。群眾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解決好了精神面貌,堅定信心、積極進取,激發出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解放,積極探索,才可能化短處為長處,變劣勢為優勢,讓“至貧”能致富。反之,如果扶貧變成了養懶人的政策,就算花很多精力和投入暫時搞上去,也不能持久,甚至還會陷入“越窮越要、越要越懶、越懶越窮”的惡性循環。
對貧困群眾來說,扶貧當先扶志。有了志氣,“輸血”才有作用,“造血”才有可能。“幸福不是毛毛雨,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鼓勵貧困地區的群眾通過雙手苦干、巧干致富,樹立“寧愿苦干,不愿苦熬”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他們看見身邊的榜樣。山東沂源縣張家泉村原村支書朱彥夫,在戰場上失去了雙手雙腳,仍然帶領群眾治山、治水、造田。他可以跪著走、爬著走,甚至“滾”著走,但他的精神世界從來沒有被貧窮擊垮。這樣的人,正是大長貧困群眾志氣的精神資源。
對政府來說,不僅要走出“扶貧等于救濟慈善”的誤區,還要支持群眾探索創新扶貧方式方法;不僅要幫貧困群眾解憂,還要為他們想長遠。貧困群眾最缺的是文化和技能,要有針對性地送政策和知識下鄉,送技能上門,增強其發展生產、轉移就業的能力;貧困群眾有需求的扶貧項目,要創造條件、支持開發。如此,才能徹底改變那種“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狀態。
沒有脫貧志向,再多扶貧資金也只能管一時,不能管長久。好的政策和制度,不只是解貧困群眾一時之困,還要讓他們看到憑自己的努力站穩腳跟的希望。好日子是干出來的,牢牢記住這一點,拿出滴水穿石的斗志和韌勁,找到精準扶貧的路徑,才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甘肅省乃至全國最貧困地區之一??隴南市,把貧困群眾作為全面小康的關鍵人群,把扶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舉措,聚焦特困片區、緊盯特困人群,整合項目資金、放大投入效應,創新扶貧模式、拓展扶貧途徑,積累了大量扶貧攻堅的經驗,走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路子。
一、瞄準對象,“精準滴灌”扶真貧
為防止均數掩蓋大多數,實現精準扶貧,要精準定位扶貧區域。從全市扶貧重點鄉鎮、重點村中,篩選貧困程度最深、貧困人口最集中、扶貧難度最大、歷史欠賬最多的鄉鎮、村等劃分為若干個特困片區,作為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在特困片區內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若干小片區,按照打造一片、完善一片、交賬一片、放手一片的要求,將領導力量、幫扶力量、項目資金向特困片區傾斜,突出工作重點,突破工作難點,分步驟、有計劃地扎實開展整村整鄉整流域推進,真正做到精準聚焦真扶貧、扶真貧。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嚴把入戶調查、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關口,精準識別扶貧人群,建檔立卡,建立翔實的數據資料庫。對貧困人口堅持分類指導,對癥施策,每戶一本臺賬、一個脫貧計劃、一套幫扶措施,綜合開展幫扶,有效解決扶不到點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貧上的問題。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監測管理,建立貧困人口進入退出機制,增強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整合資金,“并攏五指”破難題
項目資金“撒胡椒面”式的扶貧,難以實現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質的飛躍,也是造成年年扶貧年年貧的原因之一。為此,注重打好涉農項目資金組合拳,建立“多條渠道進水、一個龍頭出水”的項目整合機制和“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的部門協作機制,把扶貧整村推進、以工代賑、財政一事一議獎補、農村危舊房改造、道路建設、安全人飲、文化和教育衛生、雙聯部門幫扶等項目資金整合起來,按照“集中管理、分類申報、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統籌使用,有效擴大項目資金使用效益。注重發揮財政扶貧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更多地采取財政扶貧資金貼息支持農戶貸款、建立產業發展基金、發展互助資金項目、以獎代補扶持群眾發展產業等方式發放,為扶貧開發撬動更多資本。注重加快融資機制改革,著力推動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簡化程序,積極發放雙聯惠農貸款、婦女小額貸款,緩解貧困群眾資金短缺難題,實現補助資金直接到戶,為扶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三、盯住短板,“綜合造血”強筋骨
勞動力素質偏低、產業支撐乏力、基礎設施滯后、生存空間狹窄,是貧困地區難以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功能性障礙,不解決造血問題,單純輸血無疑是杯水車薪。提升致富本領“拔窮根”,積極實施勞動力素質提升工程,實現輸轉勞動力、貧困家庭、新增“兩后生”、中青年農業勞動力和自由創業者技能培訓全覆蓋,促進培訓與就業創業無縫對接。培育富民產業“改窮業”,因地制宜,立足比較優勢,加大資金投入,著力培育區域強、競爭能力強、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空間大、帶動作用大的農業產業集群,形成穩定增加群眾收入的長效產業。強化基礎支撐“換窮貌”,綜合配套貧困鄉村水、電、路、房、通信等基礎設施,有效改善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為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統籌推進貧困地區科教文衛體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快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打破公共服務水低下導致脫貧難的鏈條。開展易地搬遷“挪窮窩”,針對特困片區部分村組自然條件差、資源匱乏、災害頻發的實際,積極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統籌推進安置區基礎設施、產業開發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拓寬群眾發展空間。
四、創新舉措,“多輪驅動”出實效
堅持以創新驅動和融合發展理念打好組合拳,促進扶貧模式轉變。推進電商扶貧融合發展。把扶持發展以農產品為主的電子商務作為扶貧攻堅的重要手段,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企業主體,通過招商引資搭建電商服務臺;把電商培訓作為扶貧培訓的重要內容,支持引導全民開辦網店,形成以大學生村官、農村致富帶頭人、農產品購銷商等為骨干的電商隊伍。推進旅游扶貧融合發展。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美麗鄉村建設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把發展鄉村旅游與扶貧開發有機結合,大力實施生態扶貧項目。推進交通扶貧融合發展。把改善農村交通條件作為扶貧開發和鄉村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在積極爭取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重大交通項目立項建設的同時,大力整合交通扶貧資金,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加快推進農村暢通工程建設,打通通戶路、產業路。
五、激發潛能,“社會齊唱”聚合力
堅持把干部力量、社會力量、群眾力量統籌起來,奏響扶貧攻堅“大合唱”。注重幫扶力量的合理搭配,盡力做到聯村單位職能與貧困村的村情相適配,干部聯戶能力與特困戶扶持難度相匹配,實現貧困村全覆蓋聯系、特困戶全覆蓋對接、工作隊全覆蓋進駐。妥善制定幫扶計劃,完善發展規劃,逐鄉逐村建立幫扶臺賬,逐戶逐人落實幫扶責任。積極開展社會幫扶。注重用好對口幫扶資源,統一確定幫扶重點,積極創造幫扶條件,充分發揮幫扶單位職能優勢,幫助群眾解決一系列發展難題;注重用好社會資源,制定扶持政策,鼓勵引導工業企業和社會知名人士投身扶貧攻堅。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引導群眾加強監督扶貧項目,積極樹立推廣先進典型,鼓勵支持群眾實施自建工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
四川上山東理工大學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9:01:18江西高考理科533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08:57:21大連東軟信息學院對比甘肅民族師范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
時間:2025-05-22 08:53:39廣東高考455至460分左右物理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08:49:52安徽上山東文化產業職業學院多少分 分數線及排名
時間:2025-05-22 08:46:45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在山東高考招生計劃人數和專業代碼(..
時間:2025-05-22 08: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