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自信的內容是什么
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摘自*7月1日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有了“四個自信”,才能穩住陣腳
■在“四個自信”中,道路自信唯有通過文化自信才表現為充分的自覺。沒有先進文化的啟示,道路選擇就會具有盲目性。而制度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才能擁有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充分證明。更不用說,理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產生與發展,無法脫離厚重的中國本土文化
■文化自信所包容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個別性,均可處在辯證的統一體中。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都匯聚在當下中國優秀文化的統一整體中。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普遍性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殊性和個別性的精神標識
*在“七一”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強調自信,是因為在未來的征途上,由發展不確定性所帶來的種種復雜性和風險性,會比我們估計的更艱難,會給我們既定戰略的實施增加諸多障礙和暗礁,極大地考驗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
歷史給了我們底氣
*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為什么是我們,而不是別人?簡而言之,歷史進步的事實給了中國人“四個自信”的底氣。
5000年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95年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6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的歷史,我們獲得的進步和卓越成就有目共睹。今天的中國,不僅站起來了,而且強大起來了。所有這些變化,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是在排除障礙、干擾、困難以及危難的情況下堅持“四個自信”獲得的。
在事關黨和國家重大命運的決策關頭,最能檢測并體現“四個自信”。面對著敵我力量懸殊、有利條件稀缺、斗爭激烈等嚴峻態勢,正是因為有了“四個自信”,使得我們經受住了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每次都堅持了原則、穩住了陣腳,憑著高度的自信和實干精神,取得了一個個偉大勝利。在此期間,毫不遲疑地戰勝了來自國際、國內的攻擊和挑戰,廓清了一次又一次來自黨內外錯誤思潮的迷霧,粉碎了意識形態領域的各種復雜斗爭。
沒有中國共產黨人的“四個自信”,中國走不到今天。特別是,我們之所以能夠在短短30多年間走完西方強國300年的發展歷程,主要和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我們既有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又有強大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使自信永葆鮮活時代性
自信,是主體意志的顯現。盲目的自信,直接從情感上升到意志,充滿了主觀性、片面性和隨意性。而理性的自信,追求“知行合一”的哲學,把認識建立在對客觀規律把握的基礎上,由實踐而推動規律把握,通過真理的擷取并向情感和意志的過渡,將客觀必然性與意志堅定性相契合,有助于確保實踐的準確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深刻把握之上。中國共產黨人的“四個自信”,始終建立在適時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發展規律、中國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基礎上。據規律呈現歷史,我們可以加深國人對道路、制度、理論和文化自信的理解,從而將愛黨愛國的情懷變得更加自覺;據規律發展現實,我們可以對照新的發展觀來規劃建設調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據規律預測未來,我們可以自覺排除通向共產主義現實運動中所有的迷霧、錯誤意識形態的浮云,以及不切實際的理論教條。
自信如何克服僵化和滯后,關鍵在于把自信落實在人民創造歷史的實踐中,用實踐來檢測并發展道路、制度、理論及文化發展的軸心原理,使自信永葆鮮活的時代性。*明確指出:“時代是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行動指南,并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以唯物辯證的科學精神、無私無畏的博大胸懷領導和推動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堅持真理、修正錯誤。
就此而言,“四個自信”不是僵死的教條,而應視為不斷變革、不斷試錯、不斷前進的歷史辯證運動。自信只有在正反經驗的體驗與變革中,才能始終保持自身的時代性和明晰性。
發揮“基因”和“靈魂”功能
此次“七一”講話中,對文化自信特別加以闡釋:“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边@一論斷寓意深刻,言旨遠,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深思。
理解文化自信,首先要明晰文化概念。文化的英文是“Culture”,最初含義是指耕耘土地。16世紀開始,人們把文化詮釋為對心靈和智力的培養;19世紀初,文化的含義變得更加寬泛,意指整體上的智力文明進步和精神文明發展。文化概念的哲學寓意在于:它是人類追求自由自覺活動的本質顯現,也是精神自覺與自信的明證。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的自信。文化的始基意義深刻地體現在:一是,文化可以靠想象力來創造出與人的本能沖動相背離的種種敘事和愿望,以此來反叛大自然的聲音。例如,從俗到剛性制度的形成,并不來自自然的恩賜,而是來自文化的啟蒙與辨識。二是,文化可以將對象世界脫離人的感官區域,并使它朝著內心化、持久化的方向運動,使它由單純的感官對象變為人的認識對象和審美對象。例如,“道路”一旦成為文化反思的對象,就不是一般的經驗問題,而是有著深刻地回答“道路”選擇的階級性和地緣政治的關聯性問題。三是文化可以引導人類去深思熟慮地期待未來并創造未來,從而結束過去那種動物式單純享受當下瞬間的生活狀態。
顯然,文化猶如早期人類的“石器”,最終割斷了人類的“自為存在”與大自然的“自在存在”的臍帶關系;文化猶如“筑路機”,為人類的進化鋪設了通往自由自覺精神生活的康莊大道。文化的“基因”和“靈魂”功能,是人類一切存在和活動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在“四個自信”中,道路自信唯有通過文化自信才表現為充分的自覺。沒有先進文化的啟示,道路選擇就會具有盲目性。而制度自信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礎上,才能擁有合理性與合法性的充分證明。更不用說,理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結果,先進的指導和先進的意識形態理論必然來自先進文化的土壤培育與滋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產生與發展,無法脫離厚重的中國本土文化的發展和支撐。
文化自信是更廣泛的自信。文化是人類集聚性群體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生產方式長期積淀而成,是支配個人、群體、階級和政黨的價值取向、行為方式、心理導向的精神力量。對執政黨來說,有無世界歷史進程的眼光,有無引領時代潮流、勇于開拓創新、崇尚科學和法治的精神,有無注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精神等,都取決于其擁有的文化自覺與自信程度。
一個國家的制度變遷過程,是文化變遷的過程,其本質是人類實踐變革活動的訴求在精神領域的復制與表達。制度的革故鼎新必然伴隨精神的吐故納新??文化的沖突、文化的批判、文化的篩選、文化的辨識。
同時,文化自信所表達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既可以是民族的,又可以是政黨的;既可以是精英的,又可以是大眾的;既可以是傳統的,又可以是現代的。文化自信所包容的普遍性、特殊性和個別性,均可處在辯證的統一體中。例如,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國偉大實踐過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先進文化,都匯聚在當下中國優秀文化的統一整體中。它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普遍性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特殊性和個別性的精神標識。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當代資本主義給人類帶來的軍事戰爭、貨幣戰爭及金融危機等災難,其最大的缺失是一種更為廣闊而又合理的文化自覺與自信。以“欲望驅動世界”的西方文化特質,必然產生“讓富人更富”的資本剝削制度和強權稱霸的道路。400年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充分證明,他們所謂的現代文化創設邏輯,決定了其道路和制度的不合理性。
當代中國*制度的創新,需要我們擁有一種更為先進的文化自信:接受*的引領,把文化自信與民富國強的追求加以銜接,使生硬的“叢林競爭”式的市場,變為充滿人文精神和人文智慧的博弈空間。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茖W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