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曾在紅軍長征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80多年前,中央紅軍到達西昌禮州鎮,在這里召開軍事會議,并向部隊發出“萬萬火急”的改道電令,確定北上抗日路線。那時,身處貧困、備受壓迫的彝漢群眾積極支持紅軍、參加紅軍,為了什么?為了得到解放,為了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80多年過去了,西昌已成為祖國西南一顆璀璨的明珠。,西昌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躍升至全國第九十三位,經濟總量位居四川省縣市第一位。然而,經濟社會越發展,我們越不能忘記初心,忘記尚未脫貧致富的群眾。西昌還有47個貧困村、12868名貧困人口,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責無旁貸的歷史任務。西昌市委市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三年任務一年完成”,今年就要奪取脫貧攻堅壓倒性、實質性、決定性勝利,實現全面脫貧,正是為了讓所有群眾早日實現全面小康。
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有底氣。過去5年,是西昌發展史上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的5年,也是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5年。全市民生事業投入超過90億元,有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比如,教育方面,累計實施教育建設項目144個,形成了布局合理、門類齊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教育體系。安居方面,完成城中村改造153.78萬方米、安置房建設項目275.81萬方米、農村危房改造8089戶。
實現這個目標,必須拿出真心。去年,我們對47個貧困村的實際情況進行了徹底調查,發現僅有5個村有集體經濟收入,其余42個村集體經濟“空殼化”,只能靠每年財政下撥的3萬元辦公經費和5萬元公共服務經費維持運行。為了攻克這一影響群眾脫貧的關鍵制約難關,我們按照“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農則農”的原則,科學規劃,分村施策,各打各的優勢仗、各唱各的拿手戲,探索出黨建引領、盤活資源、產業扶持、合作帶動四種發展模式,切實推動貧困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在加快群眾脫貧的同時,如何讓貧困群眾擁有自己站起來的希望、站得穩的支撐,從根本上消除貧困?我們提出,扶貧,就要留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留下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留下永遠不走的群眾工作隊伍。“三留下”確保了發展的延續性、持久性。
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實現新的跨越發展,既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也要萬眾一心、埋頭苦干。惟其如此,我們才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告慰浴血犧牲的革命先輩。
今年以來,大方縣嚴格按照*“六個精準”要求,扎實抓好扶貧開發,加快推進“決戰貧困、提速趕超、同步小康”步伐。
在扶持對象識別上下功夫,確保“扶持對象精準”
認真學習借鑒威寧“四看”識貧法(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進村入戶認真調查和甄別貧困戶,抓好貧困農戶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工作,創新“三公示一公告”(鄉、村、組三級公示評議和縣公告)的工作程序,確保扶持對象精準。識別出貧困村175個54664戶貧困戶,貧困戶人口18.16萬人;縣委、縣政府于6月4日印發了《大方縣縣鄉村干部遍訪貧困村貧困戶工作方案》;并于6月4-5日帶頭到鳳山鄉白雞村開展遍訪活動。完成精準扶貧工作手冊的印制;完成減少4萬貧困人口任務的責任分解落實。
在扶貧項目決策上下功夫,確保“項目安排精準”
根據資源優勢,把產業項目與農民意愿相結合,“造血式”扶貧與“輸血式”救濟相結合,期脫貧與長遠致富相結合。根據市場,把貧困戶吸入產業,實施短期、中期、長期項目配套措施,以短養長,長短結合,使期脫貧與長遠致富一脈相承。因地制宜制定了《貴州省大方縣扶貧開發十二五綜合規劃<2011->》、《貴州省連片特困地區大方縣扶貧優勢產業試點項目規劃》、《大方縣烏蒙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實施規劃》、《大方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級產業扶貧規劃》和《大方縣2015-2018年扶貧攻堅產業培育行動計劃》等產業扶持發展規劃。
在扶貧資金管理上下功夫,確保“資金使用精準”
一是貫徹執行《貴州省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報賬制管理實施細則(試行)》有關規定,按照“項目跟著規劃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督跟著資金走”的原則,建立完善扶貧項目立項、審批、實施、驗收、評估等管理制度。二是扶貧項目管理實施嚴格執行項目公開制、管理責任制、考核獎懲制,做到項目審批有實施方案和資金使用預算,項目實施有技術指導、規定標準和工程進度報表,項目竣工有質量驗收登記和后續管理措施。三是把扶貧資金安排與減貧成效掛鉤,加大按扶貧成效分配資金的比重。四是完善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度,發揮好12317扶貧監督舉報電話作用,對扶貧資金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安全、規范運行。今年上半年,完成對下達的8703.98萬元資金項目的督促指導;完成對第二批財政扶貧資金項目(312個項目,4155.99萬元)的實施方案評審工作;完成下達全縣第一批財政扶貧資金4567.32萬元的安排工作。
在落實好“六個到村到戶”上下功夫,確保“措施到戶精準”
以結對幫扶到村到戶促和諧。創新“54321”結對幫扶措施,要求幫扶干部對照精準扶貧工作手冊,把戶主和幫扶責任人聯系電話、貧困現狀、貧困原因、幫扶措施、幫扶成效、每次幫扶內容等認真填寫完善,做到戶有冊、村有冊、鄉(鎮)有簿、縣有檔。完成幫扶單位選派共896個、7511人,已與貧困對象35689戶、122562人結成對子,實現全縣290個行政村的扶貧對象結對幫扶全覆蓋。
以產業扶持到村到戶保增收。圍繞草地生態畜牧業、中藥材、核桃、獼猴桃等產業,讓土地種出“搖錢樹”,產出“金元寶”。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技人員+村集體+農戶(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發展模式。在充分發揮政府協調主導作用,依托專業合作社信息、市場等優勢,用活、釋放農技人員技術紅利,激活村集體資產,整合土地流轉戶、貧困戶、縣金融部門、保險公司等相關資源,以大山鄉為試點,規模化、規范化、市場化種植生態天然有機反季節蔬菜,實現各投資、參與方利益雙贏和貧困戶增收。
以教育培訓到村到戶拔窮根。牢固樹立“扶智就是挖窮根”理念,大力實施“9+3”計劃、“雨露計劃?圓夢行動”和勞動力轉移培訓,提升勞動力綜合素質,提高就業創業能力。完成農業勞動力轉移培訓37224人,“雨露計劃”培訓2560人,小城鎮建設農村人口轉移就業3146人。
以危房改造到村到戶改窮貌。農村危房改造計劃2373戶,計劃投資4997萬元,目前累計開工314戶,開工率13%,竣工79戶,竣工率3.3%。
以扶貧生態移民到村到戶挪窮窩。對2012至2013年的扶貧生態移民工程信息系統數據進行清理、核實、整改;完成扶貧生態移民安置點指標工作;實施的鳳山鄉和星宿鄉方案已上報發改部門審批;完成扶貧生態移民工程項目申報相關材料,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
以基礎設施建設到村到戶富農村。大力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路、小康水、小康電、小康房、小康訊、小康寨等“6+2”行動計劃,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今年上半年,小康路:完成村級以上通村水泥路建設累計完成投資5631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95.5%;村以下通組(寨)道路和人行步道建設完成投資2425.75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9%。小康房:建設開工290戶,竣工65戶,累計完成投資1294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44.6%。小康水:累計完成投資6908.19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77.7%。解決農村飲水安全問題0.0893萬人,發展農村耕地灌溉面積完成2.4234萬畝,新增機井2口。小康訊:累計完成投資586.32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1.9%。完成8個新增自然村通電話,7個行政村通寬帶。小康電:計劃投資2507萬元,目前,全部項目正處于招投標階段。小康寨:累計完成投資2598.50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68.9%,完成7809戶三改及庭院硬化工程、18個便民設施、18個文體活動設施、53個污水處理設施和360套照明設施。小康校:累計完成投資14387萬元,占年度投資計劃的50%。小康醫:計劃投資2119.8萬元,完成268萬元人才建設投資、11個醫用輔助用房建設、14個特殊科室建設、2個醫院基礎設施建設、15個醫院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20個村衛生室建設。任務正按規劃進度穩步推進。
在選派貧困村第一書記上下功夫,確保“因村派人精準”
選派優秀干部到貧困村擔任第一書記。主要從優秀大學生村官、創業致富能手、復退軍人、返鄉農民工或各級機關優秀年輕干部、后備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優秀人員中選派。第一書記任職考核結果作為評選先進、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從縣直以上單位遴選175人到行政村掛職“第一書記”,共組建31個工作分隊和247個駐村工作組1355人幫扶全縣31個鄉鎮。選配、培育好村支兩委及農村致富帶頭人,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在注重選派優秀年輕黨員干部到村任支部書記的同時,對種養業能手、農村經紀人、專業技術人才、知識型人才給予項目、技術、信息、資金等扶持,精準培育農村致富帶頭人,發揮“領頭羊”作用,帶動貧困戶致富。推行駐村干部“一月一述評”,探索“駐村干部互評”機制,每月評選20名縣級優秀駐村干部,激發駐村干部工作活力。
在落實“扶貧對象退出機制”上下功夫,實現精準脫貧,確保“脫貧成效精準”
通過建立貧困戶脫貧和貧困村、退出工作機制,嚴格退出程序和標準,對扶貧對象進行動態管理,做到貧困戶有進有出。對貧困鄉村實行“摘帽不摘政策”,鼓勵早脫貧,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的導向。目前,我縣已實現重點縣和8個鄉鎮“減貧摘帽”。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堅決打贏扶貧開發這場攻堅戰。
年來,銅仁市堅持把扶貧開發作為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取得階段性成效。日前召開的銅仁市委一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銅仁市委關于決戰決勝絕對貧困實現精準脫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記者就此專訪了銅仁市委書記夏慶豐。
記者:怎樣認識《實施意見》的重要意義?
夏慶豐:年來,我市在財力非常薄弱的情況下,仍然騰出大量資金進行大規模開發式扶貧,扶貧開發取得顯著成效。但我市貧困人口多、貧困面積大、貧困程度深的狀況依然存在,現仍有89萬貧困人口,扶貧開發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決戰階段。我們清醒認識到,扶貧開發面臨著既要脫貧又要同步小康的雙重任務,是一場沒有退路、時間緊迫又輸不起的攻堅戰,是我們必須完成的政治任務。*在視察貴州時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于補齊“短板”,其中必須補好扶貧開發這塊“短板”。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相繼出臺了《貴州省“33668”扶貧攻堅行動計劃》及6個配套文件,提出了新時期全省扶貧攻堅的新目標。為貫徹落實好*重要講話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市委制定出臺《實施意見》,明確了我市決戰決勝絕對貧困、實現精準脫貧、推進同步小康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實施意見》全面貫徹了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切合銅仁實際,必將對銅仁決戰決勝扶貧攻堅,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記者:如何實施精準扶貧,提高精準度?
夏慶豐: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要想提高扶貧精準度,實現精準脫貧,必須全面弄清扶貧對象、扶貧主體、扶貧路徑,著力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的問題。具體要做到“六個精準”,一是扶貧對象識別更加精準,建立覆蓋全市貧困數據臺賬和信息系統;二是項目安排更加精準,收集編制扶貧項目庫和項目清單,統一申報立項、統一實施;三是資金使用更加精準,科學分配扶貧資金,推行扶貧到戶資金實名制“一卡通”;四是措施到戶更加精準,做到一村一業,一戶一策;五是因村派人更加精準,科學選派村“第一書記”;六是脫貧成效更加精準,真正實現精準扶貧、如期脫貧。
記者:在扶貧方式和機制方面,有何改革創新?
夏慶豐:扶貧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單打獨斗難見成效,必須在扶貧方式上改革,整合各方力量,做好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社會保障扶貧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形成大扶貧格局。必須在體制機制上取得新突破,清除制約扶貧開發的制度性障礙,讓扶貧開發率先挖到改革的第一桶金。當前,我們特別要抓好四項工作,一是抓好工作管理機制改革,二是不斷深化農村經營體制改革,三是深化金融扶貧體制改革,四是健全完善黨建扶貧工作新機制。通過改革扶貧體制機制,充分釋放活力,提升扶貧成效,為決戰決勝絕對貧困、實現同步小康注入強大動力。
連線:
銅仁市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席佐成:
在如何落實《實施意見》方面,我們先后由市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市委辦、市政府下發了《關于幫扶貧困縣扶貧開發促進同步小康的意見》、《關于印發銅仁市貧困鄉鎮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的通知》等7個配套文件,內容豐富、具體。如《實施意見》中七大舉措要完成的七項任務,我們按職能、按條塊劃分到各部門、區縣,做到任務清楚、職責明確,確保按時按目標完成任務。
德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英:
德江是農業大縣,將按《意見》要求,以園區模式發展山地高效農業園區,集中連片發展天麻、核桃、生態畜牧、精品水果等農業產業,延伸深加工產業鏈,采取“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發展模式,實現“接二連三”產業富民。精準扶貧工作方面,目前完成了第一輪“兩個遍訪”工作,建立了扶貧檔案,下步要健全部門駐村、領導包村的幫扶工作機制和全縣領導干部“654321”工程,精準實施好“四個一批”和“六個精準到位”,實現決戰貧困精準脫貧目標。
江口縣閔孝鎮魚良溪村黨總支書記楊再煉:
《實施意見》很符合農村實際,一些工作在我們農村已經得到很好的開展,效果明顯。比如,我們村就有20多戶農戶通過培訓后掌握了西瓜種植技術,今年到雙江鎮云舍村租地種西瓜,通過農旅一體化的發展帶動賣上好價錢,不僅自己增收了,還帶動其他人就業。我想,只要認真按《實施意見》抓好落實,就一定能實現銅仁的生態美、百姓富,一定能與全省全國同步邁入全面小康。
內蒙古高考500至530分左右可以上什么大學
時間:2025-05-22 10:39:38內蒙古醫科大學對比河北環境工程學院哪個好 附分數線排..
時間:2025-05-22 10:36:19湖南高考歷史565分排名多少 排名多少位次
時間:2025-05-22 10:32:43湖北民族大學法學專業怎么樣?錄取分數線多少分
時間:2025-05-22 10:28:51天府新區航空旅游職業學院對比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哪個好 ..
時間:2025-05-22 10:25:03石家莊人民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對比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哪..
時間:2025-05-22 10:22:03